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菌株,得到菌液;(2)将步骤(1)得到的菌液进行离心,取菌泥接种到PBS缓冲液中,接种过程向PBS缓冲液中充氮气;(3)称取单体加入步骤(2)接种菌泥后的PBS缓冲液中  全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细胞表面修饰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现有的细胞表面修饰技 术主要有无机材料与聚合物修饰。无机材料修饰主要有在细胞表面修饰铁硫化物、纳米金 属等,虽然易于合成,但是可控性差;而聚合物修饰大多是在聚合物表面涂覆海藻酸钠、壳 聚糖等,虽然可以保护细胞,但是功能性差。 王锦山博士提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活性可 控自由基聚合。这是一种以简单的有机卤化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卤原子载体,通 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可逆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对聚合反应的控 制。ATRP反应的单体种类广泛,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很好的可控性,可制备大分子引发剂, 分子设计能力强,如能够合成嵌段、梳状、星型、梯度和超支化等形态的聚合物。 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被广泛应用 于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的平面基材和某些功能性生物材料,如自组装多肽、蛋白质、病毒等, 以增强其物理化学性能。其中,表面引发的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SI-ARGET  ATRP)技术以其低浓度的自由基和对聚合物结构的精确控制,使得该技术在活 细胞上得到应用。据报道,Choi等人在酵母细胞表面合成了保护性聚多巴胺(PD)层,以作为 自由基清除剂并保护ATRP中的酵母细胞。但是,铜离子对于这些基于活细胞的ATRP反应都 是至关重要的。而铜离子作为重金属,其存在的毒性和可能的污染更多地阻碍了它们的实 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活细胞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和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生物-聚合物杂合体,微生物表面广泛分布的外膜蛋白如细胞色 素C,含有大量血红素,本发明以细胞色素C作为金属催化蛋白酶(ATRPase),在细胞表面进 行原位ARGET-ATRP反应,血红素或其衍生物充当了ATRPase的催化中心,进而可以催化包括 ARGET-ATRP在内的无铜添加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降低了铜离子对细胞的毒性和可能存 在的污染。本发明在常温水溶液中合成微生物/聚合物杂合体系,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 环境友好。另外,微生物可以规模化培养,因此,可以大批量制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菌株,得到菌液; (2)添加细胞催化剂:将步骤(1)得到的菌液进行离心,取菌泥接种到PBS缓冲液 中,接种过程向PBS缓冲液中充氮气; (3)添加单体:称取单体加入步骤(2)接种菌泥后的PBS缓冲液中,持续向PBS缓冲 3 CN 111549074 A 说 明 书 2/7 页 液中充氮气; (4)添加还原剂:取配制好的抗坏血酸溶液加入步骤(3)含有单体并接种菌泥后的 PBS缓冲液中,持续向PBS缓冲液中充氮气; (5)添加引发剂:向步骤(4)的PBS缓冲液中加入引发剂,密封,并置于摇床中培养, 培养后经离心、洗涤、重悬,获得微生物-聚合物杂合体系。 上述方案中,步骤(1)中的微生物与培养基的接种体积比为:0.05:100~0.8:100。 上述方案中,步骤(2)所述PBS缓冲液为Na2HPO4·12H2O  1.44g/L、KH2PO4  0.24g/L、 NaCl  8g/L和KCl  0.2g/L,pH=7.4。 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PBS缓冲液体积为3-10mL。 上述方案中,步骤(2)所述离心的条件为3000-7000rpm,时间5min。 上述方案中,步骤(2)所述PBS缓冲液中接种的微生物终浓度达到OD600值为0.5~5 时停止接种。 上述方案中,步骤(3)所述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钠或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 所述PBS缓冲液中加入的单体终浓度为0.1M。 上述方案中,步骤(4)所述无氧水由超纯水煮沸后通氮气30min后制得,所述抗坏 血酸溶液的浓度为1M;所述PBS缓冲液中抗坏血酸溶液的终浓度为10mM。 上述方案中,步骤(5)所述引发剂为α-溴异丁酰溴; 所述反应缓冲液中引发剂终浓度为1mM; 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时间30min-5h,转速150-250rpm,温度10~40℃;所述离心的 转速为2000~8000rpm,时间为2~10min; 所述洗涤是用新鲜的PBS缓冲液进行清洗。 上述方案中,步骤(1)所述微生物为真菌、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分别以 酵母、大肠杆菌或芽孢杆菌为例。 当所述微生物为真菌时,以酵母为例: 1)配制YPD培养基和PBS缓冲液,然后将酵母细胞接种到YPD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 得菌液; 2)取适量PBS缓冲液置于反应瓶中,并开始向缓冲液中充氮气; 3)将步骤1)得到的菌液进行离心,取菌泥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PBS缓冲液中,当缓 冲液中酵母细胞的终浓度达到一定OD600值时,停止接种菌泥; 4)称取一定质量的单体甲基丙烯酸钠(SMA),加入步骤2)接种菌泥后的反应缓冲 液中; 5)用无氧水配制抗坏血酸溶液,取抗坏血酸溶液加入步骤3)含有单体并接种菌泥 后的反应缓冲液中,继续向缓冲液中充氮气; 6)向步骤4)的反应缓冲液中加入引发剂α-溴异丁酰溴(BIBB),立即盖上反应瓶 盖,置于摇床中培养,培养后经离心、洗涤、重悬,获得酵母细胞-聚甲基丙烯酸钠杂合体系。 7)将酵母细胞换成不同微生物菌株,重复上述步骤2)、3)、4)、5)、6),获得不同菌 株-聚甲基丙烯酸钠杂合体系。 优选的,步骤1)所述YPD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20g/L,酵母提取物10g/L,葡萄糖 20g/L,pH=7。 4 CN 111549074 A 说 明 书 3/7 页 优选的,步骤1)所述酵母细胞的培养条件是温度30℃、震荡转数180rpm、培养时间 是12~20h。 优选的,步骤1)所述酵母细胞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购自中 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编号2.3965。 优选的,步骤1)所述YPD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与YPD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00~ 0.8:100。 优选的,步骤2)所述向缓冲液中充氮气时间40min-1h,贯穿整个实验过程。 优选的,步骤3)所述反应缓冲液中酵母细胞终浓度达到OD600值为0.5~5。 优选的,步骤7)所述不同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例,CGMCC编号1.12883;革兰氏阳性菌,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 例,CGMCC编号1.3358,均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优选的,步骤7)所述菌株均用LB培养基培养,L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 提取物5g/L、氯化钠5g/L、pH=7;LB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与LB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100~ 0.8:100;菌株的培养条件是温度37℃、震荡转数180rpm、培养时间是10-15h。 一种根据所述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的微生物-聚合物杂合体 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活细胞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c-ATRP)方法,首次提出 采用含天然铁血红素的蛋白催化ARGET-ATRP,即细胞中的金属蛋白代替铜离子作为催化剂 进行ATRP反应,降低了铜离子对细胞的毒性和可能存在的污染。 (2)本发明提出的活细胞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c-ATRP)方法既可用于真 菌(以酵母细胞为例),也可以用于革兰氏阴性菌(以模式菌株大肠杆菌为例)和革兰氏阳性 菌(以模式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为例),具有普适性。 (3)本发明提出的活细胞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c-ATRP)方法,可以在常 温水溶液中进行,方法更简单,反应条件更温和,对环境更加友好,并且可大批量制备微生 物-聚合物杂合体系。 (4)本发明提出的活细胞无铜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c-ATRP)方法具有高细胞 相容性,表明c-ATRP在生物技术的广阔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的酵母细胞-聚甲基丙烯酸钠杂合体系的单体转化曲线。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酵母细胞-聚甲基丙烯酸钠杂合体系的SEM电镜图。 图3为实施例1、6制备的酵母细胞-聚甲基丙烯酸钠杂合体系的Zeta电位。 图4为实施例1、7、8对酵母细胞活性影响对比图。 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酵母细胞-聚甲基丙烯酸钠杂合体系的流式细胞仪结果。 图6中实施例1、9、10制备的微生物-聚合物杂合体系的单体转化率对比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