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息中心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API接口封装调用,实现将各应用系统的消息数据传输给服务端消息中心;步骤S2、服务端消息中心接收各应用系统传输的消息数据,将消息数据交给消息处理链进行处理得到消息处理数据,将消息处理数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集成纳入到平台上,平台的功能和能力越来越完善和强 大,但随之也给应用系统的使用者(用户)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阻力。首先,从使用者角度来 看,平台的功能结构层次逐步加深,更多的功能需要使用者主动地去发现,同时功能结构层 次越深,给使用者带来的交互体验越差。其次,平台中每个应用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 的,如协同审批系统主要提供在线审批单据的工作流程化;选课系统主要提供任课教师发 布课程信息,学生参与选择;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主要提供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记录等。 由于每个系统的职责不同,系统的数据也被相互隔离,并产生数据孤岛;因此,如 何将重要的业务数据事件汇聚在一起,由平台统一管理和引导使用者及时处理数据是当前 亟需考虑和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息中心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解决现有各个应用系统因职责不同而产生的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将业务数据事件汇聚在一 起,由平台统一管理和引导使用者及时处理数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息中心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API接口封装调用,实现将各应用系统的消息数据传输给服务端消息 中心; 步骤S2、服务端消息中心接收各应用系统传输的消息数据,将消息数据交给消息 处理链进行处理得到消息处理数据,将消息处理数据推送给用户终端; 步骤S3、用户终端接收服务端消息中心推送的消息处理数据,并将消息处理数据 呈现在用户终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1、初始化及获取集成开发包入口API实例对象;具体包括:构建入口API实 例对象,设置API客户端的授权信息,获取消息数据的发送服务; 构建消息数据结构体;具体包括:创建消息数据工厂,设计消息数据的相关属性, 生成消息数据结构体; 调用API方法,将消息数据发送到服务端消息中心;具体包括:调用消息数据发送 API,查询消息数据的发送状态; 步骤S12、定义消息格式模板,所述消息格式模板的内容项包括必设项以及非必设 项,其中,必设项包括消息标题、消息正文、消息来源以及消息接收人列表,非必设项包括消 息副标题、消息图片地址、消息附加项列表、消息备注项列表、消息跳转地址以及消息操作 5 CN 111555955 A 说 明 书 2/18 页 按钮; 步骤S13、定义统一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数据传输方式至少包括RPC传输方式以 及HTTP POST传输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服务端消息中心接收各应用系统传输的消息数据,将消息数据放入到消 息队列中,生成消息数据的入列状态回执,并将消息数据的入列状态回执返回给对应的应 用系统; 通过消息队列消费线程持续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数据,将获取的消息数据交给 消息处理链进行处理得到消息处理数据,所述消息处理链由一组消息处理行为类组成; 步骤S22、本地消息中心通信注册,具体包括:与用户终端建立长连接通信机制,检 测长连接的有效性,维护双方长连接的心跳; 厂商消息中心接入,具体包括:根据终端硬件厂商提供的厂商消息中心接口,将厂 商消息中心接入到服务端消息中心; 消息推送,具体包括:消息推送程序先从本地消息中心通信注册表中查找用户终 端通信连接信息,且如果通信连接信息表明该连接有效,则直接将消息处理数据写入到该 连接中推送给用户终端;如果通信连接信息表明该连接无效,则根据通信连接信息中的厂 商类型字段,调用厂商消息中心接口将消息处理数据推送给厂商消息中心,再由厂商消息 中心将消息处理数据推送给自家的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将底层连接通信逻辑进行封装,提供API接口服务; 步骤S32、本地消息中心通信,具体包括:与服务端消息中心建立长连接通信,监听 服务端消息中心的推送事件,且在监听到服务端消息中心的推送事件后,将事件的消息处 理数据协议包解析成消息结构实体对象; 厂商内置消息通信,具体包括:与厂商消息中心进行对接,在本地消息中心通信断 开时,监听厂商消息中心推送的广播事件,且在监听到厂商消息中心的广播事件后,将广播 事件的消息处理数据协议包解析成消息结构实体对象; 步骤S33、根据消息结构实体对象中的消息来源和类型,由消息呈现程序将消息结 构实体对象映射为相应的消息应用场景实现类。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息中心实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消息接入模块、消 息服务模块以及消息接收模块; 所述消息接入模块,用于通过API接口封装调用,实现将各应用系统的消息数据传 输到服务端消息中心; 所述消息服务模块,用于服务端消息中心接收各应用系统传输的消息数据,将消 息数据交给消息处理链进行处理得到消息处理数据,将消息处理数据推送给用户终端; 所述消息接收模块,用于用户终端接收服务端消息中心推送的消息处理数据,并 将消息处理数据呈现在用户终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消息接入模块具体包括第一集成开发包单元、消息格式定义单元 以及数据传输单元; 所述第一集成开发包单元,用于初始化及获取集成开发包入口API实例对象;具体 6 CN 111555955 A 说 明 书 3/18 页 包括:构建入口API实例对象,设置API客户端的授权信息,获取消息数据的发送服务; 构建消息数据结构体;具体包括:创建消息数据工厂,设计消息数据的相关属性, 生成消息数据结构体; 调用API方法,将消息数据发送到服务端消息中心;具体包括:调用消息数据发送 API,查询消息数据的发送状态; 所述消息格式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消息格式模板,所述消息格式模板的内容项包 括必设项以及非必设项,其中,必设项包括消息标题、消息正文、消息来源以及消息接收人 列表,非必设项包括消息副标题、消息图片地址、消息附加项列表、消息备注项列表、消息跳 转地址以及消息操作按钮;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定义统一的数据传输方式,所述数据传输方式至少包括 RPC传输方式以及HTTP POST传输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消息服务模块具体包括消息流入处理单元以及消息流出处理单 元; 所述消息流入处理单元,用于服务端消息中心接收各应用系统传输的消息数据, 将消息数据放入到消息队列中,生成消息数据的入列状态回执,并将消息数据的入列状态 回执返回给对应的应用系统; 通过消息队列消费线程持续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数据,将获取的消息数据交给 消息处理链进行处理得到消息处理数据,所述消息处理链由一组消息处理行为类组成; 所述消息流出处理单元,用于本地消息中心通信注册,具体包括:与用户终端建立 长连接通信机制,检测长连接的有效性,维护双方长连接的心跳; 厂商消息中心接入,具体包括:根据终端硬件厂商提供的厂商消息中心接口,将厂 商消息中心接入到服务端消息中心; 消息推送,具体包括:消息推送程序先从本地消息中心通信注册表中查找用户终 端通信连接信息,且如果通信连接信息表明该连接有效,则直接将消息处理数据写入到该 连接中推送给用户终端;如果通信连接信息表明该连接无效,则根据通信连接信息中的厂 商类型字段,调用厂商消息中心接口将消息处理数据推送给厂商消息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消息接收模块具体包括第二集成开发包单元、消息通信单元以及 消息呈现单元; 所述第二集成开发包单元,用于将底层连接通信逻辑进行封装,提供API接口服 务; 所述消息通信单元,用于本地消息中心通信,具体包括:与服务端消息中心建立长 连接通信,监听服务端消息中心的推送事件,且在监听到服务端消息中心的推送事件后,将 事件的消息处理数据协议包解析成消息结构实体对象; 厂商内置消息通信,具体包括:与厂商消息中心进行对接,在本地消息中心通信断 开时,监听厂商消息中心推送的广播事件,且在监听到厂商消息中心的广播事件后,将广播 事件的消息处理数据协议包解析成消息结构实体对象; 所述消息呈现单元,用于根据消息结构实体对象中的消息来源和类型,由消息呈 现程序将消息结构实体对象映射为相应的消息应用场景实现类。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 7 CN 111555955 A 说 明 书 4/18 页 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 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将各应用系统的核心待办(等待用户处理)数据、通知提醒、后台处理反馈等 行为汇聚起来,并按照应用系统进行消息分类、标签化,最终抽象成消息数据推送给用户。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各个应用系统因职责不同而产生的数据 孤岛问题,很好的实现了将各业务数据事件汇聚在一起,并由平台统一管理和引导使用者 及时处理数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功能可以总结为三个:汇集、处理和推送;其中,汇集 涉及的是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对接,本发明通过提供简单明了的API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的 开发人员能够快速的发起接口调用,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数据的汇集;处理为服务端消息中 心的内部流程,本发明通过采用消息队列来接收各类应用系统传输的消息数据,能够提高 数据流入的吞吐量、提升应用系统的并发量和响应速度,同时将厂商消息中心接入到服务 端消息中心,能够提高消息数据的到达率;推送是将消息处理数据推送给用户终端,本发明 通过集成厂商内置消息通信,并通过厂商内置消息通信与各个厂商做对接,能够提供系统 推送的稳定性,提高消息到达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