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群桩的施工方法,涉及地基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将大面积预应管桩群桩区分割为若干分区;在群桩外围及分区线部位设置深层隔离沟;在各分区内局部设置应力释放孔;群桩施工按分区顺序逐区进行,每个分区分若干分块由中心向四周进 全部
背景技术:
预应力管桩采用工业化生产,桩身强度高、质量可靠,单桩承载能力强,施工机械 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础,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由于 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存在挤土效应,容易造成桩周土体隆起及位移,危害相邻桩体及邻 近的地下建、构筑物、深基础、周边市政道路及管线的安全,在软土地区进行群桩施工时,上 述效应尤为明显。 为有效控制预应力管桩施工产生的挤土危害,工程中常用预开孔(包括桩位预引 孔、桩间设应力释放孔等)取土、开挖防挤沟等措施来应对,当待施工桩基布桩面积小、总桩 数较少,且工地周边仅为市政道路及浅层市政管线时,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抵消桩基施工过 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确保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安全。 但是当待施工桩基为大面积预应力管桩,且施工场地对挤土效应敏感,比如地表 存在深厚软土层、且工程紧邻既有地下建、构筑物或深基础时,群桩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可 能造成邻近的地下建、构筑物上浮、受损、透水、地上房屋倾斜、邻近的既有桩体剪断等重大 事故,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及公私财产安全,必须加以重点控制。在此不利条件下,若 仍采取上述的常规措施,所需的预开孔取土数量非常惊人,且大量预开孔取土后,施工场地 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桩基施工设备机动能力及材料转运效率,造成施工效率大幅降低, 施工措施费大幅上扬。此外,仅开挖浅层的防挤沟,也难以起到有效保护邻近的既有地下 建、构筑物或深基础的效果。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 群桩的施工方法,使得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群桩能够正常高效地进行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群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大面积预应管桩群桩区分割为若干分区; (2)在群桩外围及分区线部位设置深层隔离沟; (3)在各分区内局部设置应力释放孔; (4)群桩施工按分区顺序逐区进行,每个分区分若干分块由中心向四周进行群桩打设, 以保证挤土应力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不会造成先行打设的桩体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深层隔离沟采用原位切土搅拌的方式施工,施工设备选用单轴搅 拌机或多轴搅拌机,并在搅拌过程中喷水。 3 CN 111576465 A 说 明 书 2/4 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施工的同时,在群桩外围进行土体位移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深层隔离沟宽度根据常用搅拌设备钻头直径确定,宜为750- 850mm,隔离沟深度根据软土层厚度及群桩长度确定,一般为20-25m且不小于2/3桩长,搅拌 机钻进速度约1.5米/分钟,喷水压力为0.5~1MPa。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释放孔沿各分区中轴线布置,孔径根据常用搅拌设备钻头直 径确定,一般为600-700mm,孔深与深层隔离沟深度相当,一般为20-30m,采用单轴钻孔桩机 施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大面积预应管桩群桩分割为若干分区,在群桩外围及分区 线部位设置深层隔离沟,阻止各分区群桩施工产生的浅层及深层挤土应力向群桩外围及分 区之间扩散。在各分区内,再局部设置常规的应力释放孔,与深层隔离沟共同工作,消化各 分区群桩施工产生的挤土应力,因此可以使得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群桩能够正常高效地 进行施工。群桩施工按分区顺序逐区进行,每个分区的群桩分若干分块由中心向四周打设。 另外在施工的同时,在群桩外围进行土体位移监测,制定监测应急预案,根据监测数据,动 态调整沉桩速率,或对深层隔离沟加以复搅,进一步确保邻近的地下建、构筑物或深基础的 安全。 本发明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采用分区隔离、分块释放的方式,将大面积群桩施工产生的挤土应力化整为零,使 得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群桩能够正常高效地进行施工,同时与位移监测相结合,进一步 有效确保邻近的既有建筑地下室或深基础安全。 (2)深层隔离沟采用原位切土搅拌的方法,施工工艺简便,不产生外排土方,对施 工场地影响小,吸收挤土应力的效果好,有效实现挤土敏感区预应力管桩群桩的高效施工。 (3)在采用深层隔离沟的基础上,仅需辅助性少量开设应力释放孔,对施工场地的 影响小,外排土方量少,不影响管桩施工效率及施工措施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项目总体平面图; 图2为将本发明挤土敏感区大面积挤土群桩的施工结构应用至本实施例项目中的示意 图; 图3为本实施例1区的施工顺序示意图。 标注说明:三层辅助用房1,单层超大展厅2,辅房基础桩3,展厅群桩4,深层隔离沟 5,应力释放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