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PGS/SF电纺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PGS/SF电纺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PGS预聚物与SF溶于有机溶剂,得到纺丝液,将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采用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圆柱形的接收装置接收微纳米级纤维,使微纳米级纤维缠绕于接收装置外部形成 全部
背景技术:
血管类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率较高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受损部位比较严重的患 者,通常采取血管移植物置换或旁路搭桥等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大中口 径人工血管(>6mm)已用于临床,如涤纶(Dacron)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等采用机织或 者编织的方法制备的人工血管。小口径人工血管(<6mm)尚处于研究阶段,因其移植后与宿 主血管的顺应性不匹配,导致在吻合处形成应力集中区,出现血栓、吻合处内膜增生和动脉 瘤等问题,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血管的顺应性是指其在承受血流的径向脉动压力时,管壁的扩张和收缩的能力。 人工血管的顺应性与所用材料的弹性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材料的弹性越好,人工血管的 顺应性越优良。因此,要制备顺应性较好的小口径人工血管,选用弹性较好的生物材料是十 分必要的。 生物弹性体因其模量与人体大部分软组织器官相匹配,可用于诊断、修复或替换 机体软组织。聚癸二酸甘油酯(PGS)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非线性三维网络状热固性聚酯弹 性体,易合成,具有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能力,是典型的生物弹性体。基于PGS良好 的性能,主要应用于软组织替代和软组织工程,比如心肌、血管、神经、软骨、视网膜、鼓膜, 另外也有用于药物转运载体、组织粘附材料的研究。 静电纺丝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获得超细纤维的有效途径,能最大程度地模 拟体内细胞外基质,促进细胞黏附、生长与增殖,为组织再生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静电纺丝 法制备PGS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固化交联的PGS不溶解也不熔融,不能用于制备静电纺丝, 无法找到合适的溶剂去溶解,因此PGS只能在预聚体阶段进行加工。而PGS预聚物分子量较 低,不能通过静电纺丝成型,需找到一种成纤性良好的材料辅助其形成微纳米纤维。 CN 107693846A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层血管结构的仿生血管化软组织的制备方法, 其中含有的类血管通道结构,该结构的材质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癸二酸丙三 醇酯和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中至少一种,其采用涂覆法制备,类血管通道结构中不含有 微纳米纤维结构。CN 107923071 A公开了一种血管移植物,包括生物可降解的支架,并公开 了PGS芯/PCL鞘结构,其生物活性有待提高,且模量较高,顺应性有待提高。CN 109876192 A 公开了一种骨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骨修复膜包括活性层、屏障层和固定层,活性层和固定 层的材质选自一种或多种的天然可降解材料,一种或多种合成可降解材料,或两种可降解 材料的组合;天然可降解聚合物为胶原、壳聚糖、明胶、丝素蛋白和透明质酸中的至少一种; 合成可降解聚合物为PLA、PLLA、PGA、PLGA、PGS和PHB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骨修复膜结构复 杂,且天然可降解聚合物对PGA的可纺性的影响并不明确。CN 109295545 A公开了一种刚度 可控的微纳米级取向纤维,其具有壳层和芯层,壳层利用弹性聚合物和聚氧化乙烯PEO共混 液制备,芯层利用刚性聚合物和聚氧化乙烯制备。上述微纳米级取向纤维是否具有良好的 3 CN 111714704 A 说 明 书 2/10 页 成膜性,且成膜后性能如何仍未可知,且在体内使用时,由于体内环境为水环境,PEO会溶于 水,造成纤维的溶解或降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GS/SF电纺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 法,本发明利用SF提高了PGS的可纺性和成纤维性,成功得到PGS/SF电纺人工血管,该电纺 人工血管口径小于6mm,其兼具PGS的优良弹性以及SF优异的生物学和力学性能,该电纺人 工血管固化后仍具有良好的微纳米纤维结构,其内径尺寸和机械性能可调,并具有可调节 的弹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等优点,显示出其在组织工程人工血管领域巨大的应用潜 力。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GS/SF电纺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将PGS预聚物与SF溶于有机溶剂,得到纺丝液,将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采用绕自 身轴线旋转的圆柱形的接收装置接收微纳米级纤维,使微纳米级纤维缠绕于接收装置外部 形成管状的PGS/SF电纺膜,纺丝完全后干燥并固化管状的PGS/SF电纺膜,得到PGS/SF电纺 人工血管;PGS预聚物与SF的质量比为0.1-100:0.1-100; PGS预聚物为癸二酸和甘油的聚合物,PGS预聚物的聚合度为1-100,数均分子量Mn 为300-6000,重均分子量Mw为1000-30000。 进一步地,PGS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等摩尔比的癸二酸和甘油在保护气氛下于120-140℃下加热至单体完全熔融并 混合均匀,然后在120-140℃下反应24-48h后得到PGS预聚物。 进一步地,SF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蚕丝在碱性溶液中煮沸以脱除丝胶,获得SF纤维,然后将SF纤维在溴化锂中处 理4-6h,再将得到的溶液透析3天以除去溴化锂,离心并干燥后得到SF。 进一步地,透析过程中,截留分子量为3500Da。采用该截留分子量,本发明制备的 PGS/SF电纺人工血管中,SF的分子量为3500Da以上。 进一步地,PGS预聚物与SF的质量之和占纺丝液的质量比(即纺丝液的浓度)为 6%-16%。优选地,PGS预聚物与SF的质量之和占纺丝液的质量比为8%-10%,更优选为 9%。纺丝液的浓度过低则不能形成纤维,纺丝液的浓度过高则溶液粘度过大造成聚合物溶 液在针头聚集导致纺丝困难。 进一步地,有机溶剂选自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甲醇、甲酸、 乙酸、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优选为六氟异丙醇。由 于SF在六氟异丙醇溶解较慢,常温下PGS和SF在六氟异丙醇中的溶解时间需要2-3天,加热 搅拌可加快其溶解速度。 进一步地,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15kV,接收距离为12-15cm,纺丝液流速为1-2mL/ h,静电纺丝在湿度为30-50%条件下进行。 优选地,静电纺丝时,根据每次静电纺丝所需纺丝液的质量,在注射泵上安装合适 大小的注射器,用于电纺溶液进样,用18S铁氟龙套管将连有18G针头的注射器和21G针头连 接,将高压静电发生器一端的导电线与21G针头连接以形成高压电场,接收装置为覆盖有铝 4 CN 111714704 A 说 明 书 3/10 页 箔的方形板。 进一步地,为电纺膜从接收装置上取下,静电纺丝之前,圆柱形的接收装置的表面 包覆有PEO膜;纺丝完全后将带有管状产物的接收装置在水中浸泡,以除去管状的PGS/SF电 纺膜内部的PEO膜并使管状的PGS/SF电纺膜从接收装置上脱掉。 进一步地,可将质量比为7.5%的PEO水溶液预先通过静电纺丝包覆在接收装置表 面,PEO纺丝时间为3-5min。 进一步地,圆柱形的接收装置的外径为1-6mm,长度为5-20cm,转速为20-1000r/ min。 进一步地,纺丝完全后将纺好后的电纺膜置于通风橱过夜,取出后置于真空干燥 箱以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固化,得到不同条件固化的PGS/SF膜。 进一步地,固化温度为120-140℃,固化时间为24h以下。不同的固化温度会影响 PGS微纳米级纤维的固化速率和固化程度,导致微纳米级纤维内部的结晶结构不一样,最终 影响所制备的PGS/SF电纺人工血管的综合性能。 进一步地,PGS预聚物与SF的质量比为3-7:3-7。优选地,PGS预聚物与SF的质量比 为7:3、1:1、3:7。当PGS预聚物的含量过高时,溶液粘度过大,难以进行静电纺丝,或者即使 可以勉强进行静电纺丝,但是其在接收装置接收后,静电纺丝纤维会发生严重的黏连,难以 得到具有微纳米级纤维的人工血管。当PGS预聚物的含量过低时,人工血管的弹性和力学性 能较差,影响其实际应用。 进一步地,微纳米级纤维的直径为1.5μm以下。PGS/SF电纺人工血管的内径为1- 6mm。 进一步地,以上制备方法还包括接枝肝素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PGS/SF电纺人工血 管,其包括呈管状的PGS/SF电纺膜,管状的PGS/SF电纺膜包括若干微纳米级纤维,微纳米级 纤维包括PGS预聚物与SF。 PGS/SF电纺人工血管中,PGS预聚物与SF的质量比为0.1-100:0.1-100,PGS预聚物 为癸二酸和甘油的聚合物,PGS预聚物的聚合度为1-100,数均分子量Mn为300-6000,重均分 子量Mw为1000-30000。微纳米级纤维的直径为1.5μm以下。 进一步地,PGS/SF电纺人工血管表面还接枝有肝素。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鉴于PGS预聚物不能单独通过静电纺丝喷射形成纤维,通过混入成纤性良好的 SF膜,成功地制备了PGS/SF电纺人工血管,其为小口径人工血管。该人工血管制备技术操作 简便,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2)本发明的PGS/SF电纺人工血管具有较好的微纳米纤维结构,能较大程度地模 拟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网络状结构,促进细胞的粘附与增殖。且SF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纤维蛋 白,能有助于提高该电纺膜的生物活性。 (3)本发明的PGS/SF电纺人工血管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改变固化时间,发现 其具有可调节的机械性能。 (4)本发明的PGS/SF电纺人工血管具有与天然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同时降解速 率可控,有望实现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成功移植。 5 CN 111714704 A 说 明 书 4/10 页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 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详细附图说明如 后。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纺丝液浓度的制备的PGS/SF电纺膜的SEM表征结果; 图2为不同PGS和SF的质量比制备的PGS/SF电纺管材在130℃固化24h的宏观形貌; 图3为不同PGS和SF的质量比制备的PGS/SF电纺管材在130℃固化24h的扫描电镜 图; 图4为不同质量比的PGS/SF电纺管材固化前后的FTIR-ATR光谱; 图5为不同质量比的PGS/SF电纺管材固化前后的X射线衍射曲线; 图6为不同质量比的PGS/SF电纺管材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7为不同质量比例PGS/SF管状材料缝合固位强力测试结果; 图8为不同质量比例PGS/SF管状材料的顺应性测试结果; 图9为不同质量比例PGS/SF管状材料的循环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图10为不同质量比例PGS/SF管状材料在不同固化条件下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图11为PGS/SF电纺材料和接枝肝素的PGS/SF电纺材料的FTIR-ATR光谱; 图12为不同比例PGS/SF复合支架和PLCL支架的接枝肝素和为接枝肝素的BCI值; 图13为不同样品降解5周时间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图14为不同样品降解5周后的SEM表征结果; 图15为不同电纺膜培养1-7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激光共聚焦图; 图16为不同电纺膜培养1-7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MTT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