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包括插管、外连接管、中连接管、第一拉动件和第二拉动件;插管自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层管、中层管和内芯;外层管和中层管之间为吸气腔,中层管内为呼吸管理支持腔;外层管的两端分别为外进 全部
背景技术:
气道为人的呼吸通道,为肺的附属器官,包括气管、喉管和鼻道。重症医学科中,最 常见的医疗手段就是采用气道通畅器对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其他各种急重症患者进行呼 吸管理和呼吸管理支持。由于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往往伴有呼吸道痰或者血块阻塞的情况, 不仅影响气道通畅器的正常工作,还会给医生的治疗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呼 吸管理和呼吸管理支持前,还需要保证气道通畅,即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清理。 现有气道通畅器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是通过抽气的方式吸出气道中的异物,吸取时,由于异物较为粘稠,或者 不连续,插管内会间断出现负压干瘪,插管头部吸力不稳的情况,不但不能快速、充分彻底 的吸出异物,还会在异物进入插管的瞬间,出现吸力过大,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 (2)不具有气道扩张功能,不能有效的对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支持。 (3)现有的气道通畅器结构过于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以解决现有的 气道通畅器不能快速、充分彻底的吸出异物,还会在异物进入插管的瞬间,出现吸力过大, 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包括插管、外连接管和中连接管;插管 自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层管、中层管和内芯;外层管和中层管之间为吸气腔,中层管内为呼吸 管理支持腔; 外层管的两端分别为外进气口和外连接口,中层管的两端分别为中出气口和中连 接口,内芯的一端能够将中出气口封闭;外层管通过外连接口与外连接管连接,中层管通过 中连接口与中连接管连接; 还包括能够控制外层管和中层管之间距离改变的第一拉动件,以及能够控制内芯 移动的第二拉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中层管内侧壁的挂环,以及固定连接在 内芯上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外连接管的纵截面呈类T型,所述外连接管包括呈正对布置的吸气部 和排异物部,吸气部与吸气泵连接; 所述中连接管的纵截面呈L型。 优选的,所述第二拉动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块,支撑块固定连接在中连接管内,支 3 CN 111603226 A 说 明 书 2/4 页 撑块的周向开有通气孔,支撑杆穿过支撑块,并与支撑块滑动连接,支撑杆的左端与内芯螺 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右端穿出中连接管,并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内芯的一端一体连接有能够将中出气口封闭的端头。 优选的,所述端头由两个扩张夹组成,扩张夹与内芯铰接,两个扩张夹之间通过压 簧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外层管和中层管之间为吸气腔,中层管内为呼吸管理支持腔,即本发 明将起到除异物作用的吸气腔和起到呼吸管理支持作用的呼吸管理支持腔隔开,这种设置 能够保证呼吸管理支持腔的洁净度,并且在吸取异物,无需将异物从吸气腔彻底除去后,在 对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支持。 (2)首先对外连接管抽气,气道中的异物被吸入吸气腔内。抽气的同时,在中出气 口处,通过第二拉动件向外推动内芯,从而通过挂环和挂钩的配合,改变外层管和中层管之 间的距离,即改变吸气腔的横截面,将异物快速彻底的吸入吸气腔内。 外层管套接在中层管外,所以吸气腔的横截面呈环形,并且横截面的作用面较大, 与吸气腔的横截面呈圆形相比,起到吸取异物作用的吸气腔不易被异物堵塞,能够较为稳 定的吸取异物,不会间断出现负压干瘪,插管头部吸力不稳的情况,患者舒适度佳。 将中连接管与外设的呼吸机等设备连接起来,对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插管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分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插管的纵截面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插管1、外层管101、中层管102、内芯103、外进气口 104、中连接口105、外连接管2、吸气部201、排异物部202、中连接管3、吸气腔4、呼吸管理支 持腔5、第一拉动件6、挂环601、挂钩602、支撑杆701、支撑块702、把手703、端头8、扩张夹 801、压簧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