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回收破损铁水罐余热系统


技术摘要: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回收破损铁水罐余热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外部设有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气动推杆,所述气动推杆底端连接有支撑板与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上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利用冶金企业自身产生的大量丰 富余热余能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钢铁企业中炼铁工序是主要耗能大户,其能耗 约占总能耗的50%以上。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虽然铁水罐自身并不是耗能设备,但破损的铁 水罐在检修前却携带着温度较高的热量,目前还没有被有效的回收利用。 同时由于破损的铁水罐在检修前往往携带着温度较高的热量,在将其送至铁水罐 检修车间进行维修时,温度过高的罐体不能马上对破损部分进行修理,只能放置在空气中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冷却后才能进行检修,不仅影响了铁水罐的维修工作效率,还造成铁水 罐中残留的余热资源的浪费,因此,回收利用破损铁水罐自身携带的热量具有较为重要的 意义。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破损铁水罐余热系统,通过设置余热回收机构,使 得余热回收机构上与罐体内壁相贴合的弧形腔能够通过热传导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内部 的水流并对其进行加热与利用,不仅能够对罐体残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还能使得罐体 上的热量在与外界进行高效的热交换后迅速冷却,方便罐体的快速检修,从而有效的提高 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性与高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破损铁水罐余热系统,通过设 置余热回收机构,使得余热回收机构上与罐体内壁相贴合的弧形腔能够通过热传导的形式 将热量传递给内部的水流并对其进行加热与利用,不仅能够对罐体残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 用,还能使得罐体上的热量在与外界进行高效的热交换后迅速冷却,方便罐体的快速检修,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性与高效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破损铁水罐余热系统,包 括圆筒状的罐体;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外部设有余热回收 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端面底端安装有气动推杆,所述气动推 杆底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上设有至 少三组呈环形均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由内端的固定杆与外端的活动杆组成,所述固定 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与其侧面相固连,所述固定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活 动杆靠近固定杆的一端位于滑槽内部且能在其内部自由滑动,所述滑槽的内端面与活动杆 的端面之间均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杆外端固连有金属材料制成的弧形腔,所述弧形腔的 外端弧形面能够与罐体的内端侧面相贴合,所述弧形腔的顶面中部连接有与之形状相匹配 的隔板,所述隔板能够将弧形腔的腔室隔分为截面形状为凹字形的流通槽,且位于弧形腔 外侧与内侧的流通槽顶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上设有控制器, 3 CN 111609747 A 说 明 书 2/6 页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机构的自动运行;工作时,由于破损的铁水罐在检修前往往携带着温 度较高的热量,在将其送至铁水罐检修车间进行维修时,温度过高的罐体不能马上对破损 部分进行修理,只能放置在空气中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冷却后才能进行检修,不仅影响了铁 水罐的维修工作效率,还造成了铁水罐中残留的余热资源的浪费;而本发明中的余热回收 机构在工作时,首先将破损的罐体通过运输车运送至余热回收机构底部并使得支撑杆与罐 体中部对齐,随后控制器控制气动推杆工作并带动其底端的支撑板向罐体内部方向运动, 此时运动的支撑板能够带动支撑杆上连接的弧形腔同步向罐体内部运动,当弧形腔底端运 动至罐体顶端开口时,通过对弧形腔外端施加压力使其受力带动活动杆向滑槽内部滑动并 对其内部的弹簧进行挤压,当弧形腔运动至罐体内部后,此时弹簧在自身反弹力的作用下 推动活动杆外端的弧形腔外壁与罐体内壁紧密贴合,随后将弧形腔顶端的进水管与外界水 源相连接,并将出水管与外界热水供应设备相连,此时外界水源能够通过进水管流入至靠 近罐体一侧的流通槽内部,此时与罐体内壁相贴合的弧形腔能够通过导热的形式将热量传 递给流通槽内部水流并对其进行加热,同时受热升温后的水流通过远离罐体内壁一端的出 水管流出至热水供应设备处并使用,不仅能够对罐体内部残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还能 使得罐体上的热量与外界进行高效的热交换并迅速冷却,方便罐体进行快速的检修,从而 有效的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性与高效性。 优选的,所述弧形腔底端分别连通有扇形腔,所述隔板底端沿扇形腔径向方向上 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侧面与扇形腔的内端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工作时,虽然与罐 体侧壁相贴合的弧形腔能够对罐体侧壁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与利用,但罐体的底端端面仍然 悬空在外界空气中并造成其散热效率低与热量浪费的问题,此时通过在弧形腔底端设置连 通的扇形腔,使得弧形腔在运动至罐体内部时能够带动扇形腔底面与罐体底端端面相贴 合,此时由于延伸板能够将扇形腔隔分为上下两个分别与流通槽外侧与内侧的底端端口相 连接的腔室,此时位于外侧流通槽底端的水流能够流经延伸板底端的腔室并对其底部的罐 体端面进行吸热,随后通过延伸板与扇形腔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至内侧流通槽内部并流 出,从而使得罐体能够更加全面与高效的散热,进一步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 性与高效性。 优选的,所述弧形腔顶端分别对称固连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顶端与支撑板底面 滑动相连并能沿支撑板的径向方向进行滑动;工作时,由于弧形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 过活动杆对滑槽内壁施加压力,从而增大了活动杆在滑槽内部滑动时的摩擦阻力;此时通 过在弧形腔顶端连接有与支撑板底面滑动相连的牵引杆,此时牵引杆能够对弧形腔施加拉 力,减少弧形腔一侧的活动杆与滑槽侧壁之间的挤压力,从而减少活动杆在滑槽内部滑动 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方便活动杆进行灵活与稳定的工作,有效的增加了余热回收机构在 工作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优选的,所述弧形腔与扇形腔的过渡处设置成与罐体对应位置相贴合的弧形过渡 面,所述罐体顶端的内壁外边缘处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工作时,由于弧形腔在从罐体的端 口插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弧形腔外壁施加压力,增加了工人的劳动负担,此时通过在罐 体顶端的内壁外边缘处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当弧形腔外壁底端运动至导向面上时,此时 倾斜的导向面能够对弧形腔底端施加沿其径向方向上的挤压力并使其运动,从而能够实现 弧形腔与罐体的自动化配合;同时通过将弧形腔与扇形腔的过渡处设置成与罐体对应位置 4 CN 111609747 A 说 明 书 3/6 页 相贴合的弧形过渡面,使得弧形腔与扇形腔能够与配合后的罐体内表面充分贴合并对其进 行吸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余热回收机构在工作时的高效性。 优选的,所述弧形腔运动至罐体内部并与之相配合时,相邻两所述弧形腔相互靠 拢的两侧壁彼此贴合;工作时,当弧形腔与罐体相互配合后,若相邻两弧形腔之间存在空 隙,则该空隙处所对应的罐体侧面无法进行高效的散热,此时通过设置弧形腔与对应规格 罐体的配合方式,使得该弧形腔在运动至该规格的罐体内部时,相邻两弧形腔相对应的两 侧壁彼此贴合并对该规格罐体的内壁进行充分有效的覆盖,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该规格罐体 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散热时的高效性。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侧面延伸至扇形腔的侧壁位置处并与之相连,且所述延伸 板靠近扇形腔中心处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工作时,虽然外侧弧形腔底部的水流能够通过 延伸板与扇形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流入至内侧弧形腔内部并流出,但由于延伸板与扇形腔 侧壁之间的间隙较宽,使得该位置处流动的水流无法与罐体进行充分的换热,从而影响水 流的换热效果,此时通过将延伸板与扇形腔侧壁相连并将该间隙进行封堵,同时通过在延 伸板靠近扇形腔中心处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使得流入至扇形腔底端腔室中的水流能够由 外向内的进行流动并从弧形槽开口处流出,从而使得水流能够在更长的流通途径中与罐体 进行更充分的换热,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性与高效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余热回收机构,使得余热回收机构上与罐体内壁相贴合的弧形 腔能够通过热传导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内部的水流并对其进行加热与利用,不仅能够对罐 体残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还能使得罐体上的热量在与外界进行高效的热交换后迅速冷 却,方便罐体的快速检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性与高效性。 2.本发明通过在弧形腔底端设置连通的扇形腔,使得弧形腔内部的水流能够在流 经扇形腔的过程中对罐体底面进行散热,从而使得罐体能够进行更加全面与高效的散热, 进一步提高了破损铁水罐在维修时的节能性与高效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弧形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运输车11、导向面12、余热回收机构2、支撑架21、气动推杆22、支撑板 23、支撑杆24、连接杆3、固定杆31、活动杆32、滑槽33、弹簧34、弧形腔4、隔板41、流通槽42、 进水管43、出水管44、牵引杆45、过渡面46、扇形腔5、延伸板51、弧形槽5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