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红螯螯虾的稻田种养装置


技术摘要:
本发明申请属于红螯螯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的稻田种养装置,包括养殖箱,养殖箱内设有横板,横板上连接有罩壳,罩壳内设有电机,电机连接对辊,对辊一端转轴上设有转盘,两个转盘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下端铰接有拉杆,拉  全部
背景技术: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最名贵 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故又被誉为红螯螯 虾。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 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动物性食物喜食水丝蚓、蚯蚓、水生昆 虫的卵、蛹、螺、蚌、鱼肉等。目前多地开始推广“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将红螯螯虾养殖在 水稻田四周开挖出的深约1米的水沟中,是一种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养殖红螯螯虾既能清 除稻田内的杂草、又捕食水稻害虫,其排泄物还可作为水稻的优良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另 一方面,水稻能起到降低水温、增加溶氧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为红螯螯虾营造舒适的生长环 境,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 现有技术中红螯螯虾的种养装置多为育苗装置,在育苗过程中,缺少对待投入稻 田的红螯螯虾幼苗进行大小筛分的功能,导致许多个头较小不达标的幼苗投入稻田,不达 标的幼苗在稻田中很难存活,从而造成幼苗浪费致使养殖户经济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螯螯虾的稻田种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红螯螯 虾的种养装置缺少对幼苗的筛分功能造成幼苗投放浪费致使养殖户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红螯螯虾的稻田种养装置,包括养殖 箱,养殖箱内上部设有横板,横板上连接有罩壳,罩壳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 有水平的对辊,对辊包括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远离电机的一端转轴 均穿出罩壳,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穿出罩壳的一端转轴上均设有竖直的转盘,罩壳下部靠 近转盘的一端设有竖板,竖板下部设有两个水平的支撑板,靠近第一辊子的支撑板远离竖 板的一端设有竖直的套管,靠近第二辊子的支撑板远离竖板的一端设有水平的环形圈,套 管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拉杆,环形圈内连接有竖直的缸筒,拉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拉 杆的下端铰接有用于盛水的簸箕状的翻斗,缸筒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开设有通 气孔,通气孔内设有向缸筒内打开的单向阀,活塞上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缸筒的下部连接 有用于给养殖箱内输氧的进气管,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 辊子和第二辊子上的转盘偏心位置铰接,电机驱动对辊转动,对辊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 连接杆上下移动,养殖箱内下部设有竖直的挡板,挡板将养殖箱内分割为两个区域,养殖箱 内靠近对辊的一侧为培育区,养殖箱内远离对辊的一侧为筛选区,挡板上端位于筛选区的 一侧设有水平的承接板,承接板上设有竖直的筛网,挡板靠近拉杆的一侧与翻斗铰接,进气 管分别与培育区和筛选区连通。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本设备在使用前,先往养殖箱内的培育区注入适量 3 CN 111567469 A 说 明 书 2/4 页 的水,注水高度达到翻斗高度的一半处,到然后将虾苗投入饲养;启动电机,可以使第一辊 子和第二辊子转动,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转动可以将食物碾碎并漏入养殖箱,第一辊子和 第二辊子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使拉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拉杆上下移动可 以使翻斗绕着与挡板铰接的位置上下摆动,翻斗上下摆动可以将养殖箱内的水翻运至承接 板上,通过翻斗反复的摆动使承接板处形成水流,根据红螯螯虾喜在活水处聚集的特性可 以将红螯螯虾吸引到承接板上。虾苗在培育期内,先将第一连接杆、拉杆以及翻斗拆卸,当 虾苗培育到一定周期向稻田投放前,可以将第一连接杆、拉杆以及翻斗重新安装上去,调整 养殖箱培育区内的水位,使水位保持在翻斗高度的一半处,通过翻斗的摆动一方面使承接 板处形成活水吸引虾苗聚集,另一方面翻斗摆动带动的水可以对聚集在承接板上的虾苗形 成一定的冲击力,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可以使虾苗冲向筛网,通过筛网上设定的筛孔,可以 使个头不达标的虾苗通过筛网漏入养殖箱内的筛选区,向养殖箱培育区内补水确保水为高 度一直保持在翻斗高度的一半,同时观察筛选区内的水位不超过翻斗高度的一半;转盘转 动同时可以使活塞通过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活塞的初始位置位于缸筒的上部,当第二连 接杆带动活塞向下移动时,将缸筒内活塞下部的空气压缩,同时活塞上的单向阀关闭,压缩 空气沿进气管进入养殖箱水内,当第二连接杆带动活塞向上移动时,活塞上的单向阀打开, 避免水吸入缸筒内。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可以将红螯螯虾喜食的汁多肥嫩的新鲜绿色植物整枝直接放入粉碎机 粉碎后对红螯螯虾进行喂养,便于对红螯螯虾的食物现采现用,保证食物的新鲜性。 (2)本方案可以在对待投放幼苗的幼苗进行大小筛分,将个头达标的红螯螯虾幼 苗筛分出来进行投放,个头不达标的幼苗筛分出来,重新放入育苗池继续培育。 进一步,罩壳上位于对辊的上部连接有锥形的投料口,罩壳上位于对辊的下部连 接有锥形的出料口。通过设置投料口,便于将食物更精准地投入到对辊上,通过设置出料口 便于粉碎后的食物均匀漏入养殖箱。 进一步,养殖箱上端铰接有封盖,养殖箱外部两侧均设有扶手。设置封盖便于防止 异物落入养殖箱内,设置扶手便于对养殖箱进行搬动。 进一步,养殖箱内一端连接有控温设备,养殖箱内另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这样 设置便于调整及控制养殖箱内的温度。 进一步,养殖箱上部开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镂空孔。这样设置便于养殖箱内在封 盖闭合的情况下保持空气流通。 进一步,养殖箱下部两端均设有排水口。这样设置便于对养殖箱内的水进行更换 及水位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稻田种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稻田种养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罩壳和对辊的立体示意图。 4 CN 111567469 A 说 明 书 3/4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