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助行器,包括:左支撑组件,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连接杆、铰接于所述左连接杆上的左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左连接杆前端的第一前滑轮、设置于所述左连接杆后端的第一后滑轮;右支撑组件,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连接杆、铰接于所述右连接杆上的右支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科技产品等方 面的投入,如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助行器,可方便行动不便的进行日常的生活、术后康复等, 但现有的助行器功能较为单一,只能提供单一的辅助人们行走的功能,在使用时舒适性较 差,无法调整扶手的位置,并且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多,放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 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助行器,包括:左支撑组件,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连接杆、铰接于所述 左连接杆上的左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左连接杆前端的第一前滑轮、设置于所述左连接杆后 端的第一后滑轮,所述左支撑杆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左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 第一翻转杆,所述左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翻转杆,所述第二翻转杆上转动连接有转动 轴,所述第二翻转杆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转动轴上 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 内穿插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通孔内穿插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前端设置有 第一限位肩,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肩与所 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肩,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套接有第二 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肩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后端与所 述第二限位杆的后端连接有卡板,所述第一限位杆、固定板、第二限位杆与卡板之间围成卡 紧空间,所述第一翻转杆的底端穿过所述卡紧空间,所述第一翻转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第 一翻转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板插入任一个所述卡槽内;右支撑组件,其 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连接杆、铰接于所述右连接杆上的右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右连接 杆前端的第二前滑轮、设置于所述右连接杆后端的第二后滑轮,所述右支撑杆的旋转轴线 沿左右方向延伸;折叠件,连接于所述左连接杆与所述右连接杆之间。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使用者位于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 之间,使用者的双手可搀扶在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之间,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弹簧与第 二弹簧分别对第一限位肩与第二限位肩施加弹力,使得卡板插入到第一翻转杆上的卡槽 内,从而第一翻转杆与左支撑杆的连接点、卡板与卡槽的配合连接点、第二翻转杆与左连接 杆的配合连接点形成三角结构,左支撑杆不能发生翻转,当使用者需要调节左支撑杆的倾 斜角度或调节搀扶着力点的高度时,可将卡板从卡槽内拉出,此时第一翻转杆即可在卡紧 空间内活动,如此可调节第一翻转杆的倾斜角度,由于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通过折叠件相 4 CN 111568707 A 说 明 书 2/5 页 互连接,使得右支撑杆同样跟随左支撑杆活动,当调节完成后,撤去对卡板的外力,第一弹 簧与第二弹簧恢复原状,将卡板拉向此时与第一翻转杆正对的卡槽内,即可完成对第一翻 转杆的卡紧定位,如此可灵活地对左支撑杆的倾斜角度或调节搀扶着力点的高度进行调 节,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左支撑杆与右 支撑杆转动向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靠近,从而降低整体的空间占用,方便收纳、携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 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左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 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右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旋转轴线 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一个二连杆机构, 通过此二连杆机构,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可实现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对整体实现左右方 向上的展开与折叠收纳,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撑杆的右侧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的 顶面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面相抵。利用挡片可对左支撑杆进行承托,限制左支撑杆继续向 下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连接杆的外侧壁设置有避空通道,所述 避空通道沿所述左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转杆的底端穿过所述避空通道。在 左连接杆上开设避空通道以供第一翻转杆穿过,可对第一翻转杆的左右活动空间进行限 定,提高第一翻转杆运动时稳定性,并且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板的左侧设置有拨杆。当将卡板拉起时, 可着力于拨杆上,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撑杆上设置有左座板杆,所述右支撑 杆上设置有右座板杆,所述左座板杆与所述右座板杆之间连接有连接带。当左支撑杆与右 支撑杆相互远离时,左座板杆与右座板杆之间的连接带被展开,可在连接带上可放置物品, 进一步方便使用者使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座板杆的前端向上弯折有第一前弯折 段,所述右座板杆的前端向上弯折有第二前弯折段。第一前弯折段与第二前弯折段向上弯 曲并分别形成一个勾,可方便使用者在勾上勾挂物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撑杆的顶端向后弯折有第一扶手段, 所述右支撑杆的顶端向后弯折有第二扶手段。第一扶手段与第二扶手段分别于左支撑杆与 右支撑杆的后侧,方便着力,并且可在第一扶手段与第二扶手段上安装外设的橡胶垫,进一 步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 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 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展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折叠立体图; 5 CN 111568707 A 说 明 书 3/5 页 图3是本发明的卡板与第一翻转杆配合结构俯视图。 附图中:110-左连接杆、111-避空通道、120-左支撑杆、130-第一前滑轮、140-第一 后滑轮、151-第一翻转杆、152-第二翻转杆、153-转动轴、154-固定板、155-第一限位杆、 156-第二限位杆、157-第一限位肩、158-第二限位肩、159-第一弹簧、160-第二弹簧、161-卡 板、162-拨杆、210-右连接杆、220-右支撑杆、230-第二前滑轮、240-第二后滑轮、310-第一 连杆、320-第二连杆、410-左座板杆、420-右座板杆、430-连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