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包括:外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体出水口;支架,其内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电池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电力制度商业化、市场机制建立、商业模式建立、锂电池 装机量加速增长。从储能锂电池发展现状来看,在支持政策进入执行期、电网储能示范项目 兴建、海外市场需求释放、动力电池企业转型加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储能锂电池行业进入 示范应用期。CNESA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累积规模为 1040MW,同比增长167%。与此同时2018年国内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650MW, 同比增长437.2%装机。其中,锂电池的装机比例为70%,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的火灾事故也在不断增加。 在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过热、机械碰撞等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 容易引起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的发生,这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问题 的本质原因。此外,锂离子电池目前采用的电解液有机溶剂大多属于易燃或可燃液体,这又 增加了其发生火灾的隐患。就目前传统的安全消防措施而言,并不能有效抑制锂离子电池 的热失控,从而导致初期火灾迅速蔓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火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结构且更安全的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包括:外壳 体,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与进水管相连接的壳体进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壳 体出水口;支架,其内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电池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冷却组件,其 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与所述壳体出水口和所述壳体进水口连通;以及监控单元,其 包括温度监控组件,所述温度监控组件包括储液罐以及与该储液罐相连通的第一支管和第 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用于监测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所述温度监控组件用于控制开启或 关闭进水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自所述储液罐向外弯折延伸,并缠绕贴合于所述电池组件 的每个电池上,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电池组件形成用于监测温度的特定贴合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管向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所 述第二支管为U型管,所述第二支管包括液面观察管,该液面观察管用于观测所述储液罐内 的压力变化。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为塑料管,并且将所述第一支管的远离所述储液罐的一端 部塑封。 优选地,所述液面观察管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外部,所述液面观察管为沿竖直方向 延伸的竖直管,所述液面观察管和两个横向管形成U型管,所述两个横向管与所述储液罐相 连通。 3 CN 111544803 A 说 明 书 2/5 页 优选地,所述温度监控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储液罐连通的第三支管,在所述电池组 件的温度升高使所述第一支管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所述储液罐内的液态气体快速泄露, 以使所述第三支管触发所述进水阀。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管为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液面观察管垂直设置的横向 管,所述第三支管的下端面与所述液面观察管的下端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进水阀包括阀入口和阀出口,该阀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该阀 出口与外部冷水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动灭火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壁的壳体出水口,该壳 体出水口通过排出管道与外部地漏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排出管道与所述壳体出水口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 制排出外壳体内的气体或液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液化气体的应用特点,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自动 灭火装置,无需电子系统,无需电源,增加了液面观察管,避免可能的意外泄漏而导致自动 灭火装置失效,注入的自来水也会从溢气排水口流至地漏,从而不会对室内造成影响,由此 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本发明通过分布式的多个热信号采集点进行 监测(保留电池表面分布着多个监测点),任何一个采集点或监测点发生热失控即可触发装 置工作,由此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灵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自动灭火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自动灭火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自动灭火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