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移栽成熟灌木的装置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移栽成熟灌木的装置,包括内陶层、骨架层和绿肥层;内陶层是由河底泥土、腐熟有机肥和鹅卵石等烧制定型的;所述骨架层包括主柱、隔断板、挡板、承重盘、爪齿、底盘、主根保护网和旋转拉杆;所述主柱为空心,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各地政府对生态环境认知的提高,各部门不断加大对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的 恢复。早期人们主流普遍用乔木去绿化干旱和半干旱区,但发现其实施成本和维护费用过 高,且不易存活。而灌木是介于草本和乔木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抗旱、低成本、低维护和高 存活率等特点。在以草本为主要植被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优先种植适合该地区生长的灌木 可大幅提高该地区土壤中的含水量,为下一步种植乔木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而这也符合 自然演替的规律。但是,直接播种灌木种子或移栽灌木幼苗效率较低,且前期也需要大量的 管理,这与移栽乔木所遇到的问题相似。如果从栽培基地大批量移栽成熟的灌木就可在目 标区域快速建群,提高绿化效率同时并降低管理难度。但是,成熟的灌木根系茂密难以移 栽,在挖掘过程中挖掘工具会大面积伤害其根系。此外,移栽后的灌木也可能不适应当地环 境而死亡。为了解决移栽成熟灌木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方便移栽成熟灌木的装置。在移 取灌木时,其能较好地保留完整的根系。在移栽结束以后,成熟的灌木会对移栽地表现出较 强的适应性。这对加快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移栽成熟灌木的装 置,包括内陶层、骨架层和绿肥层;内陶层呈方形盆状,底部有大洞,是由河底泥土、腐熟有 机肥和鹅卵石等烧制定型的;骨架层位于内陶层外侧;绿肥层分为底部和四壁部,底部绿肥 铺设于骨架层底部,四壁部绿肥包裹于骨架层四壁并用细线缠绕。 优选地,所述骨架层包括主柱、隔断板、挡板、承重盘、爪齿、底盘、主根保护网和旋 转拉杆;主柱位于正方形的四个角,所述主柱为空心,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位于主柱 的下面的爪齿相连,所述爪齿水平设置;转轴上端用于与旋转拉杆连接,旋转连接杆是旋转 爪齿和提拉灌木的部位;连接在相邻主柱之间设有隔断板和挡板,隔断板位于骨架层的上 部,该板上面高出土层;主根保护网为桶状网,上宽下窄,其下部呈收缩状态,网孔较宽不影 响主根系的发育;所述底盘位于主柱的底部,与主根保护网相连接;所述承重盘位于主柱的 下面,是移取灌木出土时,向上提拉的圆柱型受力部位。 优选地,所述骨架层整体所用材料为耐腐蚀性刚性材料。 优选地,爪齿包括两个长齿和一个短齿,二者结构都是三棱锥型,其锥平面朝下, 三个棱分别朝向左右两侧和顶部;爪齿的旋转范围不能影响到底盘下部的主根保护网。 优选地,两个长齿夹角小于90度。 优选地,所述旋转拉杆上有三角标志,能提示长齿的朝向。 优选地,所述底盘采用三角形叠套结构,中部有较大空间,与内陶层的底部大洞和 主根保护网相配套。 3 CN 111567357 A 说 明 书 2/5 页 优选地,底部绿肥铺设厚度大于两厘米,且它铺设的范围大于长齿所能够到的范 围;四壁部绿肥包裹厚度为两厘米。 优选地,绿肥选用豆科牧草,当绿肥层在埋入土壤时,其会被土壤微生物缓慢地分 解利用,形成较为丰富的有机质。 内陶层的主要作用:1.保证移栽前灌木的良好发育。2.保护大部分主要的根系。3. 方便运输。4.提高移栽后的存活率。本发明的内陶层是由河底泥土、腐熟有机肥和鹅卵石等 烧制定型的,其形状类似于方形花盆,底部有较大的洞。河底泥土是酸性土,可中和内陶层 内外两侧来自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碱性土,同时河底泥土中有大量的腐殖质可缓慢向土壤 提供养分并能改善其内陶层内侧的土壤环境,其腐殖质的黏着性可增加内陶层的结构强 度。腐熟有机肥与河底泥土中的腐殖质相似,在提供养分的同时加固内陶层。鹅卵石为内陶 层的“内骨骼”,它们之间有互相支撑的作用,其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可为成熟灌木的根系提 供穿插的空间。虽然,内陶层的四壁能让侧根系通过,但也减弱其向四周扩张的能力,而内 陶层底部大洞所留的空间则能促使灌木主根系的生长。同时,内陶层所蓄的水也会流向底 部大洞从而促进主根系的生长。这都是为日后减少移栽过程中所带来的损伤和提高移栽后 成熟灌木的存活率而做的准备。内陶层外观为方形,在整体取出内陶层及成熟的灌木后,可 规整放入运输工具中,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它们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从而减弱路途中摇晃对 其所带来的损伤。 骨架层的主要作用:1.促成内陶层及内陶层内侧土壤和根系的整体性。2.格栅固 土并提高聚水能力3.方便移取成熟的灌木出土。主柱是骨架层的主要构件,内部藏有转轴, 转轴可于爪齿和旋转拉杆连接。主柱的外部可与隔断板、挡板、承重盘和底盘连接;底盘与 主根保护网相连接;隔断板位于骨架层的上部,该板高出土层能减弱土表面受沙化的影响, 其与骨架层其它部位共同起到固土的作用。同时其所围成的凹型坑具有聚水的作用。主柱、 隔断板、挡板和底盘相当于内陶层的“外附骨骼”。在内陶层受到雨水的渗透时,内陶层“内 骨骼”的支撑作用和“外附骨骼”的保护作用可保证内陶层的结构相对完好。同时二者的作 用还促成了内陶层及内陶层内侧土壤和根系的整体性,这方便日后成熟灌木的移栽和运 输。 主柱、爪齿、承重盘和旋转拉杆构成了移取功能部。爪齿三个棱的朝向是为了能形 成旋转时的切割面。两个长齿的主要任务是打碎周边的土壤并能提供支撑作用,短齿的主 要任务是提供支撑作用,其打碎周边土壤的能力较弱。两个长齿夹角小于90度,其旋转范围 不能影响到底盘下部的主根保护网。旋转连接好的旋转连接杆可使爪齿的两个长齿打碎骨 架层底部周围的土壤。旋转连接杆也可用适配的电机代替其旋转工作,从而进一步减少人 力。旋转连接杆上部有三角标志,其能提示长齿的朝向。在移取成熟的灌木出土时,要根据 三角标志的提示将长齿藏于底盘下,这时只有短齿暴露于底盘四周,这大大减少了移取时 的阻力。在移取成熟灌木时,主根保护网内部束缚的土壤自动形成对主根系的保护从而显 著降低移取成熟灌对主根系损伤。承重盘是移取灌木出土时,向上提拉的受力部位,选材时 要保证其坚固性。移取功能部的主要作用就是打碎根系底部的横切面。以往人工移取时,由 于侧根系的扩张性,要想挖掘到这一横切面必须向四周扩大挖掘才能碰到。但是,这会大大 地浪费人力,同时也会破坏侧根系。如采用本发明的横切方法,可减少挖掘范围的同时减弱 移取灌木出土时的移取阻力。 4 CN 111567357 A 说 明 书 3/5 页 绿肥层的主要作用:1.减弱移取成熟灌木出土时的阻力。2.改善绿肥层周边的土 壤环境。本发明的绿肥层分为底部和四壁部。底部的绿肥层厚度要大于两厘米,且它铺设的 范围要大于长齿所能够到的范围。四壁部指的是骨架层外部要包裹两厘米厚的绿肥并用细 线缠绕固定。绿肥可选用豆科牧草,当绿肥层在埋入土壤时,其会被土壤微生物缓慢地分解 利用,形成较为丰富的有机质。而有机质会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大量较大的土壤团聚 体,这使得绿肥周边土壤变得较为酥松。在移取功能部完成底部横切和灌木移取的整个过 程中,绿肥层的存在会使得整个作业的阻力变得更小。 本发明装置所留的空间及其规格大小要根据所选灌木从幼苗阶段刚好步入成熟 阶段所需根系活动范围大小而设定。也就是说,所选灌木步入成熟期一段时间后,侧根系开 始穿出内陶层和主根系开始穿出主根保护网底部时,就意味着最佳移取成熟灌木出土的时 间已经到来,这时所选的灌木已步入成熟期,其代谢旺盛,移栽后存活率较高。 移取成熟灌木的时间点以少数所选灌木的侧根伸出内陶层和主根刚好穿出主根 保护网底部为准。平时要注意这个移取时间点下灌木地上部分的发育特征。同时,还要牢记 所选灌木从开始育苗到移取时间点这整段时间的时间长度。这都有助于在不通过挖掘成熟 灌木而观测的情况下来判断是否可以移取成熟灌木。这也为日后大批量移栽所选成熟灌木 做准备。 本发明的装置为组合结构,是运用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解决整个 培养和移栽流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具有环保、低成本和低人力等特点。同时,该装置具有 灌木培养、方便移取成熟灌木和移栽后提高成熟灌木适应性等多重作用。本装置的发明也 为移栽成熟灌木的标准化量产提供了可能。还有,该装置也适用与一些小型乔木的移栽。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内陶层在移栽前促进灌木的良好发育,在促进主根发育 同时抑制侧根发育。其在成熟灌木移取时起到保护根系的作用。其在运输时可减弱车体晃 动对成熟灌木所带来的损伤。其在移栽后可改良周边的环境并提高移栽成熟灌木的适应 性。2.骨架层的移取功能部能对根系底部的土壤进行横切,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挖掘。 3.骨架层移取功能部的爪齿在打碎土壤的同时并能巧妙化解长齿带来的移取阻力。4.骨架 层的隔断板具有防沙化和聚水的作用。5.绿肥能改善土壤环境并能减弱移取成熟灌木时的 移取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移栽成熟灌木的装置的装配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骨架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爪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土坑;2为绿肥层的四壁部;3为绿肥层的底部;4为绿肥层;5为骨架层;6 为内陶层;7为主柱;8为主柱的内部转轴;9为隔断板;10为挡板;11为承重盘;12为爪齿;13 为爪齿的长齿;14为爪齿的短齿;15为底盘;16为主根保护网;17为旋转拉杆;18为旋转拉杆 的三角标志。 5 CN 111567357 A 说 明 书 4/5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