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苦参0.9~4.5份、地榆0.9~4.5份、青黛0.3~1.8份、白及0.3~6份和甘草0.3~3份。该中药组合物以上述药味在特定配比下合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敛疮、凉血止  全部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的一种,是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表现,以发作、缓解及复发交替为疾病特点,好发于 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人群,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目前 有关UC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是在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共 同影响下,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免疫失衡,从而引起肠黏膜局部溃 疡而发病。 中药制剂用于UC的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较小、方法多样等优势,但由于UC病因的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医的方剂存在个性化调整,因此大多数中成药长期应用的临床疗效不 确切,总体临床有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中成药长期应用的临床效果不确切、总体临床有效率较低的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以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以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结肠定位制剂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苦参0.9~ 4.5份、地榆0.9~4.5份、青黛0.3~1.8份、白及0.3~6份和甘草0.3~3份。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祛风,利尿,止血止 痢; 地榆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青黛味咸,性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泻肝清肺、祛暑定惊; 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补肺,敛疮,止血,消肿生肌;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以苦参清热祛风、安五脏,为君药;地榆止血敛疮, 青黛泻肝胆,散郁火,二者合用可增强增强苦参清热的功效,并同时解毒,为臣药;白及止 血、生肌、敛疮,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该中药组合物以上述药味在特定 配比下合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敛疮、凉血止血的功效。经大样本量临床研究验证,该中药 组合物对活动期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3 CN 111588806 A 说 明 书 2/8 页 本方在实际使用中,优选以每重量份取1g为每剂用量,根据病情每天服用0.5~2 剂。 优选地,该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苦参1.5~3份、地榆1.5~3份、 青黛0.4~0.8份、白及0.4~1份和甘草0.6~1.2份。 优选地,该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苦参2份、地榆2份、青黛0.8份、 白及0.8份和甘草0.8份。该配比的原料能够达到更佳的临床有效率。该中药组合物在以上 配比下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优选地,该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苦参2份、地榆1.5份、青黛0.5 份、白及1份和甘草0.6份。 优选地,该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苦参1.5份、地榆3份、青黛0.4 份、白及0.4份和甘草1.2份。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按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原料配比称取各原料,将所述苦参、地榆和甘草水煎提取,得到煎 液,将所述煎液喷雾干燥得到提取物粉末;将所述白及粉碎,得到白及粉末;将所述提取物 粉末、白及粉末和所述青黛混合均匀,即得。 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其中白及未经提取,进入肠道后可产生粘性,可使该组合 物黏附于溃疡面,从而快速发挥其敛疮、生肌的作用,并开始持久发挥清热燥湿、解毒敛疮、 凉血止血的功效。该制备方法制备所得成品可直接装入结肠肠溶胶囊,也可制成结肠定位 肠溶片等结肠定位制剂。 优选地,所述水煎提取的方法为煎煮3次,每次1~2小时。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水煎提取之前将所述苦参、地榆和甘草浸泡10~ 16小时。 优选地,所述粉碎为粉碎至粒径<0.40mm。 优选地,所述粉碎为粉碎至粒径≤180μm。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结肠定位制剂中的应用。将上述中药组合物制成结肠定位制剂,如结肠肠溶胶 囊或结肠定位肠溶片,能够更有效地使其在溃疡面的吸附,发挥其止血敛疮的作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