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合感测功能的柔性基板显示器。柔性基板显示器包含显示器构成区及感测器。显示器构成区位于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第一面。显示器构成区包含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显示区用以显示画面且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外侧。感测器包含感测区及延伸连接部。感测器通过延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可挠式显示器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穿戴式装置、手 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至于生物辨识感测器则是利用人体的生物特征去辨别使用者 是否为已登录的认证用户,并可进一步使受认证的用户能够启动电子装置。 目前常用的生物辨识技术以指纹辨识运用得最为广泛。指纹辨识利用手指上的凹 谷(Valley)或凸起(Ridge)等特征,并搭配该些特征点的相对位置讯息而形成指纹特征点 信息。当使用者手指按压于指纹辨识装置上时,指纹辨识装置判别该手指的指纹特征信息 是否与登陆的指纹特征点信息符合,以接受或拒绝该使用者登入行为。于实际应用中,指纹 辨识通常采用的是电容式、光学式或超声波式等技术。接下来,分别就电容式指纹辨识技 术、光学式指纹辨识技术及超声波式指纹辨识技术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手指按压于指纹感测器上时,指纹中的凹谷FV与凸起FR对于指纹感 测器中的电容感测单元CSU距离不同。指纹凹谷FV与电容感测单元CSU产生的电容较小,指 纹凸起FR与电容感测单元CSU产生的电容较大。通过电容感测单元CSU感测到的电容大小即 可得到指纹的轮廓,并由以进行指纹的登录或比对。 一般而言,电容感测单元CSU的电容感测会受到设置于其上方的保护层PC的厚度 影响,当保护层PC愈厚时会造成指纹凹凸的电容差异愈低,而导致感测到的指纹图像较不 清晰。此外,由于电容感测会受到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影响,故电容感测器不宜设置于显示器 的下方,而需设置于电子装置的边框区或背面。 如图2所示,当手指按压于指纹感测器上时,指纹感测器的光源LS会发出光线(可 见光或不可见光)L1~L2。当光线L1照射至指纹中的凸起FR时,凸起FR对光线L1的散射程度 较强而产生较强的散射光L1’;当光线L2照射至指纹中的凹谷FV时,凹谷FV对光线L2的散射 程度较弱而产生较弱的散射光L2’。通过光学感测单元OSU感测到的散射光大小即可得到指 纹的轮廓,并由以进行指纹的登录或比对。需说明的是,光学感测单元OSU上方的材质需具 有一定的透光性,以避免阻碍光源及其反射光的强度。如图3所示,光学感测单元OSU可设置 于可透光显示器TD的后方,并可利用可透光显示器TD本身的显示光源L1~L2作为感测光 源。 如图4所示,当手指按压于指纹感测器上时,指纹感测器的超声波发射器USE会发 出频率高于人耳可感知频率的超声波US1~US2,当超声波US1~US2与手指接触时,指纹中 的凹谷FV与凸起FR对超声波的反射与透射程度不同。指纹凹谷FV与保护层PC之间有一空气 间隙,使得超声波US2在保护层PC与空气的交界处产生较大反射与较小透射;指纹凸起FR与 保护层PC直接接触,使得超声波US1在保护层PC与手指的交界处产生较小反射与较大透射。 通过超声波感测单元USU感测到的反射超声波的能量强度即可得到指纹的轮廓,并由以进 行指纹的登录或比对。需说明的是,由于超声波对固体介质的穿透能力较强,且不受物体透 4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2/15 页 光性或导电性影响,故超声波指纹感测器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内部或显示器的后方。 具有指纹辨识感测器的行动装置,其正面视角如图5所示,行动装置的正面通常具 有显示器构成的显示区DA以及不具显示功能的非显示区BA。在非显示区BA中,通常设置有 功能键FB、前镜头FC、扬声器SPK及指纹辨识感测器FPS等元件。指纹辨识感测器FPS可作为 行动装置解锁或执行金融支付功能时的身份确认使用。例如当行动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 使用者以预先登录过指纹信息的手指按压指纹辨识感测器FPS,当指纹辨识感测器FPS判定 该指纹与预先登录的指纹信息符合时,便会解除行动装置的锁定状态。因此,使用者无须输 入密码即可迅速且直觉地进行解锁。 又例如当使用者欲利用行动装置进行金融支付时,例如进行行动支付或购买应用 程序时,行动装置可要求使用者再次按压指纹辨识,以确认行动装置未被他人使用,避免使 用者被他人盗取金钱。当行动装置未处于指纹辨识状态时,指纹辨识感测器也可复用为行 动装置的功能按键,例如Home键使用。然而,设置于行动装置正面的指纹辨识感测器需占用 一定的面积,在近年来流行的全屏幕窄边框趋势下,设置于正面的指纹辨识感测器造成了 边框缩减的困难。 在某些行动装置中,如图6A所示,指纹辨识感测器FPS会设置于行动装置的背面, 并且如图6B所示,通过行动装置正面的显示区DA显示虚拟按键VFB呈现功能按键,由以达到 窄边框设计的需求。 然而,当指纹辨识感测器FPS设置于行动装置的背面时,使用者需滑移手指去寻找 指纹辨识感测器FPS,无法快速而直觉地触发指纹辨识功能,并且在手指滑移过程中可能会 碰触到行动装置的后置镜头BC而造成污损。此外,无论是设置于行动装置正面或后面的指 纹辨识感测器通常均采用硅晶片制成,其模块封装皆有一定厚度,导致整体装置厚度难以 进一步缩减。 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上的 驱动电路层以及形成于驱动电路层上的有机发光层。由于有机发光材料易受水氧影响造成 衰减,故需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形成具有良好隔绝水氧能力的封装层。 举例而言,如图7所示,封装层GE可以是玻璃基板,封装工艺是在边框区域使用激 光发射器LA发出激光L固化框胶材料SL,以密封有机发光二极管层OLED。由于玻璃具有良好 的阻隔效应,使用玻璃封装可以有效隔绝环境中的水氧。然而,由于玻璃的可挠性不佳,采 用玻璃封装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便难以应用于可挠式或弯曲的显示器。此外,由于玻璃 的薄化也有其工艺限制,在现今追求轻薄的电子装置中,玻璃封装也导致整体模块厚度难 以缩减。为了改善上述缺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层也可采用薄膜封装技术制成。 如图8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SUB、有机发光二极管层OLED及 薄膜封装层TFE。 如图9所示,薄膜封装层TFE以至少一层以上的有机层ORL及无机层INB相互堆叠而 成。每一有机层ORL及无机层INB的厚度很薄(仅为um等级),且其也具有良好的隔绝水氧能 力。由于薄膜封装层TFE的厚度(5um甚至更低)远小于玻璃封装层GE的厚度,又兼具可挠性, 故可应用于可挠式的显示器(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且其模块厚度也可较玻璃封装进一步 下降。 至于环境光感测器则可应用于穿戴式装置、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装置 5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3/15 页 中。当使用者观看带有显示器的产品时,外界的环境光变化会造成眼睛瞳孔放大或缩小。若 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并未随着环境光变化相对应调整,将会造成人眼感觉不舒适。因此,环境 光感测器可侦测环境光变化并根据环境光变化调节显示器的显示亮度,使得人眼观看显示 器时感觉较为舒适。 此外,环境光感测器也可用来感测装置的使用状态。举例而言,当手机放置于一个 封闭不透光的容器中时(例如口袋或皮包),环境光感测器感测到环境光相当微弱,故可判 定手机处于收纳状态,而自动将手机的触控功能关闭,以避免误触的情况发生。又例如当使 用者将手机从口袋中移出时,环境光感测器感测到环境光由暗变亮,故可预测使用者准备 要使用手机而将手机原本关闭的屏幕切换至显示解锁画面,让使用者不需额外的操作以唤 醒手机,以达到更方便顺畅的操作体验。 至于距离感测器则可应用于穿戴式装置、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装置中, 用来作为侦测使用者状态的感知器。距离感测器通常可包含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感测 器。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红外光,红外线感知器接收该红外光照射至外界物体的反射光,通过 判断此反射光强弱,可以侦测是否有外界物体(例如人脸)靠近该装置。 举例而言,当使用者准备接听电话时,会将手机移近脸部,当距离感测器感测到红 外线的反射光随着人脸移近的变化时,可将手机的屏幕显示切换为关闭状态,并同时将手 机的触控功能关闭,以避免误触的情况发生。此外,距离感测器与环境光感测器可互相搭 配,通过环境光侦测与物体接近侦测提供更精准的装置状态辨识功能。 前述的感测元件通常会安装于电子装置的正面,也就是显示器面,以利使用者的 操作。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屏占比越来越高,若感测元件安装于显示器面, 造成了屏占比的提升遭遇困难。此外,该些感测元件及其连接件也造成了电子装置的厚度 难以进一步缩小且其制造成本难以降低。因此,如何在维持上述该些感测功能的同时,进一 步提高屏占比并降低装置厚度,成为相当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整合感测功能的柔性基板显示器,以有效解决现有技 术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整合感测功能的柔性基板显示器。于此实施例 中,柔性基板显示器包含显示器构成区及感测器。显示器构成区位于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第 一面。显示器构成区包含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其中显示区用以显示画面且非显示区位于显 示区的外侧。感测器包含感测区及延伸连接部,其中感测器通过延伸连接部耦接至非显示 区。其中,当感测器向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第二面弯折时,感测器固定于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第 二面上的特定位置并通过感测区执行感测功能,且第二面相对于第一面。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器与显示器构成区之间通过柔性基板彼此耦接而不彼此分 离。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器为指纹感测器且感测功能为指纹感测功能。 于一实施例中,指纹感测器采用光学感测技术执行指纹感测功能。 于一实施例中,指纹感测器采用超声波感测技术执行指纹感测功能。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器为光感测器且感测功能为光感测功能。 6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4/15 页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器通过黏合剂固定于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第二面上的特定位 置。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器通过光学透明胶固定于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第二面上的特定 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显示器还包含红外光滤波层,设置于感测器与光学透明 胶之间,用以滤除红外光波段以外的光线,使得感测器仅会接收到红外光而形成红外光感 测器。 于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显示器还包含红外光发射源,设置于柔性基板显示器的 第二面上并邻近于感测器,用以发出红外光。 于一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包含边缘区,且感测器通过延伸连接部耦接至该边缘区。 于一实施例中,非显示区还包含另一边缘区,用以耦接显示区与显示驱动器。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驱动器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并通过柔性电路板耦接至该另一 边缘区。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驱动器直接耦接至该另一边缘区。 于一实施例中,非显示区还包含另一边缘区,且扫描驱动器形成于该另一边缘区 上。 于一实施例中,扫描驱动器通过栅极驱动电路基板(Gate Driver on Array)技术 采用薄膜晶体管工艺直接形成于该另一边缘区上。 于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显示器还包含复用器。复用器设置于边缘区,用以分别耦 接柔性基板显示器的多条信号输入线与感测器的多条感测信号线。 于一实施例中,当柔性基板显示器驱动时,复用器切换至显示模式并控制该些信 号输入线与该些感测信号线彼此断开;当柔性基板显示器结束驱动时,复用器切换至感测 模式并控制至少部分的该些信号输入线与至少部分的该些感测信号线彼此耦接,且至少部 分的该些信号输入线会复用为感测信号线。 于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显示器的叠层结构包含柔性基板、薄膜晶体管元件层、有 机发光二极管层、电极层及薄膜封装层。薄膜晶体管元件层形成于柔性基板上。薄膜晶体管 元件层包含显示驱动区及感测区。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形成于显示驱动区上方。电极层形成 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上方。薄膜封装层相对于柔性基板而形成于显示驱动区与感测区上 方。 于一实施例中,感测器的叠层结构包含柔性基板、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 钝化层、源极及漏极及薄膜封装层。半导体层形成于柔性基板上。栅极绝缘层形成于半导体 层上。栅极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上。钝化层形成于栅极层上。源极及漏极形成于钝化层上。 源极及漏极通过穿过钝化层与栅极绝缘层的通孔导通至半导体层。薄膜封装层相对于柔性 基板而形成于钝化层、源极及漏极上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整合感测功能的柔性基板显示器将各种感测器向后弯 折至柔性基板显示器的背面,不会占用到柔性基板显示器的任何边缘区,也不会占用到电 子产品的边框区。因此,本发明的整合感测功能的柔性基板显示器能够在维持电子产品的 窄边框的情况下,同时提供显示屏幕指纹感测的功能,故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 7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5/15 页 解。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辨识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光学式指纹辨识技术的示意图。 图3为光学感测单元设置于可透光显示器的后方并利用可透光显示器本身的显示 光源作为感测光源的示意图。 图4为传统的超声波式指纹辨识技术的示意图。 图5为传统的具有指纹辨识感测器的行动装置的正面视角示意图。 图6A为指纹辨识感测器设置于行动装置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6B为通过行动装置正面的显示区显示虚拟按键呈现功能按键的示意图。 图7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封装层是玻璃基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封装层是薄膜封装层的示意图。 图9为薄膜封装层以至少一层以上的有机层及无机层相互堆叠而成的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为薄膜封装层应用于可挠式的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指纹感测功能的柔性基板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2A及图12B为将指纹感测器向柔性基板显示器的背面弯折的正面视角及背面 视角示意图。 图13为当指纹感测器向后弯折时,利用黏合剂将指纹感测器贴合至显示器构成区 的背面的侧视图。 图14A及图14B为当指纹感测器向后弯折时,利用黏合剂将指纹感测器贴合至显示 器构成区的背面的正面视角及背面视角示意图。 图15为当指纹感测器向后弯折时,利用光学透明胶将指纹感测器贴合至显示器构 成区的背面的侧视图。 图16为当进行光学式指纹感测时,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及光学透明胶均具 可透光性,故弯折于显示器后方的光学指纹感测器便可接收该些指纹结构的反射光以描绘 出指纹图形的示意图。 图17A及图17B为显示单元与光感测单元整合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18为相较于传统的TFT显示器仅包含显示单元,本发明可利用TFT工艺同时形成 显示单元及光感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19A至图19E为利用TFT工艺同时形成显示区及光学指纹感测区并于上方形成薄 膜封装层的步骤。 图20为LTPS光学指纹感测器的元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21为当光学指纹感测器后折至显示器背面时,由于显示区、光学透明胶及基板 皆具有透光性,使得光线可直接照射至半导体层并根据光线的强度产生不同大小的电流的 示意图。 图22为通过红外光滤波层滤除红外光波段以外的光线,使得光学指纹感测器仅会 接收到红外光而形成红外光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23为红外光发射源贴附于显示器后方并设置于邻近光学指纹感测器的区域,使 8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6/15 页 得光学指纹感测器仅会接收到红外光而形成红外光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24为光源也可安装于具有红外光侦测功能的光学指纹感测器下方的示意图。 图25为采用超声波感测技术的指纹感测器包含指纹感测区及延伸连接部的示意 图。 图26为弯折于显示器后方的超声波指纹感测器UFS通过接收到的该些反射超声波 描绘出指纹图形的示意图。 图27A及图27B为当在压电材料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电极并分别施与正电压或负电 压时,压电材料会伸长或收缩的示意图。 图27C为当施加交流电压时,压电材料会来回震荡于高频段而产生超声波的示意 图。 图28为当外部的超声波传递至压电材料时,压电材料会随着其震荡频率伸长或压 缩并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产生电流的示意图。 图29及图30为指纹感测驱动电路采用COP技术与指纹感测器耦接,再通过柔性电 路板与处理器耦接的示意图。 图31及图32为指纹感测驱动电路采用COF技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指纹感测器及处 理器耦接的示意图。 图33A及图33B为指纹感测器的信号走线通过延伸连接部及显示器的边缘区耦接 至位于显示器柔性电路板上的指纹感测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4A及图34B为指纹感测器将信号走线耦接至同时具有显示驱动功能及接收指 纹感测信号功能的指纹感测/显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5A、图35B及图36为设置于显示器的边缘区的复用器可用以耦接显示器的信号 输入线(例如源极线)与指纹感测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37A为当显示器驱动时,复用器切换至显示模式,使得指纹感测信号线与显示器 的信号输入线(例如源极线)彼此断开的示意图。 图37B为当显示驱动结束后,复用器切换至指纹感测模式,使得至少部分的指纹感 测信号线与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线(例如源极线)彼此耦接,该些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线(例如 源极线)会复用为指纹感测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38及图39A、图39B为显示器可具有多个指纹感测器且可分别耦接不同的边缘区 的示意图。 图40为于显示区中显示指纹感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41为于显示区中显示手指按压区域的示意图。 图42为具有不同感测功能的行动装置的正面视角示意图。 图43A及图43B为当行动装置由口袋中取出时,环境光感测器判断使用者已将行动 装置移出口袋并准备使用,故行动装置将其显示画面由原本的关闭状态切换至解锁画面, 并将触控感测由原本的关闭模式切换至触控感测模式的示意图。 图44为环境光感测器可侦测外界光线的亮度,并由此调整显示器的亮度的示意 图。 图45为当距离感测器感测到其接收到的反射光量由于外界物体靠近而改变时,行 动装置会关闭其显示画面及触控感测功能,由以避免误触控操作并可降低功耗的示意图。 9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7/15 页 图46为于柔性基板显示器中形成有显示器构成区及光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47A及图47B为将光感测器向柔性基板显示器的背面弯折的正面视角及背面视 角示意图。 图48为当光感测器向后弯折时,利用黏合剂将光感测器贴合至显示器构成区的背 面的侧视图。 图49A及图49B为当光感测器向后弯折时,利用黏合剂将光感测器贴合至显示器构 成区的正面视角及背面视角示意图。 图50为当光感测器向后弯折时,利用光学透明胶将光感测器贴合至显示器构成区 的背面的侧视图。 图51A至图51E为利用TFT工艺同时形成显示区及光感测区并于上方形成薄膜封装 层的步骤。 图52及图53为光感测驱动电路采用COP技术与光感测器耦接,再通过柔性电路板 与处理器耦接的示意图。 图54及图55为光感测驱动电路采用COF技术通过柔性电路板耦接光感测器及处理 器的示意图。 图56A及图56B为光感测器的信号走线通过延伸连接部及显示器的边缘区耦接至 位于显示器柔性电路板上的光感测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7A及图57B为光感测器将信号走线耦接至同时具有显示驱动功能及接收光感 测信号功能的光感测/显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8A、图58B及图59为设置于显示器的边缘区的复用器用以耦接显示器的信号输 入线(例如源极线)与光感测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60A为当显示器驱动时,复用器切换至显示模式,使得光感测信号线与显示器的 信号输入线(例如源极线)彼此断开的示意图。 图60B为当显示驱动结束后,复用器切换至光感测模式,使得至少部分的光感测信 号线与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线(例如源极线)彼此耦接的示意图。 图61为显示器可具有多个光感测器且可分别耦接不同的边缘区的示意图。 图62为通过红外光滤波层滤除红外光波段以外的光线,使得光感测器仅会接收到 红外光而形成红外光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63为电子装置包含红外光源发出红外光至物体并根据红外光感测器接收到物 体反射的红外光的强弱判断物体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 图64为红外光发射源贴附于显示器后方并设置于邻近光感测器的区域,使得光感 测器仅会接收到红外光而形成红外光感测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PC:保护层 LA:激光发射器 C:电容 L:激光 CSU:电容感测单元 GE:封装层 FV:凹谷 SL:框胶材料 FR:凸起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层 LS:光源 SUB: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 10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8/15 页 L1~L2:光线 TFE:薄膜封装层 L1’~L2’:散射光 ORL:有机层 OSU:光学感测单元 INB:无机层 TD:可透光显示器 11:柔性基板显示器 USE:超声波发射器 110:显示器构成区 USU:超声波感测单元 112:指纹感测器 US1~US2:超声波 112A:指纹感测区 DA:显示区 112B:延伸连接部 BA:非显示区 BA1:侧边缘区 SPK:扬声器 BA2:顶边缘区 FC:前镜头 BA3:底边缘区 FB:功能键 ADH:黏合剂 FPS:指纹辨识感测器 FG:手指 BC:后镜头 OCA:光学透明胶 LED:发光二极管 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 VFB:虚拟按键 OFS:光学指纹感测器 DIC:显示驱动电路 252:指纹感测器 SIC:指纹感测驱动电路 252A:指纹感测区 SL、RL、DGL、SGL:信号线 252B:延伸连接部 DPX:显示单元 UFS:超声波指纹感测器 SPX:光感测单元 PZ:压电材料 M1~M4:晶体管 E1~E2:电极 I:电流 AC:交流电压 VDD:工作电压 US:超声波 VSS:接地电压 USS:超声波发射源 FSUB:柔性基板 A:安培计 DL:显示驱动区 29:柔性基板显示器 CA:阴极层 290:延伸连接部 n :半导体层 291:指纹感测器 p-Si:半导体层 292:指纹感测驱动电路 GI:栅极绝缘层 293:柔性电路板 G:栅极层 294:处理器 S:源极 DFPC:显示器柔性电路板 D:漏极 30:显示器构成区 PA:钝化层 31:柔性基板显示器 LT1~LT2:穿透光 310:延伸连接部 IR:红外光 311:指纹感测器 IRPF:红外光滤波层 312:柔性电路板 IRLED:红外光发射源 313:指纹感测驱动电路 11 CN 111613638 A 说 明 书 9/15 页 IR1~IR3:红外光 314:处理器 SP:扬声器 32:显示器构成区 25:柔性基板显示器 FSD:指纹感测驱动电路 250:显示器构成区 TR:信号走线 MUX:复用器 PS:光感测区 FL:指纹感测信号线 52:柔性基板显示器 SW1~SW3:开关 520:延伸连接部 SFS:指纹感测切换信号 521:光感测器 OFF:关闭 522:光感测驱动电路 ON:开启 523:柔性电路板 381~383:指纹感测器 524:处理器 381A:指纹感测区 53:显示器构成区 381B:延伸连接部 54:柔性基板显示器 382A:指纹感测区 540:延伸连接部 382B:延伸连接部 541:光感测器 383A:指纹感测区 542:柔性电路板 383B:延伸连接部 543:光感测驱动电路 R1~R3:指纹感测区域 544:处理器 FPR:手指按压区域 55:显示器构成区 42:行动装置 PSD:光感测驱动电路 ALS:环境光感测器 PL:光感测信号线 PXS:距离感测器 SPS:光感测切换信号 IRS:红外光感测器 611~613:光感测器 PK:口袋 611A:光感测区 FACE:脸部 611B:延伸连接部 46:柔性基板显示器 612A:光感测区 460:显示器构成区 612B:延伸连接部 462:光感测器 613A:光感测区 462A:光感测区 613B:延伸连接部 462B:延伸连接部 OB:物体 L’:透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