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水体增氧领域,提供了一种大炮筒增氧机和大炮筒增氧机节能增氧的方法。大炮筒增氧机包括:风泵、曝气管、连接管,所述风泵驱使空气经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曝气管并经所述曝气管进入水体中,所述大炮筒增氧机还包括:推流泵,所述推流泵具有筒形外壳并在所述 全部
背景技术:
增氧机做为水产养殖业广泛使用之机械,其作用是增加水体含氧量并改善水质, 为水产养殖稳产增产之重器。从增氧机的现状来看,生产形成规模的增氧机技术含量不高, 增氧效果一般,特别是增氧机的高能耗一直是广大水产养殖户心头之痛。另一方面,部分增 氧机是通过改善水质间接增氧,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增氧作用,反而会造成水体泛氧,比较 有代表性的当属涌浪式增氧机。在养殖户之间更是流传“三开两不开”的增氧机开机方法, 即:“三开”指晴天中午可开增氧机,若阴天次日清晨开,碰连绵阴雨半夜开,“两不开”指傍 晚不要开增氧机,阴雨天中午不要开,由此可见现有增氧机增氧效果一般。 在节能方面多数厂家只是少作改善,推出以变频电动机作动力的增氧机,然节能 有限,其额定功率通常在1.5KW以上。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已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 展,水产养殖总量巨大并呈快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急需一种增氧高效并节能,使用简单 便于维护之增氧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增氧设备普遍存在耗能过高,增氧效果低的问题,发 明一种大炮筒增氧机和大炮筒增氧机节能增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炮筒增氧机,包括:风泵、曝气管、连接管,所述风泵驱使空气 经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曝气管并经所述曝气管进入水体中,所述大炮筒增氧机还包括: 推流泵,所述推流泵包括筒形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筒形外壳内的螺旋叶轮; 转接管,用于将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曝气管连通,所述转接管穿过所述筒形外壳并 固定在所述螺旋叶轮后方; 大水管,连接于所述筒形外壳的后端并向后延伸; 其中,所述曝气管固定在所述转接管的连接端子且位于所述大水管内并向后延 伸。 进一步的,所述大炮筒增氧机还包括电动机和降速变速机构,所述电动机为双轴 伸电动机并同时驱动所述风泵和所述降速变速机构,所述降速变速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螺 旋叶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轮包括轮毂和固定在所述轮毂上的单片叶片,所述螺旋叶 轮的螺距比区间为[0.5,1],所述螺距比为所述叶片的导边沿所述叶片的螺旋线旋转一周 的轴向长度与所述螺旋叶轮的直径之比。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轮包括轮毂和固定在所述轮毂上的单片叶片,所述螺旋叶 轮的螺距比区间为[0.5,0.75],所述螺距比为所述叶片的导边沿所述螺旋叶轮的螺旋线旋 3 CN 111587837 A 说 明 书 2/7 页 转一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螺旋叶轮的直径之比。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轴向投影面积等于盘面积,所述盘面积为所述叶片旋转所覆 盖的区域在轴向的投影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设备还包括水密舱,所述电动机和所述风泵固定在所述水密 舱内,所述降速变速机构固定在水密舱且其输出轴穿过所述水密舱与所述叶轮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流泵还包括滤水网架,所述滤水网架前端连接于所述水密舱且 其后端连接于所述筒形外壳,所述水体经所述滤水网架进入所述筒形外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大炮筒增氧机节能增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推流泵具有筒形外壳和螺旋叶轮,所述螺旋叶轮以低于200转/分钟旋转推水向后 流动形成水流; 大水管与所述筒形外壳后端连接并沿水流方向延伸,所述大水管引导所述水流向 后移动并在所述大水管的出水口向四周扩散; 在大水管内放置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沿水流方向延伸,所述曝气管向所述大水管 中的所述水流输入空气; 所述大水管内水流速度控制在小于1米/秒,所述曝气管的空气流量与所述大水管 的水流量体积比小于1:5。 本发明提供的大炮筒增氧机无论在节能降耗还是增氧效果上,相对于本领域现有 增氧设备,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 施方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大炮筒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筒形外壳作部分可视化 处理;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大炮筒增氧机的部分结构图,其中电动机、降速变速机构和 风泵所在的区域作可视化处理;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大炮筒增氧机螺旋叶轮及配合部件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4 CN 111587837 A 说 明 书 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