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新风空调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湿度选择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新风工作模式、空调工作模式、手动模式;空调工作模式:配置所述新风空调系统仅吸入室内空气;分别对室内空气温度 全部
背景技术:
空调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风机以及节流阀等主要部件组成,各个主要 部件用铜管管路串联成一个回路。目前市场上主流空调产品的形式为分体式空调,即从结 构上分为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蒸发器安装在室内机,冷凝器安装在室外机,通过制 冷剂在压缩机的驱动作用下在空调系统回路的循环流动,进行室外机和室内机的热量交 换,从而达到控制房间内空气温度的目的;为了实现节能和快速调节房间内空气温度的目 的,空调运行时一般要求房间密闭,房间长时间密闭后,房间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含氧量会 明显下降,从而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而且现有多数空调不具备调节室内湿度的功能,即 使部分具有空调具有调湿功能的空调也仅仅是进行除湿,而无法加湿,进一步降低了空调 房间内的舒适度。 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各种新风系统逐步涌现,目前市面上的新风机的主要工 作原理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PM2.5等多次除尘处理,达到洁净要求后引入到室内。因 为对室外空气进行PM2.5除尘,需要采用多层且较厚的过滤网,使得过滤网风阻变大,为了 保证一定的新风流量,进而需要给新风机配置大功率的风机,使得新风系统存在耗能以及 噪声大的不足。 因为新风系统风阻大也使得新风系统的风量比较小,小风量循环的新风系统,对 房间内空气的温度调节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冬季和夏季,无法快速提高房间内的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部分技术人员采用了全热交换的技术手段,一方面 通过使房间内的部分空气进行自循环,室外吸入的新风与房间内部循环的空气在全热交换 滤网的作用下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室外吸入的新风吸收部分房间内部的能量,当其温度 接近室内温度之后再吹出到房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实质上是采用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循环,由于空调的搅拌作 用,房间内新旧空气更替效率大大降低;其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能力依然弱于空调系统, 也无法进行室内空气湿度调节。 本领域的也有部分技术人员采用在新风机内部增加蒸发器和加热管等温度调节 部件之后,达到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的目的,但鉴于新风机对风机风压需求大,风量小的特 点,对房间温度调节能力依然不强,为了提高新风风量,需要增大风机能力,必然使得风机 的噪声增大,使得房间内人员的舒适度下降 对有换热能力的新风机而言,虽然新风机的风机吸入外部空气的能力较强,但普 遍的缺点是新风机的风机为了保证较强的压力效果,风机的噪声较大。而新风机的循环风 量较小。新风机的循环风量小,则对房间内空气的温度调节能力有限。并且普通的新风机系 统,由于较大压力性能的风机往往距离出风口较近。噪声大难以掩饰。反而造成噪声大,客 户舒适感下降。 5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2/19 页 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用户的体验感较差。为了满足既能快速调整房间空气 温度,又能提供足够新鲜空气的需求,通常需要在房间内同时安装空调和新风机两套机器。 这样不仅带来能源、室内空间和经济成本的过度损耗,而且空调和新风机之间的匹配控制 非常复杂,如果空调和新风机之间无法协调工作,使得空调不断地进行室内空气的搅拌循 环,会使得新风机吸入的新风很难在室内形成微正压效应和高效气流组织效应,反而造成 室内新风替换旧风的效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既可以快速调 整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又可以兼具低噪音、大新风流入量的优点,可以在室内形成良好 而稳定的微正压的高效气流组织效应,具有室内空气置换率高,能耗和经济成本低的优点。 本案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发现通过合理控制吹入室内的新风的温度和速度,有 利于室内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微正压的高效气流组织效应,有利于新风逐步替换室内旧空 气,从而具有较高的室内空气置换率。微正压的高效气流组织效应是指室内吸入外部的空 气后,通过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调节控制后,外部空气挤入到较密封的房间内时,房间内的 空气会受到挤压,从而在房间内形成相对于房间外的微正压,同时控制了新空气在房间内 部形成的形态,房间的旧空气在微正压和新空气形成的形态的作用下,沿着房间缝隙挤出 到房间外部去,从而形成新旧空气的更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湿度选择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新风 工作模式和空调工作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属于第一温度区间,并且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属于第一湿度 区间,则选择所述新风工作模式,否则选择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其中, 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包括: 仅吸入室内空气; 分别对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进行独立调控,以使得所述室内空 气温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并且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属于所述第一湿度区间;以及 所述新风工作模式包括: 仅吸入室外空气并对吸入的所述室外空气进行过滤; 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湿度选择新风工作子模式。 本技术方案通过快速检测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如果所述室内 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至少有一个不在设定区间内时,即可判断此时的室内舒适度 比较低,进而启动空调工作模式,只进行室内空气循环,快速调整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 度,既能快速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又可以节省调整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能耗; 当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均在设定范围内时,启动新风工作模式,只向室 内吹入新风,进一步调整室内空气的质量。在所述新风工作模式下设置若干个所述新风工 作子模式,有利于提高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工作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预设的室内空气目标温度的差值,调整所述室内空气温 6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3/19 页 度;以及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和预设的室内空气目标湿度的差值,调整所述室内空气湿 度。 本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进行独立的闭环控制, 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达到调整目标。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工作子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模式: 夏季模式、冬季模式、除湿模式、加湿模式、净化模式。 为了提高新风模式的性能,优化控制模式,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与选择所 述新风工作子模式,从季节维度出发,夏季和冬季室外环境差别大,设置了所述夏季模式和 所述冬季模式;从功能维度出发,设置了所述除湿模式、所述加湿模式和所述净化模式;所 述新风工作子模式的设置兼顾了季节因素和功能分工,能够很好适应不同区域的不同环 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夏季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出风空气质量,调整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 以使得所述出风温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温度区间,以及调整所述吹出空气的湿度,以使 得所述出风湿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湿度区间; 其中,所述目标出风温度区间的上限低于所述室内空气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夏季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出风空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 一阈值,如果是,则进入检修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不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出风空 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增加所述吹出空气的流量;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二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夏季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湿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夏季模式时,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比较高,主要对吸入的所述 室外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同时检测并调整吸入的所述室外空气的湿度,一般多进行除湿操 作。根据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是否需要检修,并将所述出风空气质量 作为调整吸入所述室外空气流量的一个考虑项;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很高的室内空气更新效 率,能够有效保持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且处于凉爽的温度范围,同时有效控制室内的湿 度和空气质量,进而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省能耗。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冬季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出风空气质量,调整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 以使得所述出风温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温度区间,以及调整所述吹出空气的湿度,以使 得所述出风湿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湿度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冬季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7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4/19 页 根据吹出空气的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出风空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 一阈值,如果是,则进入检修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不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出风空 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增加所述吹出空气的流量;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二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冬季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湿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冬季模式时,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比较低,主要对吸入的所述 室外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同时检测并调整吸入的所述室外空气的湿度,一般进行加湿操作。 根据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是否需要检修,并将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作为 调整吸入所述室外空气流量的一个考虑项;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很高的室内空气更新效率, 能够有效保持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处于温暖的温度范围,同时有效控制室内的湿度和 空气质量,进而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省能耗。 进一步地,在所述冬季模式中,所述目标出风温度区间为大于等于18摄氏度且小 于等于20摄氏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研究和实验得出,当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大于等于18摄氏度 且小于等于20摄氏度时,有利于室内形成微正压的高效气流组织效应,并且有利于节约能 耗,快速提高室内舒适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出风空气质量,降低所述吹出空气的湿度, 以使得所述出风湿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湿度区间,以及调整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以使 得所述出风温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温度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出风空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 一阈值,如果是,则进入检修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不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出风空 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增加所述吹出空气的流量;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二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湿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除湿模式时,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比较高,主要对吸入的所述 室外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同时为了不破坏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检测并调整吸入的所述室 外空气的温度。根据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是否需要检修,并将所述出 8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5/19 页 风空气质量作为调整吸入所述室外空气流量的一个考虑项;本技术方案中,因为主要是进 行空气除湿,并对温度和空气质量进行监控,有利于快速降低室内湿度,减低控制系统复杂 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加湿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出风温度、出风湿度和出风空气质量,增加所述吹出空气的湿度, 以使得所述出风湿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湿度区间,以及调整所述吹出空气的温度,以使 得所述出风温度属于预设的目标出风温度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出风空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 一阈值,如果是,则进入检修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不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出风空 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增加所述吹出空气的流量;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二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湿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加湿模式时,所述室外空气比较干燥,主要对吸入的所述室 外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同时为了不破坏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检测并调整吸入的所述室外 空气的温度。根据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是否需要检修,并将所述出风 空气质量作为调整吸入所述室外空气流量的一个考虑项。本技术方案中,因为主要是进行 空气加湿,并对温度和空气质量进行监控,有利于快速提高室内湿度,减低控制系统复杂 度,节省能耗,快速提高室内舒适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吹出空气的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出风空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一阈 值,如果是,则进入检修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不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出风空 气质量是否低于空气质量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增加所述吹出空气的流量;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第一阈值低于所述空气质量第二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模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属于所述第一湿度区间,如 果不是,则进入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净化模式时,所述室外空气经过过滤便可以吹入室内。根据 所述出风空气质量判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是否需要检修,并将所述出风空气质量作为调整 吸入所述室外空气流量的一个考虑项。本技术方案中,因为进行室内空气的快速更换,并对 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有利于快速更换室内控制,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减低控制系统复杂 9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6/19 页 度,节省能耗,快速提高室内舒适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吹出空气是指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吹出的空气。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选择新风工作子模式步骤中具体为根据所述 室外空气温度、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选择所述新风 工作子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选择新风工作子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是否不低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夏季模式; 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不低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夏季模式;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是否不高于第三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冬季模式; 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温度是否不高于第四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冬季模式;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不低于第五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除湿模式; 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不低于第六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除湿模式;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不高于第七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加湿模式; 判断所述室内空气湿度是否不高于第八阈值,如果是,则选择所述加湿模式;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一阈值且高于所述第三阈值,如果是,则 选择所述净化模式;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五阈值且高于所述第七阈值,如果是,则 选择所述净化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所 述第五阈值大于所述第七阈值,所述第六阈值大于所述第八阈值。 本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不同所述新风工作子模式的选择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手动工作模式; 在所述手动工作模式中,根据手动选择来确定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新风工作 子模式,并持续工作于选定的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新风工作子模式。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设置了手动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新风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兼容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 工作模式选择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湿度选择工作模 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新风工作模式和空调工作模式;以及如果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属 于第一温度区间,并且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属于第一湿度区间,则选择所述新风工作模式,否 则选择所述空调工作模式; 空调模块,被配置为能够分别对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进行独立 调控,以使得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属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并且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属于所述第 一湿度区间; 新风模块,被配置为能够仅吸入室外空气并对吸入的所述室外空气进行过滤,并 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湿度选择新风工作子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模块、空调模块、管路模 块, 10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7/19 页 所述管路模块连通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空调模块; 在新风工作模式下,所述管路模块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所述空调模块入风口仅与所 述新风模块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模块被配置为能够仅吸入室外空气并且对通过其内部的 所述室外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空调模块被配置为能够吸入所述新风模块流出的所述室外空 气并且对所述室外空气分别进行温度和湿度的独立调控; 在所述空调工作模式下,所述管路模块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所述空调模块入风口仅 与室内连通,所述空调模块被配置为能够吸入室内空气并且对通过其内部的所述室内空气 分别进行温度和湿度的独立调控。 采用模块式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模块用于快速调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对 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温度的调整效率;所述新风模块用于向室内引入过滤后 的新风,并通过所述空调模块调整所述新风;在所述空调工作模式下,采用室内空气循环提 高了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调整效率,在所述新风工作模式下,采用纯新风循环提高了空气 置换的效率。 所述管路模块连接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空调模块,并与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空调 模块配合实现室内空气循环和纯新风循环两种模式的切换。 本发明中所述室内空气循环是指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吸入室内空气后并吹出所述 室内空气到室内;所述纯新风循环是指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吸入室外空气并吹出所述室外空 气到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的缝隙等流出到室外。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控 制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工作在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或所述新风工作模式,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 为能够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所述控制方法控制所述新风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箱,所述新风箱的入风口 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连通。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箱,所述新风箱的入风口 设置在室外或通过所述管路模块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箱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管路模块与所 述空调模块入风口连通。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空气质量改善装置,所述空 气质量改善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箱内,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装置被配置为能够改善吸入的所 述室外空气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箱设置有新风通道;其中, 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新风箱的入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装置被配置为 能够改善通过所述新风通道的空气的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箱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室外,不占用室内空间,当需求 变化时,可以通过替换相应的所述新风箱,而不需要替换整个新风空调系统,改造和维护成 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装置包括以下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空气过滤装置、 空气静电除尘装置、空气杀菌装置、制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杀菌装置为紫外灯。 11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8/19 页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以下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初效过滤网、高效过 滤网、活性炭层。 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物理过滤不会发生二次污染,而且过滤工作稳定可靠,其中所 述初效过滤网是指用于过滤5μm以上尘埃粒子的过滤网;所述高效过滤网是指对于大于等 于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在99.99%以上的过滤网。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置在 所述新风箱内,所述引风机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室外空气由所述新风箱的入风口吸入并且 由所述新风箱的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引风机被配置为能够吸入所 述室外空气并使得吸入的所述室外空气通过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装置。 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箱内,远离所述新风空调系统的出风口,有利于减少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传入室内的噪音。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模块包括温度调整装置、湿度调整装置, 并设置有空调风道, 所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设置在所述空调风道的一端,所述空调模块的出风口设置 在所述空调风道的另一端; 所述温度调整装置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温度和预设的室内空气目标 温度的差值,调整通过所述空调风道的空气的温度; 所述湿度调整装置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湿度和预设的室内空气目标 湿度的差值,调整通过所述空调风道的空气的湿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模块还包括吹风机,所述吹风机设置在 所述空调风道内。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引风机和所述吹风机的双风机设置大大提高了进入室内的所 述新风的流量。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风道控制装置,所述风道控制装置被配置 为能够根据所述工作模式以使得所述空调模块仅吸入室内空气或仅吸入通过所述新风模 块排出的空气。 本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工作在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风道控制装 置使得所述空调模块仅吸入所述室内空气,当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工作在所述新风工作模 式,所述风道控制装置使得所述空调模块仅吸入通过所述新风模块流出的空气。所述风道 控制装置有效地实现了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在室内空气循环和纯新风循环的切换。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模块还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设置在 室内,所述室内机设置有所述空调风道; 所述室内机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温度调整装置对通过所述空调风道的空气进 行升温和/或降温; 所述室内机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湿度调整装置对通过所述空调风道的空气进 行加湿和/或除湿。 所述空调模块也可以将其对空气的处理功能分配于若干子模块上,提高处理效 率。 12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9/19 页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模块可以从其入风口吸空气,并可以对吸入的空气的 温度和湿度进行独立调整,将对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和所述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调整装 置设置在一起,节省设备成本,提高了所述新风空调系统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模块还包括二次空气处理箱,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设置在所 述室内机的出风侧,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被配置为能够对通过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的空气 进行升温和/或加湿。 进一步地,所述风速调整装置被配置为能够调整由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的出风口 流出的空气的风速。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二次空 气处理箱的下部。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包括加湿装置、加热装置、风 速调整装置; 所述加湿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内,所述加湿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对通过 其的空气进行加湿;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内,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对通过 其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风速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内,所述风速调整装置被配置为能 够调整由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的出风口流出的空气的风速。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提高了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对所述室 内空气温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湿度的调整能力,降低了所述室内机的复杂度。所述二次空气 处理箱能够对吹出的空气的风速进行控制,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气流组织,有利于提高室内 空气的更换效率和室内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还包括隔音装置,所述隔音 装置设置在如下位置中的一处或几处:所述空调风道外周、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的出风口、 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外周。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的隔音装置进一步地减少了所述新风空调系统的噪音。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管路模块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风道切换 装置,所述第一管路密封地连通所述新风箱的出风口和所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所述第二 管路连通室内和所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所述风道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切换所述第一管 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的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所述新风空调系统的模块化程度,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管路模块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密 封地连通所述室内机和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入风口设置有入风管套,所 述入风管套套设在所述室内机出风口外周。 本技术方案中的设置的所述入风管套提高了所述室内机和所述二次空气处理箱 的连接效率,降低了连接难度和连接成本。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包括风阀,所述风阀设置在所 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所述风阀设置有可切换的风阀连通通道,所述风阀连通通道包括第 13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10/19 页 一风阀通道和第二风阀通道,所述第一风阀通道和所述第二风阀通道有且仅有一个处于连 通状态,所述第一风阀通道连通所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和室内,所述第二风阀通道连通所 述空调模块的入风口和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口。 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可靠,能够确保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有且仅有一处 吸入空气的来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所 述第一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一开关阀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 通断;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二开关阀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第 二管路的通断。 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控制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检 测以下一种或多种对象:所述室外空气、室内空气、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吹出的空气。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对象的以下 一种或多种属性:温度、湿度、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气质量的衡量指标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PM2.5浓度、含氧量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室外检测模组,所述室外检测 模组设置在所述新风箱的入风口处;所述室外检测模组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室外空气的 温度和湿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室内检测模组,所述室内检测 模组设置在室内或所述第二管路入风口处;所述室内检测模组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室内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检测模组被配置为还能够感测室内空气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出风口检测模组,所述出风口 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空调模块的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检测模组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新 风空调系统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管路模块中的管路外周设置有以下一种或几 种功能层:保温层、隔音层、绝热层。 所述引风机的远端设置加上各种隔音的技术措施,可以使得所述新风空调系统配 置大功率的所述引风机,而不会将过高的噪音传入室内,从而得到大新风量和低噪音的有 益效果。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在空调工作模式下的运行可 以快速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达到用户需求之后,通过在 新风工作模式下的运行引入新风,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控新风的温度、湿度和出风速度。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采用了低噪音大风量的结构设 计,使得新风空调系统兼具低噪音、大新风流入量的优点。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采用多种工作模式,能够更好地 适应各种季节,具有能耗低、响应快、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14 CN 111578378 A 说 明 书 11/19 页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设置了多种检测装置,能够实时、 快速、智能地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总控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空调工作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新风工作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夏季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冬季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除湿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加湿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的净化模式控制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组成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中空调模块组成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中空调模块组成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控制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组成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