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竹缠绕客车制造技术领域,其采用竹篾材料为基础材料,准确制备竹缠绕车体和端部挡板,并对应竹缠绕车体设置承载结构,利用各结构的优化成型和对应装配,形成结构稳定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并通过竹缠绕车  全部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厢式客、货车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客运、货运中扮演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各类厢式客、货车的车体通常是由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金属材料制 成,并且需要采用轧制、挤出、铸造等多种复杂成型工艺来加工制成,这类车体虽然成型后 的强度较高,但成型工艺复杂,成型后的车体重量也较大,而且金属材质极易被腐蚀,在车 体成型后往往需要在其外表继续贴合金属保护外壳,进一步增加了车体制备工艺的繁琐 性,加大了车体的重量。 近年来,随着竹缠绕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竹缠绕技术制备客车车厢提供了可能,在 利用竹缠绕技术成型客车车厢时,为保证车体在高速运行下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性,往往 需要避免在车体上开孔,进而导致了车厢在应用时无法开设车窗,这使得乘客无法在乘车 过程中体验车外的风景,导致乘坐的舒适性较差,无法充分满足应用的需要,影响竹缠绕车 厢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 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利用竹篾材料形成客车车厢,并保证该客 车车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整体结构强度、局部抗变形能力,以及实现该客车车厢两侧不 开孔情况下车内乘客与车外景象的互动,保证车厢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提升乘客乘坐 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 其包括竹缠绕车体、承载结构和端部挡板; 所述竹缠绕车体由多个竹篾片编织连接形成的竹篾帘在施加流动树脂后,从内至 外依次缠绕多层成型而得;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内部两侧分别沿轴向设置有显示屏,并在所 述竹缠绕车体的两侧外周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机构,所述显示屏与对应摄像机构匹 配连接,并可实时显示所述摄像机构所摄取的景象; 所述端部挡板装配在所述竹缠绕车体的端部,其通过将环向竹篾帘和轴向竹篾帘 彼此交错地平铺,并在施加流动树脂后执行多层加热压制成型而得; 所述承载结构装配于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底部,其顶部设置成与所述竹缠绕车体底 部相匹配的弧形结构,用于与所述竹缠绕车体底部的曲线相吻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缠绕车体包括在径向上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至 少一个竹篾层单元; 所述竹篾层单元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环向竹篾层和轴向竹篾层;所述环向竹 4 CN 111572648 A 说 明 书 2/9 页 篾层由环向竹篾帘沿环向缠绕多层而得,所述轴向竹篾层由轴向竹篾帘在所述环向竹篾层 的外周上沿环向缠绕多层而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缠绕车体的成型厚度为10mm~50mm;且 所述环向竹篾层中环向竹篾帘缠绕的层数为2~10层,且其成型厚度为3.6mm~ 18mm;所述轴向竹篾层中轴向竹篾帘缠绕的层数为2~10层,且其成型厚度为3.6mm~18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内周两侧分别沿轴向设置有长条形 凹槽,用于所述显示屏的对应容置;所述长条形凹槽在所述竹缠绕车体缠绕成型过程中形 成或者在所述竹缠绕车体成型后沿轴向开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外周壁面上对应各所述摄像机构分 别开设有安装槽,用于所述摄像机构的对应容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缠绕车体包括多个所述竹篾层单元,即该竹缠 绕车体包括径向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环向竹篾层和多个轴向竹篾层;且 所述竹缠绕车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在相邻两竹篾层之间 或者设置在位于竹缠绕车体中部的环向竹篾层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底部水平设置有底板,并在所述底 板与所述竹缠绕车体之间填设有填充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竹缠绕客车车厢的制备方法,其制 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进行竹缠绕车体的加工成型 将由多个竹篾片编织连接形成的竹篾帘安装在缠绕芯模上,并在施加流动树脂后 以铺层方式从内到外依次执行缠绕成型,然后在80℃~12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固化,由此 形成由多层竹篾帘共同缠绕而成的整体厢体结构; (2)进行端部挡板的加工成型 将环向竹篾帘和轴向竹篾帘彼此交错地平铺,并在施加流动树脂后在80℃~120 ℃的温度下执行多层压制成型; (3)进行承载结构的加工成型 设置可匹配在竹缠绕车体底部的承载结构,并使得该承载结构的顶部形成与所述 竹缠绕车体底部曲线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4)进行所述竹缠绕车体在所述承载结构上的装配过程 将成型后的竹缠绕车体以其底部匹配在所述承载结构的顶部,并完成该竹缠绕车 体的轴向、环向限位; (5)进行显示屏、摄像机构及相关配套结构的装配过程 在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内部两侧分别沿轴向设置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呈弧形结构并 贴合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内周壁面;同时,在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外部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 摄像机构,并在该竹缠绕车体上设置用于所述摄像机构与对应显示屏相匹配的配套结构, 使得所述摄像机构摄取的景象可以实时投射到所述显示屏上; (6)进行端部挡板在所述竹缠绕车体上的装配过程 根据使用的需要,在所述竹缠绕车体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装配设置所述端部挡 板,进而完成具有可视功能竹缠绕客车车厢的制备。 5 CN 111572648 A 说 明 书 3/9 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步骤(5)中显示屏、摄像机构的安装,在所述缠绕 车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长条形凹槽,并在所述竹缠绕车体的外周两侧分别开设有对应 的安装槽; 所述长条形凹槽的底部呈圆弧形,其在所述竹缠绕车体成型过程中形成或者在该 竹缠绕车体成型后开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1)中,交替选用环向竹篾帘和轴向竹篾帘分别 缠绕成型多层,在竹缠绕车体的径向上由内至外依次形成环向竹篾层和轴向竹篾层的交替 设置结构;所述环向竹篾层和所述轴向竹篾层分别至少为一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条形凹槽在竹缠绕车体的成型过程中形成,其 成型过程为: 在开始竹缠绕车体的缠绕加工前,在呈筒状模具的外周两侧分别贴设与所述长条 形凹槽等尺寸的长条状弧形块,之后在两长条状弧形块之间的模具外周上以竹篾帘分层成 型至平齐长条状弧形块的厚度,最后再进行竹缠绕车体的缠绕加工。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 (1)本发明的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其通过采用再生资源-竹材料作为 基础原材料,并对应形成了呈筒状结构的竹缠绕车体,为了保证车厢的舒适应用和结构的 完整性、安全性,在竹缠绕车体内外对应设置有显示屏和摄像机构,利用两者的匹配工作, 有效避免了因车窗设置而在车体上开孔,并充分满足了乘车人与车体外风景的视觉互动, 提升了车厢结构应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丰富了人们乘车过程中的乘车体验; (2)本发明的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其通过针对车厢不同部件的设置 需求,对所采用竹篾帘的具体结构类型、它们的组合设置方式,以及成型工艺及其关键参数 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在竹缠绕车体上由内至外依次形成由环向竹篾帘缠绕而 成的内部车体和由轴向竹篾帘缠绕而成的外部车体,由此更为充分地利用竹基材料的优 点,提升车体的整体抗拉强度和缓冲能力,满足车体强度和受力的要求,使得缠绕成型后的 竹缠绕车体能够在耐腐蚀性、整体结构强度、局部抗变形等多个指标方面均获得明显改善, 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多个繁琐高能耗工序的使用; (3)本发明的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其通过在竹缠绕车体的内周两侧 分别沿轴向设置长条形凹槽,并在竹缠绕车体的外周两侧分别对应摄像机构设置安装槽, 使得长条形凹槽的深度不超过内部车体的厚度,安装槽的深度不超过外部车体的厚度,在 不破坏竹缠绕车体车体结构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显示屏、摄像机构的安装,保证了相关设 备设置的可靠性,推动了竹缠绕车体的应用; (4)本发明的具有可视功能竹缠绕客车车厢的制备方法,其步骤简单,操作简便, 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具有可视功能竹缠绕客车车厢的制备,保证车厢结构稳定性、安全性、 完整性的同时,可有效实现车内乘客与车外景观的视觉互动,提升车厢结构的乘坐舒适性, 推动车厢结构的应用。 6 CN 111572648 A 说 明 书 4/9 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可视功能的竹缠绕客车车厢的内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竹缠绕车体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竹缠绕车体, 101.外部车体,102.内部车体,103.显示屏,104.摄像机构,105.底板,106.填充层,107.环 向竹篾单元;2.承载结构,3.端部挡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