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摘要: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通过在天线模组的天线接收端的净空区一侧设置电荷释放端,并在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导出件,在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回流件,以使电荷导出件的第一顶角和电荷回流件的  全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需要设置天线以实现通讯功能,天线在电子 设备中不仅应远离金属元件,还应当隔离电池、振荡器、屏蔽罩、摄像头等零部件,以通过净 空区保证天线的全向通信效果。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全面屏时代由于空间问题导致净空区减小,影响了天线的收发 性能。然而单纯增大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净空区,则会造成净空区中的静电难以释放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升大净空区天线及电子设备的静电安全性成为当前领域的热点研究 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以提升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和 静电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天线模组,所述天线模组包括:天线接 收端和电荷释放端,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之间设置有净空区; 所述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电荷导出件,所述电荷导出件朝向所述电荷 释放端延伸,并形成靠近所述电荷释放端的第一顶角; 所述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荷导出件一一对应的电荷回流件, 所述电荷回流件朝向所述天线接收端延伸,并形成靠近所述天线接收端的第二顶角; 其中,所述第一顶角与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以使静电电荷 在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之间形成电弧放电。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天线接收端导电区域相对的 两侧。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有多个,且均布在所述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上。 可选的,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1.2毫米。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和电荷回流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和电荷回流件的截面形状包括锯齿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的材质包括金。 可选的,所述天线模组还包括绝缘隔断件,所述绝缘隔断件位于所述天线接收端 和电荷释放端之间,且组装于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中的一个上。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断件组装在所述天线接收端或所述电荷释放端的边缘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所述天 线模组,所述天线模组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 可选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天 3 CN 111613864 A 说 明 书 2/6 页 线接收端设置在第一主体上,所述电荷释放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且与所述天线接收 端位置对应,以使所述第一顶角与所述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覆盖所述第一主体正面的屏幕组件,所述第二主体包 括中框,所述天线接收端组装于所述第一主体背面的边缘区域,所述电荷释放端组装于所 述中框与所述边缘区域的对应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在天线模组的天线接收端的净空区一侧设置电荷释放端,并在天线接 收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导出件,在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回流件,以使电荷导 出件的第一顶角和电荷回流件的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使得积累在天 线接收端和净空区的静电电荷能够通过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之间的电弧放电得以泄放。上 述结构设置简单,降低了对天线模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干扰,还提升了天线模组和电子设 备的静电安全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