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市政河道综合净化治理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河道综合净化治理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河道内设置若干围堰以将河道分隔成若干清淤河段;步骤二:从河道上游开始,将清淤河段内的水体排入至相邻清淤河段后,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开挖清理;步骤三:测量开挖清理后的清淤河段的深度,在河道底部铺设  全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配套建设市政河道,市政河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因素,市政河道也起到为城市提供水源、运输 条件、防洪排涝、调节气候及净化环境的作用。由于市政河道通常宽度不长且河水流速平 缓,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垃圾排入河道中对河道产生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市政 河道底面会出现淤泥堆积,长时间后会造成河道堵塞、河水上涨和水质变差甚至发臭等现 象,因此需要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目前清淤整治往往只是将淤泥进行初步的开挖清 理,对水体净化处理效果较弱,清淤后水质仍然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河道综合净化治理方法,具有能够 对河道淤泥和水质进行综合净化处理的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市政河道综合净化治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河道内沿河道延伸方向设置若干围堰以将河道分隔成若干清淤河段; 步骤二:从河道上游开始,将清淤河段内的水体排入至相邻清淤河段后,对河道内 的淤泥进行开挖清理; 步骤三:测量开挖清理后的清淤河段的深度,在河道底部铺设固土层将河道调整 至预定深度; 步骤四:在固土层内布设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曝气机相连,所述曝气管上设有若 干曝气口,所述曝气口延伸出固土层表面; 步骤五:在距离所述固土层预定高度处布设净化格栅,所述净化格栅锚固于河道 堤岸,且所述净化格栅上设有若干微生物挂料; 步骤六:拆除位于上游的围堰使水填充入该清淤河段内后,在该清淤河段的预定 位置处布设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绿化植被; 步骤七: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直至整条河道清淤治理完成。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修筑围堰将河道分隔成若干清淤河段,从而能够对河道 逐段进行治理,首先将最上游清淤河段内的水体排入至相邻的清淤河段内,然后将该清淤 河段内的淤泥开挖清理运出,清淤完成后对河道深度进行测量,以测算需设置固土层的厚 度,随后在河道内填入固土层对河道底部进行加固稳定,在固土层上布设曝气管,曝气管与 曝气机相连接,用于定期对河道进行曝气,为河道水体补充氧气,促进河道内微生物的生存 和繁殖,提高水体净化处理能力;随后将净化格栅锚固在河道堤岸上,使净化格栅悬浮在河 道内,通过在净化格栅内的微生物挂料上附着用于进行水质处理的微生物,对河道水体进 3 CN 111592181 A 说 明 书 2/6 页 行净化处理,提高河道的水质,随后将位于上游的围堰拆除,上游的水体再次填充入该清淤 河段内,然后将预制完成的生态浮床的置于经河道内,通过生态浮床上的绿化植被有利于 河道生态的构建和修复,并提高绿化能力,实现对河道水体的综合治理;在该清淤河段治理 完成后再将下一段清淤河段内的水排入相邻的清淤河段内,再次进行下一段清淤河段的治 理,重复上述治理过程,即可将整条河道治理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围堰的修筑方法具体包括: 沿河道的宽度方向依次往河道底部打入木桩,木桩并排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木桩 之间形成有填埋空间,且位于同一组的相邻木桩之间的间距为15-25cm; 在每组木桩靠近上游的一侧对应相邻木桩之间的间隙间隔插入挡水板,两组木桩 对应的挡水板错位布设; 在所述填埋空间内堆叠入阻挡砂袋,所述阻挡砂袋相互咬合且错缝对齐。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木桩对挡水板进行支撑,再通过阻挡砂袋将河道隔断,由 于阻挡砂袋之间相互咬合堆叠、错缝铺砌能够尽可能减小砂袋之间的缝隙,提高阻挡砂袋 的隔水能力,同时通过两组木桩可对阻挡砂袋进行限制提高稳定性,且由于挡水板错位设 置,配合阻挡砂袋使得围堰的隔水能力更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淤泥开挖清理时:用挖掘机从上层向下层分层依次 沿河道宽度方向开挖,每铲开挖深度为0.8-1m,且在靠近河道堤岸处预留1-1.5m以人工开 挖。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受重力的作用,淤泥在开挖的过程中如果从底部开始挖, 那么上方的淤泥会产生塌陷,重新将下方挖除的部分填补,而从上层往下层分层开挖能够 避免让淤泥将挖掉的部分重新填补,进而提高挖泥效率;同时,临近边坡预留1-1.5m的距离 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机械作业时伤及堤岸,延长堤岸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土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设的渣土层、软土 种植层和光滑底石层,所述软土种植层内间隔布设有若干吸附层。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渣土层使得河道底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设置软土 种植层可以方便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使得河道底部的能够更加平稳结实,同时对水体 具备一定的净化能力,而设置光滑底石层能够对水生植物的生长进行抑制,减少河底地形 的复杂程度,同时通过吸附层,对河道中杂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吸附,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曝气管间隔15-20m,相邻所述曝气口之间 相距0.8-1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净化格栅包括:固定框架、以及若干均匀分布在 所述固定框架上的安装框,所述微生物挂料均匀布设在所述安装框内,且所述微生物挂料 上附着有用于进行水质处理的微生物。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微生物挂料呈阵列分布,提高水质净化处理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框架上连接有锚固绳,所述锚固绳的另一 端连接于河道堤岸,且所述固定框上连接有若干浮球,所述浮球的浮力与所述净化格栅的 重力基本相等。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浮力球的浮力与净化格栅的重力相抵消,使净化格栅能 够保持悬浮的状态,同时由于受到锚固绳的限制,使得净化格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漂浮,扩 4 CN 111592181 A 说 明 书 3/6 页 大净化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若干种植箱,所述绿化植被摘 种在所述种植箱内,所述生态浮床的四周设有减震气垫。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减震气垫减小与河道内行驶船只的碰撞,提高安全 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态浮床的四周还设有拦截网兜。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拦截网兜可以拦截河道上漂浮的垃圾,方便清洁人员进 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市政河道综合净化治理方法,通过修筑围堰将河道分 隔成若干清淤河段,从而能够对河道逐段进行治理,首先将最上游清淤河段内的水体排入 至相邻的清淤河段内,然后将该清淤河段内的淤泥开挖清理运出,清淤完成后对河道深度 进行测量,以测算需设置固土层的厚度,随后在河道内填入固土层对河道底部进行加固稳 定,在固土层上布设曝气管,曝气管与曝气机相连接,用于定期对河道进行曝气,为河道水 体补充氧气,促进河道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高水体净化处理能力;随后将净化格栅锚 固在河道堤岸上,使净化格栅悬浮在河道内,通过在净化格栅内的微生物挂料上附着用于 进行水质处理的微生物,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河道的水质,随后将位于上游的围 堰拆除,上游的水体再次填充入该清淤河段内,然后将预制完成的生态浮床的置于经河道 内,通过生态浮床上的绿化植被有利于河道生态的构建和修复,并提高绿化能力,实现对河 道水体的综合治理;在该清淤河段治理完成后再将下一段清淤河段内的水排入相邻的清淤 河段内,再次进行下一段清淤河段的治理,重复上述治理过程,即可将整条河道治理完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土层及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净化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围堰;11、木桩;12、挡水板;13、阻挡砂袋;2、固土层;21、渣土层;22、软土种植 层;23、光滑底石层;24、吸附层;3、曝气管;31、曝气口;4、净化格栅;41、固定框架;42、安装 框;43、微生物挂料;44、锚固绳;45、浮球;5、生态浮床;51、种植箱;52、减震气垫;53、拦截网 兜。 5 CN 111592181 A 说 明 书 4/6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