logo好方法网

ABO血型免疫吸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ABO血型免疫吸附膜,该膜包括血型糖蛋白纳米微球偶联复合物,该复合物由血型糖蛋白与纳米微球偶联制备而成;该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纳米微球的制备;2)血型糖蛋白制备;3)血型糖蛋白与纳米微球复合物的制备;4)复合物与膜混合。本发明的  全部
背景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ofnewborn,HDN)属于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的一种,  是指由血型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它是由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是新生儿 高胆红素  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核黄疸。由血型抗原 所致 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往往多见于几种抗原性强的血型,如ABO系统及Rh系统等,由  ABO血型抗体所致者为ABO溶血病,由Rh血型抗体所致者为Rh溶血病;在我国不同种  族人群 中ABO-HDN占85%,Rh-HDN占14.9%,其它血型系统HDN仅占0.1%。由此可  见,我国ABO-HDN 发病率较高。 对ABO-HDN早期诊断与治疗,临床常采用IgG抗体效价监测。当IgG抗A(B)效  价> 64时,常采用中药茵陈利湿退黄对症治疗;当IgG抗A(B)效价>256,且持续升高  者,并采用 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注射,以去除IgG或封闭IgGFC受体,以防治孕妇早期 自然流产或中 晚期死胎。这些疗法在临床治疗上各有优点,但同时存在诸多之不足。如茵 陈对症治疗不 能降低IgG抗A(B)含量;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注射,前者能降低IgG  抗A(B)的含量,预防 胎儿红细胞免受破坏,后者能阻断抗体与Fc受体结合,防止HDN  发生,但二者同时存在感染 HBV、HCV,尤其是HIV、RPR和其它未知病毒的潜在风险。 除此而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患者,其高效价冷温抗体严重干扰血型鉴定,导致血型  鉴定困难而耽误患者输血,甚至不 能输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中急需与血型相关的纳  米微球免疫吸附膜,为临床免疫治 疗提供了简便的、新技术新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附血型抗体的免疫治疗治剂,以检测血型抗体吸收 和释  放效应,在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孕妇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方案以及血 型抗体  特异性鉴定中的替换方案,为该疾病免疫治疗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实验诊断提供 新方法新 材料,解决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制备方法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ABO血型免疫吸附膜,包括血型糖蛋白纳米微球偶联复合物,该复合物是血型糖蛋  白与纳米微球通过缩合反应制备而成。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血型糖蛋白与纳米微球的用量比为1:4~25。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血型糖蛋白和纳米微球偶联时,加入的量优选为:蛋白  质2-6mg,纳米微球25-50mg。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ABO血型免疫吸附膜中,纳米微球选自羧基化苯乙  烯微球。 3 CN 111551753 A 说 明 书 2/7 页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ABO血型免疫吸附膜中,血型糖蛋白选自健康人的  A血型糖蛋白或B血型糖蛋白。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ABO血型免疫吸附膜中,该吸附膜还包括粘合胶 层。 一种制备上述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方法,包括1)纳米微球的制备;2)血型糖蛋  白制备;3)血型糖蛋白与纳米微球复合物的制备;4)复合物与膜混合。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的制备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方法,步骤1)纳米  微球的制备: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种子聚合法:苯乙烯、AIBN、和PVP在60~80℃聚合; 以AIBN为引发剂,乙醇为分散介质,氮气为保护气体。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的制备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方法,步骤1)纳米  微球的制备:质量约占反应介质20~40wt%的苯乙烯、单体的AIBN和单体的PVP在  60~80 ℃聚合,所述单体AIBN的用量为苯乙烯用量的0.5%~2.5%,所述单体PVP的用量  为苯乙 烯用量的5%~15%。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的制备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方法,步骤2)血型  糖蛋白从健康人的体液或唾液中提取,以加热法去除杂蛋白,通过冻干法得到血型糖蛋白  粉。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的制备ABO血型免疫吸附膜的方法,步骤3)血型  糖蛋白与纳米微球复合物的制备:纳米微球先经过活化,然后加入血型糖蛋白,脱水反应  得到血型糖蛋白与纳米微球复合物。 本发明将血型糖蛋白偶联至羧基化苯乙烯微球纳米微球上,建立可吸附抗血型糖 蛋白  抗体的治疗治剂,检测该治剂对抗血型糖蛋白抗体的吸收和释放效应,研究了其取代 在严  重型新生儿溶血病中的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为该疾病的 治疗提 供新方法。 在技术方案中,利用EDC/NHS,使羧基化苯乙烯微球-COOH活化,再将其与血型糖  蛋白的氨基(-NH2)通过脱水缩合,形成酰胺键结合的纳米微球血型糖蛋白偶联复合物。  偶 联前后用荧光二抗标记,检测纳米微球的标记效率,用酶标仪监测血型糖蛋白含量,监  测 其偶联利用率,再对偶联有血型糖蛋白的纳米微球行吸收与释放实验,监测其生物学活  性。 本发明中,血型糖蛋白与纳米微球的重量比为1:4~25,在该范围内时血型糖蛋白 的偶  联率在50%以上,血红蛋白太高或太低都会降低偶联率,且与单克隆抗体的效价比其 降低 幅度较小。 结果: 1、纳米微球与血型糖蛋白脱水后偶联,A纳米微球显现耀眼的蓝绿色荧光,B纳米 微  球显现红色荧光,结果提示:血型糖蛋白已成功偶联纳米微球。 2、偶联前后血型糖蛋白含量变化:偶联前A血型糖蛋白含量平均为0.39±0.34,偶 联  后降至0.18±0.17(P<0.01);B糖蛋白由0.39±0.34,偶联后降至0.15±0.16(P均< 0.01),  A(B)血型糖蛋白偶联率分别为53.45%和61.60%。 3、蛋白质生物学活性测定:(1)吸收试验:①IgM抗A吸收前后平均由477 .87± 87.02, 降至55.47±14.15(P<0.01);②IgM抗B平均由460.80±102.40,下降至53.33± 4 CN 111551753 A 说 明 书 3/7 页 15.08(P  <0.01)。(2)放散试验:放散液中含有IgM抗A或/B,此抗体可与标准A或/B红细胞  发生凝集反应( )。提示:IgM抗A或/B呈可逆性结合。(3)IgG抗A(B)效价测定:  ①吸收前后 IgG抗A平均由736 .14±757 .15,降至65 .14±45 .20(P<0 .01);②IgG抗B由  537 .60± 282.93,降至99.60±59.96(P<0.01)。(4)Rh单克隆抗D和自身抗体均无吸收。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SJXSPS-200纳米微球与血型糖蛋白偶联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吸附和释放功能,利用 此  功能在临床上进行高效地免疫吸附治疗。(一)、利用免疫复合物吸附功能:对妊娠期含  高效价IgG抗A(B)抗体的孕妇进行吸收去除,以降低IgG抗A(B)的含量,并对孕妇  进行自身 血液回输治疗,可保护胎儿红细胞免受不完全抗体破坏而发生溶血,以取代中药  茵陈、血 浆置换和丙种球蛋白注射疗法等治疗。既节约血液资源,又可避免了血浆交换后  传染病, 如HBV、HCV,尤其是HIV、梅毒和其它未知病毒的传播及蔓延;(二)、利  用免疫复合物将贮存 血浆和冷沉淀中游离的IgM抗A(B)吸附并清除,可制备“通用型人  血浆蛋白和冷沉淀”,在 军事医学上用于战伤、严重烧伤;在临床上用于老弱病残需补充血  浆蛋白输血和甲型血友 病的患者冷沉淀直接输血治疗以及亚急性重症乙肝患者大量血浆  置换治疗等,可避免同 型血浆和冷沉淀资源短缺而延误患者治疗;(三)、利用免疫复合  物热释放功能,将自身免 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A(B),从患者多种混合性  抗体中特异性吸收并释放出 来,再利用标准A(B)红细胞特异性鉴定,可实验诊断或鉴  别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溶贫和 多发性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患者血型抗体的性质与类型,  为临床疑难血型实验诊断和输 血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血型糖蛋白纳米微球偶联复合物偶联监测。 图2是IgM吸收实验中检测IgM抗A吸收后抗体的效价。 图3是IgM吸收实验中检测IgM抗B吸收后抗体的效价。 图4是放散实验的结果,其中图A是肉眼观察的标准红细胞凝集状态,图B和图C  分 别是光学显微镜观察A型血、B型血标准红细胞凝集状态。 图5是IgG吸收试验,IgG抗A检测,中间为偶联复合物吸附膜。 图6是IgG吸收试验,IgG抗B检测,中间为偶联复合物吸附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