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除静电防缠绕的纺机胶辊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静电防缠绕的纺机胶辊,属于纺机胶辊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胶辊不能高效去除胶辊表面和内部的静电的技术问题。包括辊体和升降机构,辊体的两侧均固定有辊颈,升降机构包括轴承座,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转动仓,轴承座的上方滑动设置有U型升降板,U型  全部
背景技术:
胶辊作为纺织机械牵伸元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是能顺利地牵伸纤维,而胶辊缠花 则给纺纱生产、纱线质量、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带来很大的影响。自合成橡胶问世以来,缠花 问题便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研究发现纺纱过程中的绕、缠、带,缠花以静电吸附为主 要原因是静电现象; 现有胶辊多年采用接地线的方法来消除静电,然而,静电多存在与胶辊的胶质表 面,而接地线的方法仅仅能够消除胶辊内部的静电,经过查询,发现产生静电的只要原因是 物体相互摩擦所致,而提高环境温湿度可以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甚至去除物体表面的静 电,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除静电防缠绕的纺机胶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除静电防缠绕的纺机 胶辊,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高效去除胶辊表面和内部的静电以达到防止纺织 品发生缠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除静电防缠绕的纺机胶辊,包括辊体和升降机构,所述辊体的两侧均固定有 辊颈,升降机构包括轴承座,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转动仓,轴承座的上方滑动设置有U型升 降板,U型升降板的上方固定有两个喷头,U型升降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输入孔和连接孔,U 型升降板的侧面设置有加湿机构,轴承座的侧面设置有导电机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辊体通过轴承座固定在纺机上,之后,通过导电机构连接 辊颈,将辊体内部的静电倒出,同时,加湿机构对辊体周围进行加湿,当需要对辊体进行快 速加湿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调节加湿机构与辊体的距离,从而可以控制辊体的湿度,快速 去除静电,避免静电导致纱布缠绕在胶辊上。 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丝杆和两个第二丝杆,第一丝杆转动设置在转动仓的内 部,第一丝杆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手轮,且第二手轮位于轴承座的外侧,第一丝杆上固定有两 个主动伞齿轮,第二丝杆转动设置在转动仓上,第二丝杆的一端均固定有从动伞齿轮,从动 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啮合,第二丝杆的另一端均螺纹连接在U型升降板的内部,输入孔和连 接孔轴心共线,位置正对。 采用以上结构,用手转动第二手轮,第二手轮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主 动伞齿轮转动,主动伞齿轮带动从动伞齿轮转动,从动伞齿轮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带动 U型升降板升降。 所述导电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轴承座的侧面,连接板的上方固定有安 3 CN 111593448 A 说 明 书 2/4 页 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手轮,第 一手轮的端部固定有地线接头,地线接头连接有接地线,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锥形接 头。 采用以上结构,用手第一手轮,第一手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锥形接头抵触在 辊颈的端面,之后,辊体内部的静电由辊体转移到锥形接头,之后由接地线导入地下。 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加湿器,加湿器的端部连接有传输管,传输管的端部连接在输 入孔的内部。 采用以上结构,加湿器将水雾化,之后将雾化的水汽由传输管输送到输入孔,再由 输入孔输送到喷头处喷出。 所述加湿机构还包括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上均开 设有散气口,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端部均固定在连接孔的内部,第一喷淋管和第二 喷淋管之间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上方套接有弹簧。 采用以上结构,雾化的水汽由连接孔进入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内部,再由 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上的散气口输送到辊体的上方,从而快速去除辊体表面的静电, 滑动杆和弹簧方便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进行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除静电防缠绕的纺机胶辊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加湿机构和导电机构配合,可以同时转移胶辊表面和内部的静电,从而高 效快速的去除胶辊表面和内部的静电; 2、升降机构通过第一丝杆、两个第二丝杆和U型升降板配合,可以调节第一喷淋管 和第二喷淋管与辊体的距离,从而可以控制辊体表面的湿度,也同时适用于加工不同厚度 的纺布,提高了普适性; 3、喷头、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配合,可以同时增加胶辊的附近以及表面的湿 度,将静电转移到空气中,两种方式增加了加湿的效率,从而可以快速消除胶辊表面静电; 4、电机构通过锥形接头、接地块和螺杆配合,可以将胶辊内部的静电导入地下,从 而消除胶辊内部的静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中升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湿机构、101-加湿器、102-传输管、103-第一喷淋管、104-滑动杆、105- 弹簧、106-第二喷淋管、2-导电机构、201-安装板、202-锥形接头、203-螺杆、204-连接板、 205-第一手轮、206-地线接头、3-升降机构、301-喷头、302-主动伞齿轮、303-轴承座、304- 第一丝杆、305-第二手轮、306-第二丝杆、307-U型升降板、308-从动伞齿轮、309-转动仓、4- 辊体、401-辊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