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疫器材的杀菌装置,其包括机体、发生装置、导向装置和快速处理装置,导向装置设置在机体内;导向装置设置有多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风机和固定导向风机的转向底座,转向底座与机体连接,转向底座用于调节导向风机的气流朝向;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 全部
背景技术:
过氧化氢适用于室内环境中快速杀灭封闭空间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 霉菌和孢子等微生物。使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时,每立方米仅需几毫升的用量,且环境湿度 上升少许,对环境中的仪器仪表,电脑,金属制品等无腐蚀。利用过氧化氢消毒灭菌的过程 中,无需加热,中和等过程,便捷迅速,过氧化氢每次消毒需要2-6个小时,消毒时避免工作 人员进入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灭菌需要的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疫器材的杀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防疫器材灭菌 时间过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疫器材的杀菌装置,包括机体、发生装置、 导向装置和快速处理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导向装置设置有多组,所 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风机和固定所述导向风机的转向底座,所述转向底座与所述机体连 接,所述转向底座用于调节所述导向风机的气流朝向;所述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 壳内的储存室、循环风机、通风管、电泵和喷管,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在所述机体内远 离地面的内顶壁,所述循环风机、通风管和所述喷管依次连通,所述喷管的出口与所述机体 内部连通,所述储存室用于存放灭菌药剂,所述电泵的一端与所述储存室连通,所述电泵的 另一端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循环风机用于抽取所述机体内空气至通风管;所述快速处理 装置用于处理灭菌后的机体内废气。优选地,所述转向底座包括万向节、固定板、转向电机 和拉力绳,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 述转向电机与所述机体连接,且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滚轮,所述转向电机设置 有多个,多个所述拉力绳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缠绕在多个所述转向电机的所述滚轮上,多 个所述拉力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周向均布连接。 优选地,所述快速处理装置包括进风风机、进风管、出风风机、处理设备和出风管, 所述进风风机设置在机体外,所述进风管一端与进风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管另一端与所述 机体内远离地面的内顶壁连接,所述出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出风管一 端与所述机体的靠近地面的内壁连接,所述出风管另一端通过所述出风风机与处理机构连 接,所述处理机构用于处理空气内残留的消毒剂。 优选地,所述快速处理装置还包括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 腔、加热腔和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过滤腔与进风风机连通;所述加 热腔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芯材;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扰流板。 优选地,所述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止回阀、吸收腔和检测腔,所述吸收腔内设 置有用于吸收残留灭菌剂的药剂、所述检测腔内设置有检测试剂。 3 CN 111569126 A 说 明 书 2/5 页 优选地,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托板、滑槽和滑轮,所述 滑槽开设在所述机体的靠近地面的内壁上,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托板朝向机体底壁的一 侧,所述滑轮与所述滑槽配合。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辅助电机和拉绳,所述辅助电机与所述机体的内侧 壁连接,所述辅助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拉绳一端与托板连接,所述拉绳另一端 与所述托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体包括平开门和主体,所述平开门与地面垂直,所述平开门和所述 主体铰接,所述平开门与所述主体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层。 优选地,所述机体外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的屏幕和操作按钮,所述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转向底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发生装置将灭菌药剂形成干雾状,然后导向装置通过导向 风机将干雾状的灭菌药剂吹向需要的位置,通过转向底座调节导向风机的导向位置,从而 使干雾状的灭菌药剂不仅仅依靠布朗运动扩散,还可以通过转向底座调节的导向风机吹 动,加快干雾状的灭菌药剂的扩散,使灭菌速度加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疫器材的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机体 2 导向风机 3 转向底座 4 外壳 5 储存室 6 循环风机 7 通风管 8 电泵 9 喷管 10 万向节 11 固定板 12 转向电机 13 拉力绳 14 进风风机 15 进风管 16 出风风机 17 处理设备 18 出风管 19 过滤腔 20 加热腔 21 混合腔 22 止回阀 23 吸收腔 24 检测腔 25 托板 26 滑槽 27 滑轮 28 辅助电机 29 拉绳 30 平开门 31 控制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4 CN 111569126 A 说 明 书 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