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行作业用呼吸面罩,包括呼吸面罩本体和鼻腔压力单元,呼吸面罩本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气孔,且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管的连接体;鼻腔压力单元包括气囊,气囊设置于呼吸面罩本体内侧且位于鼻翼两侧,气囊通过密封管路与气泵连接,呼吸面罩本体 全部
背景技术:
飞行员驾驶飞机或作业机正常飞行时,增压坐舱内气体环境的压力较舱外高空环 境大气压力为高,其高出部分称“余压”,如果座舱结构由于工程技术或作战等原因突然发 生破损,座舱内的气体迅速向舱外流出,这种快速的气压降低称为“迅速减压”或爆炸减压。 迅速减压对人体的影响按其发生顺序及性质分为两类:1.减压瞬间,由于座舱压 力迅速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物理性影响,如含气空腔器官(胃肠道、肺、中耳腔、鼻窦等)中 的气体体积突然膨胀、压力升高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等;2.减压过程完成后,在高空继续停留 期间,还可能有高空缺氧、低气压及寒冷的影响。所以,飞行员在作业中佩戴呼吸面罩,该面 罩连接氧气源,以补充氧气供给人体所需。 在需要升高或降低高度飞行的过程中伴随压力降低或升高的大气环境,此时,为 了缓解气压变化可通过吞咽口水的动作缓解中耳腔不适,但是在迅速增压过程中,通过吞 咽口水的动作缓解中耳腔不适是无法奏效的,此时必须通过手动的捏鼻鼓气法达到调节中 耳腔压力的目的。所以,实践中,飞行员在减压或增压过程中,需要一手摘掉面罩,另一手捏 鼻鼓气,以完成中耳腔压力调节的过程,此时,双手完成摘面罩、捏鼻子之余,无法高效、准 确地完成其他作业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行作业用呼吸面罩,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 题,飞行员无需摘下面罩即可进行捏鼻鼓气的操作,实现中耳腔压力的调节;且可以适用于 不同鼻型的飞行员,具有适用性强、高效、准确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作业用呼吸面罩, 包括呼吸面罩本体和鼻腔压力单元,所述呼吸面罩本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带,所 述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插接固定于头盔两侧的卡槽内,所述呼吸面罩本体的前表面上 设置有气孔,且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管的连接体;所述鼻腔压力单元包括气 囊,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呼吸面罩本体内侧且位于鼻翼两侧,所述气囊通过密封管路与气 泵连接,所述呼吸面罩本体外侧安装有用于启动所述气泵充气的开关按钮。 优选的,所述气囊共包括四个囊腔,四个囊腔分两组对称的位于鼻翼两侧,各个囊 腔内侧壁上预制有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分别与飞行员操作平台的控制中心和所述开 关按钮电联接。 优选的,各气囊的外侧还设置有泄压阀,当飞行员完成中耳腔压力调节后,手动按 压所述泄压阀对气囊进行放气。 优选的,所述气囊为具有弹性的透明气囊,各气囊上抵触人体鼻翼的位置设置有 红外图像识别传感器,所述红外图像识别传感器与飞行员操作平台的控制中心中预制的红 3 CN 111569290 A 说 明 书 2/3 页 外数据分析单元信号链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数据分析单元将分析结果传送至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根据 所得分析数据中的压力值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相比较,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 值增大至分析数据所得压力值时,所述气泵停止工作。 优选的,所述呼吸面罩本体的的外罩边缘处包裹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用于与人 体面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为松紧绷带;所述呼吸面罩本体的前表面上设置的气孔为单 向出气气孔。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飞行作业用呼吸面罩,通过在呼吸面罩上增加鼻腔压力单元,将呼吸 面罩与捏鼻鼓气合二为一,无需飞行员在驾驶飞机途中需要将面罩摘掉才能进行捏鼻鼓 气; 通过红外图像识别传感器,对不同鼻部大小进行图像识别,并将识别信息通过数 据分析来控制气囊中的气体压力,从而实现针对不同鼻部情况的飞行员施加使气囊处于不 同的捏鼻状态,进而使得该呼吸面罩的可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飞行作业用呼吸面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呼吸面罩正面示意图; 图3为呼吸面罩内侧示意图; 其中,1呼吸面罩本体;2连接体;3氧气管;4软胶垫;5气孔;6连接带;7开关按钮;8 密封管路;9鼻腔压力单元;10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