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及供配电电路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及供配电电路,涉及供配电技术领域;该供电续流单元包括续流二极管、电子开关和导通控制器;续流二极管串接在输入电源端和负载端之间;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续流二极管并联设置;导通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与输入电源端的  全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大功率供配电多采用继电器切换实现,需要用电时,通过继电器给负载端 供电,不需要用电时,通过继电器给负载端断电,达到保护负载端不受输入电源端的影响 (如输入短路)的目的,但这种方式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继电器,且需要能承受较高的成 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一般使用在供配电电路中串接续流二极管的方式,输入电 源端利用续流二极管正向导通特性输出到负载端,利用续流二极管反向截止特性达到保护 负载端不受输入状态的影响(如输入短路)。该方法既降低了对尺寸空间的需求,也达到降 低成本的目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在大功率工作条件下,续流二极管发热严重,二极 管被击穿甚至爆裂,导致配电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截止特性的大 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及供配电电路,在续流二极管上并联电子开关,工作时续流二极 管和导通控制器先导通,然后通过导通控制器控制电子开关随即导通,大幅降低续流二极 管两端电压,有效减少发热;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大功率供配电电路存在的续流二极管 发热严重,影响电路安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 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续流二极管、电子开关和导通控制器; 所述续流二极管串接在输入电源端和负载端之间;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第二 端与续流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导通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电源端的正极相连, 第二输入端与输入电源端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输出端 与电子开关的第三端相连; 工作时,续流二极管在输入电源端提供的输入电流的激励下导通,导通控制器在 输入电源端提供的输入电流的激励下工作以控制电子开关导通,降低续流二极管两端的电 压。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所述输入电源端断开时,续流二极管与 导通控制器截止,电子开关在导通控制器的控制下转换为截止状态,实现对负载端的截止 保护。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器在所述输 入电流的激励下在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第三端之间施加高电平,控制电子开关导通。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为NMOS管, 3 CN 111555257 A 说 明 书 2/4 页 所述NMOS管的源极与输入电源端的正极相接,漏极与负载端的正极相接,栅极与导通控制 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二极管采用电子 开关内部的寄生二极管实现。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器的第一输 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阻和电容。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器的第一输 出端与第二输出端提供的输出电压小于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一端之间的耐受极限电压。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器选用隔离 电源或光电耦合器。 优选的,上述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刀双掷开关以及 作为输入电源端的储能电池; 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均与储能电池的正极端相连,第三端连接电 子开关的第一端以及续流二极管的正极,第四端连接导通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储能 电池的负极端连接导通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供配电电路,包括多个上述的大功率低 发热供电续流单元,各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的同名输出端相连以实现并联输出,通 过调节每个双刀双掷开关的通断状态来调节对应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的工作状态。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 益效果: (1)本发明在续流二极管上并联电子开关,工作时续流二极管和导通控制器先导 通,然后通过导通控制器控制电子开关随即导通,大幅降低续流二极管两端电压,有效减少 发热;本电路能够有效解决单一续流二极管存在的发热问题,且电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本发明中,续流二极管利用电子开关内部的寄生二极管实现,无需再单独增加 续流二极管,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大功率低发热供电续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配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