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上引出导线,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所述隔离开关包含隔离开关静触头、隔离开关动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含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头的闭合位置在隔离开 全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隔离开关,在合闸的过程中,多数采用电机自动合闸,且很多变电站都无人 值守,在此情况下,常常出现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闭合不到位就投入到使用中的情况,在 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异常。但是长期使用,就会导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变大的危害。 鉴于这一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通过判断辅助触头上是否有电 流流过,确定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是否闭合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在于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 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上引出导线,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所述隔离开关包含隔离开 关静触头、隔离开关动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含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 和辅助动触头的闭合位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和隔离开关动触头闭合位置的末端,其特征在 于隔离开关静触头和隔离开关动触头闭合到位后,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头导通。 本发明的优点: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头导通后,通过判断辅助触头上是否有电 流流过,确定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是否闭合到位,解决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闭合不到位 就投入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智能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2:实施例1的智能隔离开关触头、辅助触头放大示意图; 图3:实施例1的智能隔离开关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4:实施例1的辅助触头分闸状态、智能隔离开关触头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5:实施例2的智能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6:实施例2的智能隔离开关触头、辅助触头放大示意图; 图7:实施例2的智能隔离开关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8:实施例2的辅助触头分闸状态、智能隔离开关触头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9:实施例3的智能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10:实施例3的智能隔离开关触头、辅助触头放大示意图; 图11:实施例3的智能隔离开关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12:实施例3的辅助触头分闸状态、智能隔离开关触头合闸状态示意图。 附图1值图4的标记列表: 1.隔离开关进线导线,2.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3.隔离开关静触头,4.隔离开关动触 头,5.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6.隔离开关出线导线,7.辅助静触头,8.辅助动触头,9.电流互 3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2/3 页 感器,10.导线,11.电阻,12.监测装置。 附图5值图8的标记列表: 1.隔离开关进线导线,2.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3.隔离开关静触头一,4.隔离开关动触 头一,5.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6.隔离开关出线导线,7.辅助静触头一,8.辅助动触头一,9. 电流互感器,10.导线,11.电阻,12.监测装置,31.隔离开关静触头二,41.隔离开关动触头 二,71.辅助静触头二,81.辅助动触头二。 附图9值图12的标记列表: 1.隔离开关进线导线,2.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3.隔离开关触头一,4.隔离开关触头 二,5.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6.隔离开关出线导线,7.辅助触头一,8.辅助触头二,9.电流互 感器,10.导线,11.电阻,12.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参照图1和图2,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包含辅 助静触头7、辅助动触头8,导线10将辅助静触头7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连接、将辅助动触 头8与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连接,使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 隔离开关还包含隔离开关静触头3、隔离开关动触头4;将辅助静触头7和辅助动触头8 的闭合位置设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4闭合位置的末端。 参照图3和图4,在合闸过程中,隔离开关静触头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4闭合到位后, 辅助静触头7和辅助动触头8才能闭合;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导线1,沿着隔离开关静触头3、 隔离开关动触头4、流向隔离开关出线导线6,当辅辅助触头闭合后,亦有一路电流从隔离开 关进线连接点2,沿着辅助静触头7、辅助动触头8、流向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 监测装置12通过电流互感器9读取电流,判断辅助触头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有电流 流过,则表示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合闸到位。 在导线10的中间串接一个电阻,可以使得流经辅助触头的电流可以远远小于流经 隔离开关的电流。 实施例2: 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参照图5和图6,在隔离开关每组触头上,都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 辅助触头包含辅助静触头一7、辅助动触头一8,以及辅助静触头二71、辅助动触头二81,导 线10将辅助静触头一7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连接、将辅助动触头一8与辅助动触头二81 连接、以及将辅助静触头二71与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连接,使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 系; 隔离开关还包含隔离开关静触头一3、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隔离开关静触头二31、隔离 开关动触头二41;将辅助静触头一7和辅助动触头一8的闭合位置设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一 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闭合位置的末端、将辅助静触头二71和辅助动触头二81的闭合位置 设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二31和隔离开关动触头二41闭合位置的末端。 参照图7和图8,在合闸过程中,隔离开关静触头一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闭合到 位后,辅助静触头一7和辅助动触头一8才能闭合,同时,隔离开关静触头二31和隔离开关动 触头二41闭合到位后,辅助静触头二71和辅助动触头二81才能闭合,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 4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3/3 页 导线1,沿着隔离开关静触头一3、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隔离开关动触头二41、隔离开关静触 头二31,流向隔离开关出线导线6,当辅助触头闭合后,亦有一路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 点2,沿着辅助静触头一7、辅助动触头一8、辅助动触头二81、辅助静触头二71,流向隔离开 关出线连接点5。 监测装置12通过电流互感器9读取电流,判断辅助触头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有电流 流过,则表示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合闸到位。 在导线10的中间串接一个电阻,可以使得流经辅助触头的电流可以远远小于流经 隔离开关的电流。 实施例3: 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参照图9和图10,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包含 辅助触头一7、辅助触头二8,导线10将辅助触头一7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连接、以及将辅 助触头二8与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连接,使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 隔离开关还包含隔离开关触头一3、隔离开关触头二4,将辅助触头一7和辅助触头二8 的闭合位置设置在隔离开关触头一3和隔离开关触头二4闭合位置的末端。 参照图11和图12,在合闸过程中,隔离开关触头一3和隔离开关触头二4闭合到位 后,辅助触头一7和辅助触头二8才能闭合,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导线1,沿着隔离开关触头 一3、隔离开关触头二4、流向隔离开关出线导线6,当辅助触头闭合后,亦有一路电流通过隔 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沿着辅助触头一7、辅助触头二8、流向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 监测装置12通过电流互感器9读取电流,判断辅助触头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有电流 流过,则表示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合闸到位。 在导线10的中间串接一个电阻,可以使得流经辅助触头的电流可以远远小于流经 隔离开关的电流。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 术手段,还包含利用以上技术任意组合所组成的实施方式,亦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 描述的隔离开关,还包含任意电压等级、任何结构的交、直流隔离开关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 术手段的任意组合后形成的新的实施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在具体运用到产品上时,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5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图1 图2 6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图3 图4 7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图5 图6 8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图7 图8 9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图9 图10 10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图11 图12 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上引出导线,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所述隔离开关包含隔离开关静触头、隔离开关动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含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头的闭合位置在隔离开 全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隔离开关,在合闸的过程中,多数采用电机自动合闸,且很多变电站都无人 值守,在此情况下,常常出现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闭合不到位就投入到使用中的情况,在 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异常。但是长期使用,就会导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变大的危害。 鉴于这一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通过判断辅助触头上是否有电 流流过,确定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是否闭合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在于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 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上引出导线,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所述隔离开关包含隔离开 关静触头、隔离开关动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含辅助静触头、辅助动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 和辅助动触头的闭合位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和隔离开关动触头闭合位置的末端,其特征在 于隔离开关静触头和隔离开关动触头闭合到位后,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头导通。 本发明的优点: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头导通后,通过判断辅助触头上是否有电 流流过,确定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是否闭合到位,解决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闭合不到位 就投入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智能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2:实施例1的智能隔离开关触头、辅助触头放大示意图; 图3:实施例1的智能隔离开关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4:实施例1的辅助触头分闸状态、智能隔离开关触头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5:实施例2的智能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6:实施例2的智能隔离开关触头、辅助触头放大示意图; 图7:实施例2的智能隔离开关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8:实施例2的辅助触头分闸状态、智能隔离开关触头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9:实施例3的智能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10:实施例3的智能隔离开关触头、辅助触头放大示意图; 图11:实施例3的智能隔离开关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12:实施例3的辅助触头分闸状态、智能隔离开关触头合闸状态示意图。 附图1值图4的标记列表: 1.隔离开关进线导线,2.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3.隔离开关静触头,4.隔离开关动触 头,5.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6.隔离开关出线导线,7.辅助静触头,8.辅助动触头,9.电流互 3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2/3 页 感器,10.导线,11.电阻,12.监测装置。 附图5值图8的标记列表: 1.隔离开关进线导线,2.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3.隔离开关静触头一,4.隔离开关动触 头一,5.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6.隔离开关出线导线,7.辅助静触头一,8.辅助动触头一,9. 电流互感器,10.导线,11.电阻,12.监测装置,31.隔离开关静触头二,41.隔离开关动触头 二,71.辅助静触头二,81.辅助动触头二。 附图9值图12的标记列表: 1.隔离开关进线导线,2.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3.隔离开关触头一,4.隔离开关触头 二,5.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6.隔离开关出线导线,7.辅助触头一,8.辅助触头二,9.电流互 感器,10.导线,11.电阻,12.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参照图1和图2,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包含辅 助静触头7、辅助动触头8,导线10将辅助静触头7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连接、将辅助动触 头8与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连接,使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 隔离开关还包含隔离开关静触头3、隔离开关动触头4;将辅助静触头7和辅助动触头8 的闭合位置设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4闭合位置的末端。 参照图3和图4,在合闸过程中,隔离开关静触头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4闭合到位后, 辅助静触头7和辅助动触头8才能闭合;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导线1,沿着隔离开关静触头3、 隔离开关动触头4、流向隔离开关出线导线6,当辅辅助触头闭合后,亦有一路电流从隔离开 关进线连接点2,沿着辅助静触头7、辅助动触头8、流向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 监测装置12通过电流互感器9读取电流,判断辅助触头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有电流 流过,则表示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合闸到位。 在导线10的中间串接一个电阻,可以使得流经辅助触头的电流可以远远小于流经 隔离开关的电流。 实施例2: 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参照图5和图6,在隔离开关每组触头上,都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 辅助触头包含辅助静触头一7、辅助动触头一8,以及辅助静触头二71、辅助动触头二81,导 线10将辅助静触头一7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连接、将辅助动触头一8与辅助动触头二81 连接、以及将辅助静触头二71与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连接,使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 系; 隔离开关还包含隔离开关静触头一3、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隔离开关静触头二31、隔离 开关动触头二41;将辅助静触头一7和辅助动触头一8的闭合位置设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一 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闭合位置的末端、将辅助静触头二71和辅助动触头二81的闭合位置 设置在隔离开关静触头二31和隔离开关动触头二41闭合位置的末端。 参照图7和图8,在合闸过程中,隔离开关静触头一3和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闭合到 位后,辅助静触头一7和辅助动触头一8才能闭合,同时,隔离开关静触头二31和隔离开关动 触头二41闭合到位后,辅助静触头二71和辅助动触头二81才能闭合,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 4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3/3 页 导线1,沿着隔离开关静触头一3、隔离开关动触头一4、隔离开关动触头二41、隔离开关静触 头二31,流向隔离开关出线导线6,当辅助触头闭合后,亦有一路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 点2,沿着辅助静触头一7、辅助动触头一8、辅助动触头二81、辅助静触头二71,流向隔离开 关出线连接点5。 监测装置12通过电流互感器9读取电流,判断辅助触头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有电流 流过,则表示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合闸到位。 在导线10的中间串接一个电阻,可以使得流经辅助触头的电流可以远远小于流经 隔离开关的电流。 实施例3: 一种智能隔离开关,参照图9和图10,隔离开关上设置了一组辅助触头,辅助触头包含 辅助触头一7、辅助触头二8,导线10将辅助触头一7与隔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连接、以及将辅 助触头二8与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连接,使其与隔离开关形成并联关系; 隔离开关还包含隔离开关触头一3、隔离开关触头二4,将辅助触头一7和辅助触头二8 的闭合位置设置在隔离开关触头一3和隔离开关触头二4闭合位置的末端。 参照图11和图12,在合闸过程中,隔离开关触头一3和隔离开关触头二4闭合到位 后,辅助触头一7和辅助触头二8才能闭合,电流从隔离开关进线导线1,沿着隔离开关触头 一3、隔离开关触头二4、流向隔离开关出线导线6,当辅助触头闭合后,亦有一路电流通过隔 离开关进线连接点2,沿着辅助触头一7、辅助触头二8、流向隔离开关出线连接点5。 监测装置12通过电流互感器9读取电流,判断辅助触头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有电流 流过,则表示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合闸到位。 在导线10的中间串接一个电阻,可以使得流经辅助触头的电流可以远远小于流经 隔离开关的电流。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 术手段,还包含利用以上技术任意组合所组成的实施方式,亦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 描述的隔离开关,还包含任意电压等级、任何结构的交、直流隔离开关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 术手段的任意组合后形成的新的实施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在具体运用到产品上时,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5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图1 图2 6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图3 图4 7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图5 图6 8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图7 图8 9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图9 图10 10 CN 111613472 A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图11 图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