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以下配方原料及组分:氨基化石墨烯气凝胶、氯化锌、四氯化锡、氢氧化钠。该一种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氨基化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与Zn2 和Sn4 发生络合作用, 全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 携式电子产品中,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隔膜等组成, 正极和负极包括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可以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 子电极材料,嵌入和脱嵌锂离子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 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高容量的活性物质可以显著提 高锂离子电池的点容量,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类负极材料、无机非金属类负极材料和过渡金属 氧化物材料,其中锡基材料如SnO2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电压平台稳定、安全性良好、廉价 易得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活性物质,但是SnO2负极材料导 电性能较差,不利于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的传输,并且SnO2负极材料在锂离子脱嵌过 程中,很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大大影响了负极材料的实际电容量和电化学性能。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 材料及其制法,解决g-C3N4的可见光吸收波段较窄的问题,同时解决了g-C3N4的光生电子和 空穴很容易复合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 池负极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及组分:氨基化石墨烯气凝胶、氯化锌、四氯化锡、氢氧化钠,质 量比为0.5-4:10:20-22:60-90。 优选的,所述氨基化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方法如下: (1)向反应瓶中加入蒸馏水、氧化石墨烯和四乙烯五胺,置于超声分散仪中进行超 声分散处理,将溶液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并置于反应釜加热箱中,加热至160-200℃,反应 10-15h,将溶液过滤除去溶剂,固体产物使用蒸馏水和乙醇进行透析、洗涤、干燥和研磨过 程,制备得到氨基化石墨烯气凝胶。 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和四乙烯五胺的质量比为1:2-6。 优选的,所述超声分散仪包括超声器、超声器下方固定连接有超声探头、超声分散 仪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圈、超声分散仪下方固定连接底座、底座内部设置有升降架、升降架 活动链接有调节器、升降架上方固定连接有载物台、载物台上方设置有反应瓶。 优选的,所述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1)向反应瓶中加入蒸馏水溶剂、氨基化石墨烯气凝胶、氯化锌和四氯化锡,超声 分散均匀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40-80℃,匀速搅拌反应15-30h,再缓慢滴加氢氧化 3 CN 111554901 A 说 明 书 2/6 页 钠,进行陈化反应20-30h,过滤除去溶剂,使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固体产物,并充分干燥,制 备得到空心状纳米ZnSn(OH)6修饰石墨烯气凝胶。 (2)将空心状纳米ZnSn(OH)6修饰石墨烯气凝胶置于气氛电阻炉中,通入氮气和氧 气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0:0 .2-1,升温速率为5-10℃/min,升温至700-800℃,退火30- 60min,煅烧产物置于质量分数为30-50%的硝酸溶液中静置5-10h,过滤、洗涤并干燥,制备 得到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三)有益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一种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四乙烯五胺接枝氧化石墨 烯,制备得到比表面巨大的氨基化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大量的氨基和亚氨基与Zn2 和Sn4 发 生络合作用,通过氢氧化钠的刻蚀,使生成的空心状纳米ZnSn(OH)6均匀生长在氧化石墨烯 气凝胶的表面,空心状纳米ZnSn(OH)6作为牺牲模板,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制备得到纳米空心 SnO2修饰氧化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 该一种纳米空心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空心SnO2均匀负载在氧化 石墨烯的表面,有效减少了纳米SnO2的团聚,比表面积很大,可以暴露出大量的电化学活性 位点,并且空心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过程,提高了锂离子的扩散速率,抑制了负 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现象,并且石墨烯在纳米SnO2界面之间形成三维导电网络,提高了负极 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协调作用下提高了负极材料的电容量和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超声分散仪正面示意图; 图2是升降架放大示意图; 图3是升降架调节示意图。 1、超声分散仪;2、超声器;3、超声探头;4、加热圈;5、底座;6、升降架;7、调节器;8、 载物台;9、反应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