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露天矿山陡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具体涉及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的技术领域。一种露天矿山陡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位于边坡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植生袋,两个所述第一植生袋之间的边坡上铺设有钢丝网和藤本植物,所述钢丝网与边坡之间设有锚钉,所述 全部
背景技术:
现阶段针对露天矿山中坡度大于55°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是坡脚覆土,并在 其坡上种植藤本,若水源条件好,则采取预埋喷淋水管养护,若水源条件不好,则采用人工 洒水车养护。上述修复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1、土壤受自然风雨、地表径流水冲刷而容易流 失;2、土壤和营养物流失后,植物根系裸露、植物停滞生长甚至枯死,造成投资浪费;3、当矿 山地形复杂、地势高、台段多、高差大时,拟生态修复边坡种植植被区域铺设引水灌溉管道 受限,无法预埋喷淋水管养护。同时,因高差大,洒水车水管扬程受限,人工浇灌不到种植植 被区,导致土壤缺水结块、开裂,植被区域的植物根系无法及时补充水分,久而久之植物生 长缓慢或干枯而死,工程总体种植植物生长速度慢、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露天矿山陡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矿山 边坡无法留住土壤中的水分与营养物而导致植被枯死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露天矿山陡坡生态修复结构,包 括位于边坡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植生袋,两个所述第一植生袋之间的边坡上铺设有钢丝网和 藤本植物,所述钢丝网与边坡之间设有锚钉,所述边坡底部的植生袋下方铺设有营养土,所 述营养土上设有藤本植物,所述营养土一侧设有第二植生袋,所述第二植生袋一侧间隔设 有挡墙,所述挡墙与第二植生袋之间填充有耕植土,所述耕植土上设有植被。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本方案的生态修复结构中,借助边坡顶部和底部的第一 植生袋能够稳固边坡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土壤营养流失的问题;边坡上的钢丝网使 得边坡成一整体,进一步稳固了土地,同时借助藤本植物可借助钢丝网进行依附和生长,有 利于恢复边坡的锁水功能和生态系统;而边坡底部的第二植生袋和挡墙进一步有效的稳固 边坡底部的土地,并且借助营养土和耕植土为植被和藤本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大大 的提高了植被和藤本植物的存活率,从而为边坡构建一个循环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耕植土内设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穿设有吸水棉绳。借助蓄水箱 可实现雨水的收集,借助吸水棉绳可将蓄水箱内储存的水牵引至植物的根系处,便于植被 摄取水分,提高了植被的存活率。 进一步的,所述耕植土一侧设有截排水沟。借助截排水沟可在边坡汇水面大的情 况下及时排水,避免了土壤的流失以及植被发生烂根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采用柔性镀锌钢丝网或镀塑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为一个整 体。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钢丝网网面平整、结构坚固、以及整体性强;并且在钢丝网的局部裁 截或局部承受压力也不致发生松动现象,增强了本结构的稳定性。 3 CN 111593750 A 说 明 书 2/4 页 进一步的,所述挡墙可采用植生袋或石笼。 进一步的,所述修复结构包括如下的修复方法: S102、边坡处理:清除边坡坡面的危岩、浮石; S104、挂网处理:将钢丝网由下而上挂覆在S102中清理后的边坡上,并用锚钉将钢 丝网固定在边坡上,再将钢丝网两侧重叠并使其宽度不少于10cm,再在钢丝网一侧的边坡 上种植藤本植物; S106、平台清理:将边坡底部进行找平处理并形成平台,平台的左侧码放挡墙,挡 墙的高度不下于0.6m,挡墙右侧的平台上至边坡底部之间填充耕植土,并在平台右侧耕植 土上放置第二植生袋,挡墙与第二植生袋之间的耕植土上种植植被; S108、坡底处理:将S106的第二植生袋与边坡底部之间的耕植土上填充营养土,并 在营养土上放置第一植生袋以及种植藤本植物; S110、坡顶处理:在边坡的顶部放置第一植生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陡坡生态修复中 坡体水土流失和土壤营养流失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植物存活率及生长速度;2、本方案可以 收集雨水,有效解决陡坡生态修复中因施工场地受限、高差大植被养护缺水问题。下雨时对 地表雨水进行分流、自动储存,干旱时对土壤及时供水,缓解土壤缺水结块、开裂和植物死 亡。3、减少了工程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