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包括(1)识别关键用能环节/产品;(2)提炼关键节能成效指标;(3)结合节能措施,将节能措施从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技术替代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各技术对节能工作的影响;(4)分别测算结构节能量和技术节能量, 全部
背景技术:
节能因最安全、可获得、最经济等特点被看作“第一能源”。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能源 消费大国,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测算并 评价全社会和重点用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量,是助推全社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 举措。同时,不同国家的能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别,需根据国内实际情况,选取能代表我国能 源消费特点的重点行业,并针对其建立节能成效测算方法。 目前节能成效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维度:地区、行业和企业,其中针对行业的大部 分研究针对于特定的某一行业,如工业、建筑等,缺乏一套覆盖全部重点用能行业的全面 的、系统的节能成效评价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识别关键 用能环节/产品; 步骤二、分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提炼关键 节能成效指标; 步骤三、结合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节能措施, 将节能措施从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技术替代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各技术对节能工作的 影响; 步骤四、分别测算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结构节 能量和技术节能量,相加得各行业年度节能量,并进而汇总获得全行业节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识别的结果为: (1)电力行业关键用能环节为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 (2)钢铁行业关键用能环节为炼焦、烧结、炼钢、炼铁、轧钢; (3)有色金属行业关键用能环节为冶炼环节; (4)化工行业关键用能产品包括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黄磷、炼油和乙烯; (5)建材行业关键用能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无机非金属 新材料三大门类; (6)交通运输行业的用能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水运、民用航空; (7)建筑领域用能领域包括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农村住宅。 8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2/13 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关键节能成效指标为: (1)电力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发电煤耗、发电厂用电率、线损率; (2)钢铁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吨钢可比能耗; (3)有色金属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电解铝交流电耗,铜冶炼综合能耗; (4)化工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电耗; (5)建材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 (6)交通运输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选取单位周转量能耗; (7)建筑领域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能耗、单位户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节能措施包括: (1)电力行业主要节能措施包括优化电源结构、推进高参数大容量高效技术、发电 设备技术改造、优化调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广高效输电技术、采用节能型无功补偿装 置、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类型、加强线损管理降低管理线损; (2)钢铁行业节能措施包括余热余能回收、用能结构优化; (3)有色金属行业节能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发展可再生金 属产业、推广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4)化工行业节能措施包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利用节能技术、提高产业集中 度、加强节能管理; (5)建材行业节能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新工艺、提高产业集中度、优 化调整产品结构; (6)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措施包括开展运营管理节能、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 产品、推动用能结构调整; (7)建筑领域节能措施包括对新建建筑贯彻建筑节能标准、改善围护结构保温、推 广和更换高效采暖热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结构节能量和技术节能量的测算方法如下: (1)电力行业: a、结构节能:电力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选取电力行业 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电力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值、第 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E=GDPSP×(EGP1-EGP0)×((UACSP)0-EAC0) 其中,ΔEstr-E是指电力行业结构节能量;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EGP1为第t年的 电力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EGP0为基准年的电力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 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EAC0为基准年的 电力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电力行业技术节能量测算涉及发电、输电、配电等各环节能耗水平的 变化,选取发电煤耗、厂用电率、线损率、发电量、供电量等指标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 下: ΔEtech-E=(Ct-C0)×Gt (Rt-R0)×Dt (Lt-L0)×Dt 其中,ΔEtech-E是指电力行业技术节能量; Ct是为第t年的发电煤耗,C0为基准年的发电煤耗,Gt为第t年的发电量; 9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3/13 页 Rt为第t年的厂用电率,R0为基准年的厂用电率,Dt为第t年的供电量; Lt为第t年的线损率,L0为基准年的线损率,Dt为第t年的供电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E=ΔEstr-E ΔEtech-E (2)钢铁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钢铁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钢铁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S=GDPSP×(SGP1-SGP0)×((UACSP)0-SAC0) 其中,ΔEstr-S是指钢铁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SGP1为第t年的钢铁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SGP0为基准年的钢铁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SAC0为基准年的钢铁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钢铁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选取吨钢综合能耗及粗钢产量进行测算, 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S=(SCt-SC0)×SPt 其中,ΔEtech-S为钢铁行业技术节能量;SCt为第t年的吨钢综合能耗,SC0为基准年 的吨钢综合能耗;SPt为第t年的粗钢产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S=ΔEstr-S ΔEtech-S (3)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有色金属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色金属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 产业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NM=GDPSP×(NGP1-NGP0)×((UACSP)0-NAC0) 其中,ΔEstr-NM是指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NGP1为第t年的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 加值的比重;NGP0为基准年的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NAC0为基准年的有色金属行 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选取电解铝交流电耗、铜冶炼综合能 耗、电解铝产量、铜产量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NM=(ACt-AC0)×APt (CCt-CC0)×CPt 其中,ΔEtech-NM为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节能量; ACt为第t年的电解铝交流电耗,AC0为基准年的电解铝交流电耗,APt为第t年的电 解铝产量; CCt为第t年的铜冶炼综合能耗,CC0基准年的铜冶炼综合能耗,CPt为第t年的铜产 量, 10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4/13 页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NM=ΔEstr-NM ΔEtech-NM (4)化工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化工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化工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化工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C=GDPSP×(CGP1-CGP0)×((UACSP)0-CAC0) 其中,ΔEstr-C是指化工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CGP1为第t年的化工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CGP0为基准年的化工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CAC0为基准年的化工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化工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包括石油工业和化学品工业节能两大部 分,其中,石油工业节能量主要选取炼油、乙烯产品单位能耗进行测算,化学品工业节能量 主要选取合成氨、烧碱、纯碱产品单位能耗及电石产品单位电耗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 下: ΔEtech-C=ΔEtech-OI ΔEtech-CI ΔEtech-OI=(OCt-OC0))×OPt (ECt-EC0)×EPt ΔEtech-CI=(SACt-SAC0)×SAPt (CSCt-CSC0)×CSPt (SCCt-SCC0)×SCPt (CCCt- CCC0)×CCPt 其中ΔEtech-C为化工行业技术节能量,ΔEtech-OI为石油工业技术节能量,ΔEtech-CI 为化学品工业技术节能量; OCt为第t年的炼油产品单位能耗,OC0为基准年的炼油产品单位能耗,OPt为第t年 的炼油加工量; ECt为第t年的乙烯产品单位能耗,EC0为基准年的乙烯产品单位能耗,EPt为第t年 的乙烯产量; SACt为第t年的合成氨产品单位能耗,SAC0为基准年的合成氨产品单位能耗,SAPt 为第t年的合成氨产量; CSCt为第t年的烧碱产品单位能耗,CSC0为基准年的烧碱产品单位能耗,CSPt为第t 年的烧碱产量; SCCt为第t年的纯碱产品单位能耗,SCC0为基准年的纯碱产品单位能耗,SCPt为第t 年的纯碱产量; CCCt为第t年的电石产品单位电耗,CCC0为基准年的电石产品单位电耗,CCPt为第t 年的电石产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C=ΔEstr-C ΔEtech-C (5)建材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建材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建材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建材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11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5/13 页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BM=GDPSP×(BMGP1-BMGP0)×((UACSP)0-BMAC0) 其中,ΔEstr-BM是指建材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BMGP1为第t年的建材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BMGP0为基准年的建材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BMAC0为基准年的建材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建材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选取水泥产品综合能耗、水泥产量、墙体材 料产品综合能耗、墙体材料产量、建筑陶瓷产品综合能耗、建筑陶瓷产量、平板玻璃产品综 合能耗、平板玻璃产量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BM=(CMCt-CMC0)×CMPt (MWt-MW0)×MWPt (ACt-AC0)×ACPt (FGt- FG0)× FGPt 其中,ΔEtech-BM为建材行业技术节能量; CMCt为第t年的水泥产品综合能耗,CMC0为基准年的水泥产品综合能耗,CMPt为第t 年的水泥产品产量; MWt为第t年的墙体材料产品综合能耗,MW0为基准年的墙体材料产品综合能耗, MWPt为第t年的墙体材料产品产量; ACt为第t年的建筑陶瓷产品综合能耗,AC0为基准年的建筑陶瓷产品综合能耗, ACPt为第t年的建筑陶瓷产品产量; FGt为第t年的平板玻璃产品综合能耗,FG0为基准年的平板玻璃产品综合能耗, FGPt为第t年的平板玻璃产品产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BM=ΔEstr-BM ΔEtech-BM (6)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 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交通运输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三 产业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T=GDPTP×(TGP1-TGP0)×((UACTP)0-TAC0) 其中,ΔEstr-T是指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TP为第三产业增加值;TGP1为第t年的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 加值的比重;TGP0为基准年的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TP)0为基准年的第三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TAC0为基准年的交通运输行 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量主要选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领域的单位 运输周转量能耗、换算周转量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T=(TCt-TC0)×TCTt (RCt-RC0)×RCTt (WCt-WC0)×WCTt (CAt-CA0)× CCTt 其中,ΔEtech-T为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节能量; TCt为第t年的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TC0为基准年的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 耗, TCTt为第t年的公路换算周转量; 12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6/13 页 RCt第t年的铁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RC0为基准年的铁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RCTt为第t年的铁路换算周转量; WCt第t年的水运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WC0为基准年的水运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WCTt为第t年的水运换算周转量; CAt第t年的民航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CA0为基准年的民航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CCTt为第t年的民航换算周转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T=ΔEstr-T ΔEtech-T (7)建筑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建筑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建筑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筑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B=GDPSP×(BGP1-BGP0)×((UACSP)0-BAC0) 其中,ΔEstr-B是指建筑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BGP1为第t年的建筑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BGP0为基准年的建筑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BAC0为基准年的建筑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居民建筑行业节能量主要选取单位面积能耗、节能面积进行测算,主 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B=(AECt-AEC0)×ESAt 其中,ΔEtech-B为居民建筑行业技术节能量; AECt为第t年的居民建筑单位面积能耗,AEC0为基准年的居民建筑单位面积能耗, ESAt为第t年的节能面积,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B=ΔEstr-B ΔEtech-B (8)重点行业节能量测算:将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等 七大重点行业节能量进行累加,测算如下: ΔE=ΔEE ΔES ΔENM ΔEC ΔEBM ΔET ΔEB (9)全社会节能量测算:考虑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份额、能 源效率等指标,开展全社会节能量测算,并基于已测算重点行业节能量进行作证校验及贡 献率分析, a、结构节能:结构节能主要考虑产业结构变化实现的节能量, 式中:GDP为第t年的总产出;Si,t、Si,0分别为第t年和基准年年行业i,即前述 7大 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所占份额,Ii,0为基准年的能源效率, b、技术节能: 13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7/13 页 式中:Ii,t为第t年的能源效率,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VE=VES VEI。 上述技术方案从全社会用能领域选取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 输、建筑等重点行业,首先开展七大用能行业的关键用能环节/产品识别,其次基于用能环 节提取与节能相关的关键指标,第三分析各重点行业主要节能措施及相关影响因素,第四 对各重点行业节能成效开展测算评价,最后基于重点行业测算结果开展全社会节能量测 算。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取代表能源消费特点的重点行业,分析识别重点用能行 业的关键用能环节/产品,选取表征节能成效的关键指标,并建立重点行业节能成效的测算 方法,以期合理评价全社会和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进而作为分析影响节能工作的关 键因素的基础,从而全面深入分析节能面临的问题,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提供 参考,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包括(1)识别关键用能环节/产品;(2)提炼关键节能成效指标;(3)结合节能措施,将节能措施从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技术替代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各技术对节能工作的影响;(4)分别测算结构节能量和技术节能量, 全部
背景技术:
节能因最安全、可获得、最经济等特点被看作“第一能源”。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能源 消费大国,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测算并 评价全社会和重点用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量,是助推全社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 举措。同时,不同国家的能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别,需根据国内实际情况,选取能代表我国能 源消费特点的重点行业,并针对其建立节能成效测算方法。 目前节能成效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维度:地区、行业和企业,其中针对行业的大部 分研究针对于特定的某一行业,如工业、建筑等,缺乏一套覆盖全部重点用能行业的全面 的、系统的节能成效评价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识别关键 用能环节/产品; 步骤二、分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提炼关键 节能成效指标; 步骤三、结合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节能措施, 将节能措施从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技术替代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各技术对节能工作的 影响; 步骤四、分别测算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结构节 能量和技术节能量,相加得各行业年度节能量,并进而汇总获得全行业节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识别的结果为: (1)电力行业关键用能环节为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 (2)钢铁行业关键用能环节为炼焦、烧结、炼钢、炼铁、轧钢; (3)有色金属行业关键用能环节为冶炼环节; (4)化工行业关键用能产品包括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黄磷、炼油和乙烯; (5)建材行业关键用能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无机非金属 新材料三大门类; (6)交通运输行业的用能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水运、民用航空; (7)建筑领域用能领域包括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农村住宅。 8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2/13 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关键节能成效指标为: (1)电力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发电煤耗、发电厂用电率、线损率; (2)钢铁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吨钢可比能耗; (3)有色金属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电解铝交流电耗,铜冶炼综合能耗; (4)化工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电耗; (5)建材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 (6)交通运输行业关键节能成效指标选取单位周转量能耗; (7)建筑领域关键节能成效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能耗、单位户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节能措施包括: (1)电力行业主要节能措施包括优化电源结构、推进高参数大容量高效技术、发电 设备技术改造、优化调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广高效输电技术、采用节能型无功补偿装 置、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类型、加强线损管理降低管理线损; (2)钢铁行业节能措施包括余热余能回收、用能结构优化; (3)有色金属行业节能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发展可再生金 属产业、推广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4)化工行业节能措施包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利用节能技术、提高产业集中 度、加强节能管理; (5)建材行业节能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新工艺、提高产业集中度、优 化调整产品结构; (6)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措施包括开展运营管理节能、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 产品、推动用能结构调整; (7)建筑领域节能措施包括对新建建筑贯彻建筑节能标准、改善围护结构保温、推 广和更换高效采暖热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结构节能量和技术节能量的测算方法如下: (1)电力行业: a、结构节能:电力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选取电力行业 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电力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值、第 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E=GDPSP×(EGP1-EGP0)×((UACSP)0-EAC0) 其中,ΔEstr-E是指电力行业结构节能量;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EGP1为第t年的 电力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EGP0为基准年的电力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 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EAC0为基准年的 电力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电力行业技术节能量测算涉及发电、输电、配电等各环节能耗水平的 变化,选取发电煤耗、厂用电率、线损率、发电量、供电量等指标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 下: ΔEtech-E=(Ct-C0)×Gt (Rt-R0)×Dt (Lt-L0)×Dt 其中,ΔEtech-E是指电力行业技术节能量; Ct是为第t年的发电煤耗,C0为基准年的发电煤耗,Gt为第t年的发电量; 9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3/13 页 Rt为第t年的厂用电率,R0为基准年的厂用电率,Dt为第t年的供电量; Lt为第t年的线损率,L0为基准年的线损率,Dt为第t年的供电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E=ΔEstr-E ΔEtech-E (2)钢铁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钢铁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钢铁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S=GDPSP×(SGP1-SGP0)×((UACSP)0-SAC0) 其中,ΔEstr-S是指钢铁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SGP1为第t年的钢铁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SGP0为基准年的钢铁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SAC0为基准年的钢铁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钢铁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选取吨钢综合能耗及粗钢产量进行测算, 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S=(SCt-SC0)×SPt 其中,ΔEtech-S为钢铁行业技术节能量;SCt为第t年的吨钢综合能耗,SC0为基准年 的吨钢综合能耗;SPt为第t年的粗钢产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S=ΔEstr-S ΔEtech-S (3)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有色金属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色金属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 产业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NM=GDPSP×(NGP1-NGP0)×((UACSP)0-NAC0) 其中,ΔEstr-NM是指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NGP1为第t年的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 加值的比重;NGP0为基准年的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NAC0为基准年的有色金属行 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选取电解铝交流电耗、铜冶炼综合能 耗、电解铝产量、铜产量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NM=(ACt-AC0)×APt (CCt-CC0)×CPt 其中,ΔEtech-NM为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节能量; ACt为第t年的电解铝交流电耗,AC0为基准年的电解铝交流电耗,APt为第t年的电 解铝产量; CCt为第t年的铜冶炼综合能耗,CC0基准年的铜冶炼综合能耗,CPt为第t年的铜产 量, 10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4/13 页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NM=ΔEstr-NM ΔEtech-NM (4)化工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化工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化工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化工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C=GDPSP×(CGP1-CGP0)×((UACSP)0-CAC0) 其中,ΔEstr-C是指化工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CGP1为第t年的化工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CGP0为基准年的化工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CAC0为基准年的化工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化工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包括石油工业和化学品工业节能两大部 分,其中,石油工业节能量主要选取炼油、乙烯产品单位能耗进行测算,化学品工业节能量 主要选取合成氨、烧碱、纯碱产品单位能耗及电石产品单位电耗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 下: ΔEtech-C=ΔEtech-OI ΔEtech-CI ΔEtech-OI=(OCt-OC0))×OPt (ECt-EC0)×EPt ΔEtech-CI=(SACt-SAC0)×SAPt (CSCt-CSC0)×CSPt (SCCt-SCC0)×SCPt (CCCt- CCC0)×CCPt 其中ΔEtech-C为化工行业技术节能量,ΔEtech-OI为石油工业技术节能量,ΔEtech-CI 为化学品工业技术节能量; OCt为第t年的炼油产品单位能耗,OC0为基准年的炼油产品单位能耗,OPt为第t年 的炼油加工量; ECt为第t年的乙烯产品单位能耗,EC0为基准年的乙烯产品单位能耗,EPt为第t年 的乙烯产量; SACt为第t年的合成氨产品单位能耗,SAC0为基准年的合成氨产品单位能耗,SAPt 为第t年的合成氨产量; CSCt为第t年的烧碱产品单位能耗,CSC0为基准年的烧碱产品单位能耗,CSPt为第t 年的烧碱产量; SCCt为第t年的纯碱产品单位能耗,SCC0为基准年的纯碱产品单位能耗,SCPt为第t 年的纯碱产量; CCCt为第t年的电石产品单位电耗,CCC0为基准年的电石产品单位电耗,CCPt为第t 年的电石产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C=ΔEstr-C ΔEtech-C (5)建材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建材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建材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建材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11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5/13 页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BM=GDPSP×(BMGP1-BMGP0)×((UACSP)0-BMAC0) 其中,ΔEstr-BM是指建材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BMGP1为第t年的建材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BMGP0为基准年的建材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BMAC0为基准年的建材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建材行业技术节能量主要选取水泥产品综合能耗、水泥产量、墙体材 料产品综合能耗、墙体材料产量、建筑陶瓷产品综合能耗、建筑陶瓷产量、平板玻璃产品综 合能耗、平板玻璃产量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BM=(CMCt-CMC0)×CMPt (MWt-MW0)×MWPt (ACt-AC0)×ACPt (FGt- FG0)× FGPt 其中,ΔEtech-BM为建材行业技术节能量; CMCt为第t年的水泥产品综合能耗,CMC0为基准年的水泥产品综合能耗,CMPt为第t 年的水泥产品产量; MWt为第t年的墙体材料产品综合能耗,MW0为基准年的墙体材料产品综合能耗, MWPt为第t年的墙体材料产品产量; ACt为第t年的建筑陶瓷产品综合能耗,AC0为基准年的建筑陶瓷产品综合能耗, ACPt为第t年的建筑陶瓷产品产量; FGt为第t年的平板玻璃产品综合能耗,FG0为基准年的平板玻璃产品综合能耗, FGPt为第t年的平板玻璃产品产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BM=ΔEstr-BM ΔEtech-BM (6)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 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交通运输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三 产业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T=GDPTP×(TGP1-TGP0)×((UACTP)0-TAC0) 其中,ΔEstr-T是指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TP为第三产业增加值;TGP1为第t年的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 加值的比重;TGP0为基准年的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TP)0为基准年的第三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TAC0为基准年的交通运输行 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量主要选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领域的单位 运输周转量能耗、换算周转量进行测算,主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T=(TCt-TC0)×TCTt (RCt-RC0)×RCTt (WCt-WC0)×WCTt (CAt-CA0)× CCTt 其中,ΔEtech-T为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节能量; TCt为第t年的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TC0为基准年的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 耗, TCTt为第t年的公路换算周转量; 12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6/13 页 RCt第t年的铁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RC0为基准年的铁路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RCTt为第t年的铁路换算周转量; WCt第t年的水运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WC0为基准年的水运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WCTt为第t年的水运换算周转量; CAt第t年的民航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CA0为基准年的民航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CCTt为第t年的民航换算周转量;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T=ΔEstr-T ΔEtech-T (7)建筑行业节能量测算: a、结构节能:建筑行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节能量主要选取建筑 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筑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ΔEstr-B=GDPSP×(BGP1-BGP0)×((UACSP)0-BAC0) 其中,ΔEstr-B是指建筑行业结构节能量; GDPSP为第二产业增加值;BGP1为第t年的建筑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BGP0为基准年的建筑行业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UACSP)0为基准年的第二产业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BAC0为基准年的建筑行业单 位增加值能耗, b、技术节能:居民建筑行业节能量主要选取单位面积能耗、节能面积进行测算,主 要测算公式如下: ΔEtech-B=(AECt-AEC0)×ESAt 其中,ΔEtech-B为居民建筑行业技术节能量; AECt为第t年的居民建筑单位面积能耗,AEC0为基准年的居民建筑单位面积能耗, ESAt为第t年的节能面积,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ΔEB=ΔEstr-B ΔEtech-B (8)重点行业节能量测算:将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建筑等 七大重点行业节能量进行累加,测算如下: ΔE=ΔEE ΔES ΔENM ΔEC ΔEBM ΔET ΔEB (9)全社会节能量测算:考虑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份额、能 源效率等指标,开展全社会节能量测算,并基于已测算重点行业节能量进行作证校验及贡 献率分析, a、结构节能:结构节能主要考虑产业结构变化实现的节能量, 式中:GDP为第t年的总产出;Si,t、Si,0分别为第t年和基准年年行业i,即前述 7大 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所占份额,Ii,0为基准年的能源效率, b、技术节能: 13 CN 111612283 A 说 明 书 7/13 页 式中:Ii,t为第t年的能源效率, c、总节能量: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之和, VE=VES VEI。 上述技术方案从全社会用能领域选取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运 输、建筑等重点行业,首先开展七大用能行业的关键用能环节/产品识别,其次基于用能环 节提取与节能相关的关键指标,第三分析各重点行业主要节能措施及相关影响因素,第四 对各重点行业节能成效开展测算评价,最后基于重点行业测算结果开展全社会节能量测 算。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取代表能源消费特点的重点行业,分析识别重点用能行 业的关键用能环节/产品,选取表征节能成效的关键指标,并建立重点行业节能成效的测算 方法,以期合理评价全社会和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进而作为分析影响节能工作的关 键因素的基础,从而全面深入分析节能面临的问题,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提供 参考,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