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通过物联网从电梯数据源获取电梯数据;根据电梯数据源的电梯数据计算各维保单位的评价因素,评价因素包括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按 全部
背景技术:
1.按需维保背景 而对于电梯这种损耗型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现行的《特种 设备安 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这种 规定 的目的在于保障电梯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维护保养,但是难以适应不同质量水平、不同 使用环 境的电梯。电梯作为损耗型设备,根据电梯性能的衰减规律,可以将电梯设备分为 早发故障 期、偶发故障期和故障损耗期。当电梯进入损耗期时,设备的故障率逐渐上升,性 能呈逐渐 下降的趋势,此阶段的预防性维保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时间的累积,若仍旧对电 梯每15天进 行一次预防性维保,会增大出现电梯安全事故的风险,即在预防性维保时间点 之就有可能出 现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当电梯刚刚进入损耗期时,电梯设备的磨损还不太 严重,根据相关 经验,可以在大于15天的间隔内进行预防性维保,以此降低维保成本。 什么是电梯的“按需”维保?“按需”维保就是结合每一台电梯的实际状态制定维修 保 养的计划,实施有针对性、有实效的维修保养。电梯的实际状态包括该台电梯的实际使 用年 限、运行状况、维修记录(大修、改造、故障记录、部件更换记录)、部件磨损现状、使用 环 境(频率)、管理质量等。“按需维保”是一种预测性维保,借助物联网手段准确了解电梯 的 运行参数和风险状况,进而依据其风险状况进行维护保养。“物联网 维保”的按需维保 模式 目前初步在南京、宁波等地开始试点,尚处于探索阶段,未成形标准统一的维保模式, 目前 南京试点将通过电梯远程监测技术手段,实现物联网线上检查维护和现场保养维护 相结合的 按需维保模式,使电梯维保行业越来越向着人性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且由于按需维保试点时间较短,维保质量情况尚不明确,也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明 确的 质量评价体系,而现有的电梯维保质量评价方式仅仅针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固定 按月维保 模式,尚未有针对按需维保质量形成的研究和方针。 2.维保质量研究背景 信息共享时代,每一次突发的电梯安全事故,都会引起了社会的一阵惶恐,甚至导 致一 部分人害怕乘坐电梯。如何去进一步提高电梯维保质量,以降低电梯安全事件的发 生,是所 有电梯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需要不断反思的。虽然国内电梯维保行业起步比较晚, 但是随着这 些年的维保市场的迅速扩大,以及人们对电梯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梯 行业专业人员, 根据国内市场现状以及中国国情,开展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适合国内 市场的措施。 保证电梯维保质量需要整个社会来共同努力实现的,不仅仅是电梯企业维保部门 4 CN 111611546 A 说 明 书 2/6 页 努力, 还需要电梯产权单位、电梯使用人员以及第三方监管单位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电梯 维保质量 的提高。一直以来,电梯维保单位都是有电梯产权单位或者物业单位选择,在这 个价格竞争 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电梯产权单位或者物业单位通常选择低价的维保单位,而 低价的电梯维 保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会让一个维保员工承担更多的保养梯 量,这样必然会导 致维保人员敷衍了事,忽视电梯的维保质量。如果引入保险机构进行第 三方的监督,选择规 范化的电梯维保单位,对电梯维保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可提升电梯维 保质量。 电梯维保质量是对维保单位按需维保能力考核和维保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维保 质量的 高低能够直接影响电梯的安全有效运行。但是电梯维保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 杂的过程, 因为它涉及的评判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传统的评判方法是由质检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对电梯维保质量进行打分,最后得出 维保单 位在一段时间内对电梯维保质量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能 反应电梯维 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水平,但还不够准确、系统、全面,并且容易出现主观性,从 而得出错误 的评价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 量评价方 法,实现因素定量评价,保证电梯维保质量,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 梯按需 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1:通过物联网从电梯数据源获取电梯数据;所述电梯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特种 设备安全 监督检验研究院研发并由南京市市场监督局监督投用的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 服务信息系统 平台和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 统平台包含电梯 信息发布子系统、电梯维保监控子系统、电梯运行监控子系统、数据分析 子系统和电梯数据 交互中心; 步骤2:根据电梯数据源的电梯数据计算各维保单位的评价因素,所述评价因素包 括平均困 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按时维保率和物联网 覆盖率;其 中,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和百台电梯困人数的电梯数据从96333应急救援平 台获取,百台 检验不合格项数的电梯数据从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获 取,按时维保率的 电梯数据从电梯维保监控子系统获取,物联网覆盖率的电梯数据从电梯 运行监控子系统、数 据分析子系统和电梯数据交互中心模块获取;各评价因素计算的具体 方法为: 步骤2a: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单次困人救援到场时间和平 均困人救援 到场时间,具体为: Tr=T2-T1 其中,Tr表示单台电梯发生困人且维保人员收到报警后赶到现场所用时间即困人 救援到 场时间,T2表示维保单位到达困人现场的时刻,T1表示维保单位接到困人报警的时 刻; 5 CN 111611546 A 说 明 书 3/6 页 其中,Tn表示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Tr表示预设时间段内发生的单次困人救援到 场时 间,N表示预设时间段内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电梯中发生困人的总次数; 步骤2b:百台电梯困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Nj表示百台电梯困人数,n表示预设时间段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的电梯 发生 的困人总起数,N表示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的电梯数量; 步骤2c: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Ni表示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n表示一个定期检验周期内该维保单位参与按 需维保 的电梯在定期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总数;N表示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的电梯 数量; 步骤2d:按时维保率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Pb表示按时维保率,Nb表示维保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电梯维保监控子系 统执 行维保扫码操作的次数;N表示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的电梯数量; 步骤2e:物联网覆盖率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Pi表示物联网覆盖率,Ni表示电梯运行监控子系统可正常接收到运行数据的 电梯 数量;N表示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的电梯数量; 步骤3:预设维保单位的各评价因素的评价阈值;判断维保单位的各评价因素是否 达到评价 阈值并给出评价结果,若维保单位的各评价因素未达到评价阈值,则该维保单位 的电梯维保 质量不合格;若维保单位的各评价因素均达到评价阈值,则该维保单位的电梯 维保质量合格; 步骤4:将各维保单位的评价结果返回至电梯信息发布子系统并公示。 按以上方案,所述步骤3中,所述各评价因素的评价阈值为将所有维保单位的各评 价因 素求和并平均从而获得的各评价因素的平均值。 按以上方案,所述步骤2a和2b中,预设时间段为90天定期更新。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择“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按时维保率、百台检验不 合格 项、物联网覆盖率”5个因素作为维保工作质量的定量评价因素,用因素定量方法研究 电梯 按需维保质量评价方式,本发明由物联网获取数据并计算的定量科学的评价方法,真 实的反 映各家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水平,为维保企业的维保质量水平设置衡量标准,可为 今后相关 规范规程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由此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安 6 CN 111611546 A 说 明 书 4/6 页 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