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及输送带定位方法,涉及输送带检测的技术领域,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及输送带定位方法通过无需等距离埋设RFID芯片的设置,使得已经在运行中的输送带也可以后续加装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仅需在现有的输送带上随意间隔埋设多个RFID芯片,并 全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送带,特别是长度较长的工矿使用的输送带,一旦发现输送带损坏后就 需要立刻对输送带进行停机,然后安排工人去寻找输送带损坏的位置并立即进行修补和填 充,但是因为发现输送带损坏位置时即使立即停机,输送带也会向前前进一定的距离,越长 的输送带距离越不可控,导致工人很难去发现损坏的位置,因此会导致输送带的长时间停 机,从而影响生产。 现在存在在输送带上埋入等距离的RFID芯片的新型输送带,但是在输送带上埋入 RFID芯片本就很难保证等间距,输送带之间的拼接和使用都会导致输送带的长度发生变 化,因此这种等间距RFID芯片的输送带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技术方 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包括框架和设有RFID芯片的输 送带,RFID芯片非等间距的安放在输送带内,框架上设有至少一个读取器,读取器固定安装 在框架上。 特别地,框架上同侧设有一个读取器。 特别地,框架上同侧设有两个读取器。 特别地,框架上两侧均各设有一个读取器。 特别地,框架两侧均各设有两个读取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输送带定位方法,应用于只有一个读取器的输送带识别 定位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从输送带系统中获取输送带稳定输送时的输送速度V1; 步骤二:读取器读取并记录每个RFID芯片被读取的时间T1~Tn,并计算出RFID芯片 之间的被读取的时间差; 步骤三:发现输送带损坏位置,并记录与输送带损坏位置接近的RFID芯片编号,例 如02号芯片; 步骤四:采取急停操作,并记录下急停之后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芯片编号,例如09 号芯片; 步骤五:调用步骤二中的02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时间差T差; 步骤六:计算02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距离S1=T差×V1; 步骤七:同步骤五和步骤六,计算01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距离S2; 4 CN 111573131 A 说 明 书 2/5 页 步骤八:从读取器的位置向输送带输送反方向寻找S1~S2的距离,即可锁定输送带 损坏位置的大致范围; 步骤九:剪切或接长输送带后,读取器读取数据清零,并重新等待输送带运转并记 录新数据。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输送带定位方法,应用于有两个读取器的输送带识别定 位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待输送带输送稳定后,获取同一RFID芯片在第一个读取器和第二个读取 器之间的被读取时间差T0; 步骤二:获取的第一个读取器和第二个读取器之间的距离S0; 步骤三:计算输送带的输送瞬时速度V1=S0÷T0; 步骤四:读取器读取并记录每个RFID芯片被读取的时间T1~Tn,并计算出RFID芯片 之间的被读取的时间差; 步骤五:发现输送带损坏位置,并记录与输送带损坏位置接近的RFID芯片编号,例 如02号芯片; 步骤六:采取急停操作,并记录下急停之后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芯片编号,例如09 号芯片; 步骤七:调用步骤四中的02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时间差T差; 步骤八:调用步骤三中的02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瞬时速度V1; 步骤九:计算02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距离S1=T差×V1; 步骤十:同步骤五和步骤六,计算01号芯片和09号芯片之间的距离S2; 步骤十一:从读取器的位置向输送带输送反方向寻找S1~S2的距离,即可锁定输送 带损坏位置的大致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无需等距离埋设RFID芯片的设置,使得已经在运行中 的输送带也可以后续加装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仅需在现有的输送带上随意间隔埋设多个 RFID芯片,并在输送带框架上安装读取器即可,使得输送带的更新迭代更为简易,无需更换 整条输送带,而且对RFID芯片埋设的间隔位置没有要求,通过输送带定位方法可以更快的 确认输送带损坏的大致位置,避免了工人的长时间的费力寻找,加快了输送带维修速度,减 少了输送系统的停机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示的输送带识别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一种输送带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另一种输送带定位方法的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