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公开了一种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方法及诱导培养基。本发明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7月中上旬采集湿地松球果,将球果用无水乙醇完全浸没10‑2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2‑4次,再剥去种壳取出种子,用70‑80% 全部
背景技术: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原产于美国东南部,1933年引入中国后,由于 适应性强、生长快,松脂质量好,松香不易结晶、不易凝固、杂质少等优点,已成为我国人工 栽培面积最大的外来产脂树种。然而,湿地松生产多以传统、粗放的实生苗繁殖为主,生产 设施简陋,科技投入少,缺乏统一的繁育和栽培技术,导致苗木成品质量不稳定且数量也远 远达不到实际需求;而现有扦插繁殖技术生根率低、嫁接技术要求高且受季节限制,致使优 良家系及无性系不能规模化生产。 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是指通过人为控制,使植物的体细胞 不经过受精过程的细胞融合,而是通过发生和合子胚类发育途径相似的过程产生新个体的 现象,具有遗传稳定性强、再生率高、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等优点。针叶树体胚发生通常分为 胚性愈伤组织(胚性胚柄团)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体细胞胚的分化成熟和体胚萌发及 植株再生等四个阶段。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作为体胚发生的第一步在湿地松体胚发生体系中 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关于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虽已有报道,但尚存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 低的问题。诱导率低产生的原因较多,如外植体的基因型、取样时间及培养条件等。因此,通 过选择合适的基因型、取样时间、培养条件等,建立稳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可为湿 地松体胚发生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也为湿地松良种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一种高效、稳 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