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方法,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与水中的氯发生显色反应来测定水中含有的多形态氯的含量,该方法包括将定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DPD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装入容器中制成预制管备用,称取碘化钾固体备用,将采集的水样与  全部
背景技术:
为确保符合国家安全卫生要求,避免发生水媒传染病,在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 活废水、中水和污水再生景观用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中需要添加消毒剂,以消灭活水中的致 病微生物。由于含氯消毒剂氧化性高、杀菌能力强,且性价比较高,因此含氯消毒剂(如次氯 酸钠)在国内水处理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在不同的废水处理工艺阶段,含氯消毒剂的使用量需要进行较好的控制。用量低 会造成消毒效果不理想,用量过高且工艺参数控制不好又会造成残留,使排水中的总余氯 超标。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则消毒接触池的接触 时间≥1.5h,消毒接触池出口余氯大于6.5  mg/L。因此,有效地检测和控制总余氯含量并达 到工艺要求在水处理中至关重要。 目前,对水中总余氯的测定多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它与 氯反应可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在515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 废水中的总余氯的含量。该方法需要将检测样品带进实验室,然而在检测过程及废液的处 理环节,均可能造成高致病性传染病毒的携带和传播。同时,消毒及防护环节会使整个检测 过程用时较长,不利于工艺参数的及时调整。而一些商品化的检测试纸虽然也可测定水中 总余氯,但试纸法目前尚无标准方法支持,需要开展与其他原理标准方法的对比和验证实 验,方法的精确度、偏差等特性指标是否满足定量要求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检测 过程用时较长,不利于工艺参数及时调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 方法,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与水中的氯发生显色反应来测定水中含有的多形态 氯的含量,将磷酸盐缓冲溶液、DPD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制成预制管备用,将碘化钾 固体密封避光保存备用,将采集的水样与磷酸盐缓冲溶液、DPD溶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及碘化钾固体混合,通过观察混合液是否显色判断水样中总余氯的浓度是否达标。 上述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预制管:配制磷酸盐缓冲溶液,取适量装入第一个容器中制成预制管A,密 封保存;配制DPD溶液,取适量装入第二个容器中制成预制管B;配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取适量装入第三个容器中制成预制管C;同时称取适量的碘化钾固体,密封避光保存; S2、采集水样,将预制管B中的DPD溶液、碘化钾固体和水样依次加入预制管A中,摇 匀,放置; S3、将预制管C中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加入到预制管A中,摇匀,放置,观察预制 3 CN 111610184 A 说 明 书 2/3 页 管A中溶液,如果预制管A中溶液呈现红色,则水样中总余氯的浓度大于或等于6.5mg/L,则 表明达到标准;如果预制管A中溶液呈现无色,则水样中总余氯的浓度小于6.5mg/L,则未达 到标准,需要继续向水中加入含氯消毒剂,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溶液呈现红色为止。 优选地,上述预制管A为透明容器,上述预制管B、预制管C均为棕色容器。 优选地,上述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为2.5~3.1mmol/L范围时,其对应的溶 液体积在2.95~3.66mL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方法,通过将磷酸 盐缓冲液、DPD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分别提前制备成为预制管,同时提前称量好碘化 钾固体密封避光保存,可将这些试剂携带到现场,与采集的水样进行显色反应,从而判断水 中的氯含量是否达到标准,实现了快速检测水中余氯含量,便于及时调整工艺参数,适用于 突发状况或紧急情况下的现场检测,可有效地控制并避免水质检测过程中致病微生物的扩 散传播。 本发明提供的水中总余氯的半定量检测方法,预制管便于携带、易于冷链保存运 输,操作简单、快捷,半定量结果直观、可靠,可以在现场使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