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新型环保柔性印铁工艺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环保柔性印铁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基材准备;②底涂;③烘烤固化;④UV彩印:使用印铁机对马口铁板材进行印刷,印刷后使用UV灯干燥装置照射固化印刷层;固化过程中通过能量计实时检测第一UV灯管的能量,当第一UV灯管能量低于设定值时,使用第二UV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及涂料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包装的涂料要求在不断增 高。三片易拉罐金属容器主要的基材为马口铁,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强度和 硬度,成型性好又易焊接,锡层无毒无味,能防止铁溶进被包装物,且表面光亮,印制图画可 以美化商品。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罐头工业、化工油漆、油类、医药等包装材料领域。当 食品或饮料采用金属罐时,通常要在金属罐内部涂装有机保护涂料以防止内容物对罐壁的 腐蚀,避免金属离子溶出,保护内容物在贮藏期内的质量。 我国目前的三片易拉罐的市场非常大,每年罐头出口值超过10  亿美元,食品罐头 年产品38亿元,另外,年产饮料罐40亿只。而涂布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直接 影响整个行业的市场前景。传统印铁中的油墨印刷后,需要建设30-50m的烘干隧道,油墨中 的挥发性物质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降低挥发性物质的排放,印刷用UV技术得到发展,印刷工艺中应用UV的技术 就是利用特殊油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紫外光线照射下快速形成大分子立体网状且理化 性能稳定、表面亮度高墨层的技术。但是由于紫外灯的使用寿命有限,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 延长,  UV灯的输出功率逐渐降低,若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油墨固化不足、表面发粘。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环保柔性印铁工艺,其具有绿色环保、生产 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环保柔性印铁工艺,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①基材准备:对待加工的马口铁板材进行除尘,去除板材表面的污渍; ②底涂:使用涂布机在马口铁板材上涂布底层涂料,底层涂料的干膜量为5-6g/ ㎡; ③烘烤固化:底涂后的板材在200℃的温度下烘烤20分钟;其间检查涂布平整度; ④UV彩印:使用印铁机对马口铁板材进行印刷,印刷后使用UV  灯干燥装置照射固 化印刷层;固化过程中通过能量计实时检测第一  UV灯管的能量,当第一UV灯管能量低于设 定值时,使用第二UV灯管替换第一UV灯管; ⑤涂光油:在印刷层上涂覆光油; ⑥干燥成型:将涂光油后的板材送入烘房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间为0.5-1小时; ⑦抽查检验:检查干燥成型后的马口铁板材的表面硬度、耐腐蚀性能和耐摩擦程 度; 4 CN 111604245 A 说 明 书 2/7 页 ⑧包装入库。 进一步,步骤④中的UV灯干燥装置包括照射箱体和若干个设置在照射箱体顶部的 UV灯切换装置,所述照射箱体内设置有能量计;所述UV灯切换装置包括转动架、固定支座、 驱动装置、第一UV灯管和第二UV灯管,所述固定支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照射箱体顶部,所述转 动架两端形成有转动轴,所述转动架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座上;所述第 一UV灯管和第二UV灯管安装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架的转动轴连接并 能够驱动所述转动架进行转动;所述照射箱体外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能量计和所述驱动装 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动架的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导电座,所述导电座上 分别转动连接有导电环,两个转动轴上的导电环分别与市电的正负极连接;所述转动架内 设置有通断切换装置,所述第一UV灯管和第二UV灯管通过所述通断切换装置与所述导电座 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断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UV灯管和第 二UV灯管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与所述导电座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 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断切换装置包括滑动腔、导电球、主导电极片、第一导电极片和第 二导电极片;所述滑动腔形成在所述转动架的两端,所述主导电极片、第一导电极片和第二 导电极片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第一导电极片和第二导电极片分别位于所述滑动腔两 端,所述主导电极片与所述第一导电极片和第二导电极片之间形成有隔离间隙,所述隔离 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球的直径,所述主导电极片与所述导电座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极 片与所述第一UV灯管相连,所述第二导电极片与所述第二UV灯管相连; 所述导电球能够在重力作用滑动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导电球具有连通所述主导 电极片和第一导电极片的第一状态和连通所述主导电极片和第二导电极片的第二状态;所 述导电球随着所述转动架的转动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极片和第二导电极片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斜面,所述主导电 极片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导电斜面,所述第一导电斜面与所述第二 导电斜面形成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电球。 进一步,所述导电球为钢制导电球,所述隔离间隙内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外层包 覆设置有绝缘包胶层,所述磁铁对所述导电球的吸引力小于导电球的重力。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同步带,所述驱动电 机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同步带绕设在所述第一带 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接。 进一步,步骤⑦中表面硬度检测包括使用削好磨平的2H铅笔,以45°角在印刷面用 力推进观察其表面受损情况;所述铅笔固定连接在及硬度检测辅助装置上,以保持铅笔与 检测平面呈45°角;所述硬度检测辅助装置包括滑动座、固定块、第一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和 推动压板;所述第一铰接板和所述第二铰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滑动座铰接 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铅笔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并与所述滑动座下表面呈45度 设置;所述推动压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动座的上表面,所述推动压板的自由端形成有抵 5 CN 111604245 A 说 明 书 3/7 页 顶头,所述抵顶头抵顶在所述第一铰接板上;所述滑动座滑动在待侧板上,所述滑动座下表 面形成有沿着铅笔滑动方向设置的让位槽。 进一步,步骤⑦中表面硬度检测包括使用削好磨平的2H铅笔,以45°角在印刷面用 力推进观察其表面受损情况;所述铅笔固定连接在及硬度检测辅助装置上,以保持铅笔与 检测平面呈45°角;硬度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固定座下表 面设置有防滑胶条;所述固定座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 定位杆一端形成有梯形滑块,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定位杆通过所述梯形滑块 竖直滑动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上形成有滑槽,所述定位杆滑动设置 在上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下表面均设置弹性支撑层;铅笔可拆卸地固定 在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上并与所述弹性支撑层的下表面呈45度设置;所述固定座上竖 直滑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端设置有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杆上铰接有第一驱动支 杆和第二驱动支杆,所述第一驱动支杆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座铰接,所述 第二驱动支杆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座铰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新型环保柔性印铁工艺,其至少具有以下有 益效果: 一、通过能量计检测UV灯管的能量,当UV灯管损坏导致UV灯管失效或能量降低至 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及时使用UV灯替换掉损坏的UV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将UV灯管安装在转动架上,当需要转换UV灯管时能够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将 位于照射箱体内的UV灯管与位于照射箱体外的UV  灯管进行切换,如此保证了印刷层的质 量,减少了因为UV灯管损坏造成的影响。 三、通过设置所述导电环和所述导电座,使得市电零线和火线能够方便的与第一 UV灯管和第二UV灯管连接,避免了因为所述转动架的转动导致电线的缠绕影响装置运行。 四、通过设置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方便对所述第一UV灯管和第二UV灯管进 行开断控制。当控制器通过所述能量计检测到第一UV灯管能量不足时,控制器发出信号使 得驱动装置将所述转动架转动180度,将所述第二UV灯管转移至照射箱体内,并控制所述第 二继电器导通电路使得第二UV灯管发出紫外光。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关闭第一UV灯 管。 五、所述通断切换装置采用滑动腔、导电球、主导电极片、第一导电极片和第二导 电极片的方式,使得所述通断切换装置为机械式结构,利用所述转动架的转动,实现第一UV 灯管和第二UV灯管接通与关闭的切换。 六、所述第一导电斜面和第二导电斜面增加了所述导电球与所述第一导电极片、 第二导电极片和主导电极片的接触程度,保证了导电效果。通过将所述导电球设置有钢制 材质,并通过设置所述磁铁,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导电球与极片的接触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能量计实时检测UV灯管的发出的紫外光能量, 当检测到紫外光能量不足时,及时切换实现UV固化的持续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 有挥发性物质少和生产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环保柔性印铁工艺的流程图。 6 CN 111604245 A 说 明 书 4/7 页 图2为印铁机和UV灯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有继电器的UV灯切换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有导电球的UV灯切换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种硬度检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硬度检测辅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笔槽、调节开口和调节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滑动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种硬度检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定位杆与固定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印铁机1;UV灯干燥装置2;照射箱体3; UV灯切换装置4; 转动架41;转动轴411;导电座412;导电环413; 固定支座42; 驱动装置43;驱动电机431;第一带轮432;第二带轮433;同步带434; 第一UV灯管44;第二UV灯管45; 第一继电器511;第二继电器512;滑动腔52;导电球53;第一导电极片54;第二导电 极片55;第一导电斜面541;主导电极片56;第二导电斜面561;隔离间隙57;磁铁58; 硬度检测辅助装置6;铅笔61; 滑动座71;固定块72;第一铰接板73;第二铰接板74;推动压板75;抵顶头751;让位 槽76;笔槽77;调节开口78;调节螺钉79; 固定座81;防滑胶条811;燕尾槽812;竖直滑动腔813;通气孔814;第一滑座82;第 二滑座83;滑槽821;弹性支撑层822;定位杆84;梯形滑块841;驱动杆85;驱动手柄851;第一 驱动支杆  86;第二驱动支杆8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