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蓄水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壳体上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下开口,第一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上 全部
背景技术:
如图3所示,目前低温系统(包括水冷中冷器冷却、新能源三电冷却系统等)蓄水瓶 包括壳体101和设置在壳体101内的多块隔板102,多块隔板102将壳体101的内腔分隔成多 个腔体103,每块隔板102的上部设有上窗口104,每块隔板的下部均设有下窗口105,下窗口 105用于冷却液流通,上窗口104用于通气保证各腔压力平衡。此种结构蓄水瓶通过隔板102 的阻流及引流作用降低蓄水瓶内冷却液流速和增加冷却液在瓶体内流动时间使气泡分离 出来。 目前的蓄水瓶通常是串联在冷却回路中,此种连接方式经过蓄水瓶的流量大、流 速快,且冷却液流入时和空气搅拌易产生气泡,根据经验和试验验证,当隔板数量小于一定 数量时,蓄水瓶内部的气泡不能完全分离出来被水泵吸回冷却管路中,造成的冷却效率低、 系统噪音大的问题;当隔板数量过多时,增加了重量且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蓄水瓶,该汽车蓄水瓶能够提升气液分离效果,且 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对汽车蓄水瓶轻量化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蓄水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板,所述 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 相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 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下开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上开口,所述第二 腔室内设有入口端与所述第一上开口相连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 一上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下部。 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处。 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汽车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下侧。 进一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从上至下延伸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形成所述导流 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至少一块第二隔板,至少一块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 第二腔室分隔成至少两个小腔室,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与其中一个小腔室相连通,所述 出水口与其中另一个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小腔室 的第二上开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小腔室的第二下开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注水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进水口。 本发明能够减少汽车蓄水瓶运行时产生气泡;提升了气液分离效果,提高了冷却 3 CN 111591127 A 说 明 书 2/3 页 效率,减小了系统噪音;设置导流通道增加的重量较小,对于汽车蓄水瓶的轻量化的负面影 响较小,同时由于效果显著,能够减少隔板的数量,有利于汽车蓄水瓶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蓄水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蓄水瓶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