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一种钉钮扣夹具,包括第一、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的中部有第一夹体铰接座,第二夹体的中部有第二夹体铰接座,第一夹体的左端为第一压捏夹尾,第二夹体的左端为第二压捏夹尾,第一夹体的右端有第一夹体钮扣接应座,其构成有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的一侧 全部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服饰钉钮扣即所称的服饰钉扣子是服饰制作过程中既不可或缺又相 对繁琐的一道工序。已有技术中的服饰钉钮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手工方式钉钮扣;二 是使用专用设备钉钮扣,专用设备即为钉扣机。前者是用一只手将钮扣按住于服饰的钉扣 位置,另一只手将带有(穿有)线的针通过钮扣上的钮扣孔(供线穿过的孔)穿透服饰面料而 使钮扣固定在服饰即服装上;后者由机械手夹住钮扣,并将服饰需要钉扣的部位放在扣子 下面进行钉扣。 就档次相对较高并且对质量要求较为严苛的西服以及呢绒大衣之类的服饰而言, 由于需钉扣的前片是由两层或多层面料组成,因而服饰面料具有一定的厚度,尤其是秋冬 季服饰如西服、呢绒大衣等,这就需要钉扣子时在扣子和面料之间保持有一定的合理间隙, 该合理间隙通常为等于或大于钉扣位置的服饰面料的厚度,否则在穿着状态下,在系扣子 时,扣子部位会出现凹陷,影响服饰美观。为了体现面料在扣子部位的平伏效果,通常在以 手工方式钉扣子时将钉扣子的线在穿透钮扣的钮扣孔(供线穿过的孔)时不收紧,具体地 讲,根据扣眼与扣子的位置处的服饰面料的厚度留有一定的松度,然后在面料与扣子的反 面之间绕线(行业内以约定俗成的方式称为“扣耳”)。但这种操作的欠缺在于扣耳的长短不 易把握,并且钮扣的位置也易移动,效率低,不易操作。机械钉扣子的欠缺在于无法形成扣 耳。 进而如业界所知,夹具是用于在某种产品的加工和/或安装等过程中对工件进行 定位而得以达到一定工艺要求的特别的工具,并且还通常需要满足在工件加工、安装等的 过程中无干涉的情形、使用方便、结构简练等要求。又由于夹具还具有针对特定工件和/或 产品的较强的专属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极低,往往由使用者针对产品进行自行设计并制 作。正是基于前述因素,在目前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均未见诸适合于对钉钮扣有所帮 助的夹具的技术信息,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 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可靠地临时夹住在服饰的钉钮扣部位并且有 利于正确地接应钮扣以便对接应的钮扣限位,既可方便操作并且提高手动钉钮扣效率又能 形成大小统一的扣耳而得以避免当扣子扣合后服饰在扣子部位出现凹陷、有益于充分体现 结构的简练化与体积的小型化而得以方便制作并且方便携带的钉钮扣夹具。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钉钮扣夹具,包括一第一夹体Ⅰ和一第二夹体 Ⅱ,在第一夹体Ⅰ的中部朝向第二夹体Ⅱ的一侧延伸有一第一夹体铰接座Ⅰ,在第二夹体Ⅱ 的中部朝向第一夹体Ⅰ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夹体铰接座Ⅰ的位置延伸有第二夹体铰接 4 CN 111607916 A 说 明 书 2/6 页 座Ⅱ,该第一夹体铰接座Ⅰ与第二夹体铰接座Ⅱ彼此配合,第一夹体Ⅰ的左端构成为第一压 捏夹尾Ⅰ,而第二夹体Ⅱ的左端构成为第二压捏夹尾Ⅱ,该第一压捏夹尾Ⅰ与第二压捏夹尾 Ⅱ相对应,在第一夹体Ⅰ的右端构成有一第一夹体钮扣接应座Ⅰ,该第一夹体钮扣接应座Ⅰ构 成有一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Ⅰ,该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Ⅰ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为敞口,而在第 一夹体钮扣容纳腔Ⅰ的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夹体钮扣容纳 腔腔底壁通孔Ⅰ并且该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通孔Ⅰ通过第一缺口Ⅰ与外界侧向相通, 在第二夹体Ⅱ的右端构成有一第二夹体钮扣接应座Ⅱ,该第二夹体钮扣接应座Ⅱ构成有一 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Ⅱ,该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Ⅱ朝向下的一侧构成为敞口,而在第二夹 体钮扣容纳腔Ⅱ的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夹体钮扣容 纳腔腔底壁通孔Ⅰ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通孔Ⅱ,并且该第二夹体钮 扣容纳腔腔底壁通孔Ⅱ通过第二缺口Ⅱ与外界侧向相通;一压簧,该压簧的一端支承在所 述第一夹体Ⅰ朝向上的一侧,而压簧的另一端在依次穿过第一夹体Ⅰ和第二夹体Ⅱ后支承在 第二夹体Ⅱ朝向下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夹体铰接座Ⅰ上开设有一第一夹体 铰接座槽,所述的第二夹体铰接座Ⅱ探入第一夹体铰接座槽内与第一夹体铰接座Ⅰ铰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夹体Ⅰ的中部并且平行于第一夹 体Ⅰ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夹体槽Ⅰ,该第一夹体槽Ⅰ自第一夹体Ⅰ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 面;在所述第二夹体Ⅱ的中部并且平行于第二夹体Ⅱ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夹体槽Ⅱ, 该第二夹体槽Ⅱ与第一夹体槽Ⅰ相对应并且自第二夹体Ⅱ的下表面贯穿至上表面;所述第 一夹体铰接座Ⅰ的数量有两个并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夹体槽Ⅰ的两侧;所述第二夹体铰接座Ⅱ 的数量同样有两个并且分别对应于第二夹体槽Ⅱ的两侧;所述压簧的中部依次穿过第一夹 体槽Ⅰ以及第二夹体槽Ⅱ;在所述第一夹体钮扣接应座Ⅰ的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Ⅰ的腔壁上 并且在前后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一钮扣位置参照基准标记线Ⅰ,该第一钮扣位置参照 基准标记线Ⅰ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在所述第二夹体钮扣接应座 Ⅱ的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Ⅱ的腔壁上并且在前后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二钮扣位置参 照基准标记线Ⅱ,该第二钮扣位置参照基准标记线Ⅱ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夹体钮扣容纳 腔腔底壁。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夹体Ⅰ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 夹体钮扣接应座Ⅰ的左侧与所述第一夹体槽Ⅰ的右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夹体压簧支 承孔Ⅰ,在所述第二夹体Ⅱ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夹体钮扣接应座Ⅱ的左侧与所述第二 夹体槽Ⅱ的右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夹体压簧支承孔Ⅱ,所述压簧的一端支承在第一 夹体压簧支承孔Ⅰ内,而压簧的另一端支承在第二夹体压簧支承孔Ⅱ内。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夹体压簧支承孔Ⅰ以及第二夹体 压簧支承孔Ⅱ为盲孔。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夹体钮扣接应座Ⅰ的第一夹体 钮扣容纳腔Ⅰ的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朝向所述第二夹体钮扣接应座Ⅱ的第二夹体钮 扣容纳腔Ⅱ的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的一侧构成有第一止滑凸缘Ⅰ,而在第二夹体钮 扣容纳腔腔底壁朝向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的一侧构成有第二止滑凸缘Ⅱ。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止滑凸缘Ⅰ有复数排并且以辐 5 CN 111607916 A 说 明 书 3/6 页 射状态构成于所述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朝向所述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的一 侧,每一排第一止滑凸缘Ⅰ的数量有复数个;所述第二止滑凸缘Ⅱ有复数排并且以辐射状态 构成于所述第二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朝向所述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的一侧,每一 排第二止滑凸缘Ⅱ的数量有复数个。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夹体Ⅰ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 一夹体槽Ⅰ的右端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第一夹体刻度标记,在所述第二夹体Ⅱ上并且在对 应于所述第二夹体槽Ⅱ的右端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第二夹体刻度标记。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夹体Ⅰ的所述第一压捏夹尾Ⅰ 朝向上的一侧表面构成有第一防滑凸条Ⅰ,在所述第二夹体Ⅱ的所述第二压捏夹尾Ⅱ朝向 下的一侧表面构成有第二防滑凸条,该第二防滑凸条的形状及构造与第一防滑凸条Ⅰ相同。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Ⅰ以及第二夹 体钮扣容纳腔Ⅱ的内径各为20或30mm;所述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腔底壁以及第二夹体钮扣 容纳腔腔底壁的厚度为4-5mm。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第一夹体Ⅰ以及第二夹体Ⅱ, 又由于由压簧对第一夹体Ⅰ和第二夹体Ⅱ作用,因而能使整个夹具表现为夹子效应,在使用 时有助于可靠地临时夹住在服饰钉钮扣部位并且由第一夹体钮扣容纳腔Ⅰ或第二夹体钮扣 容纳腔Ⅱ接应钮扣并对接应的钮扣限位,既可方便操作并且提高对西服或大衣之类的服饰 的手动钉钮扣效率,又能依需形成大小统一的扣耳,避免扣子扣合后服饰在扣子部位出现 凹陷;由于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并且体积小,因而既可方便制作又能方便携带与保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