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式甘薯裸苗自动有序分苗装置,由振动装置、分苗装置和喂苗装置组成,分苗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入苗端和出苗端,振动装置和喂苗装置分别位于分苗装置的入苗端和出苗端。振动装置通过可调节连杆与分苗装置相连可带动其振动,分苗装置通过结构特征的不断 全部
背景技术:
甘薯属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我国甘薯产量 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600万公顷,约占世界的65%,年产量为8500万吨, 约占世界的80%。我国虽是甘薯生产大国,但其机械化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全程机械化率仅 为24%,甘薯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甘薯种植规模的进一步 扩大,影响了甘薯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甘薯移栽以剪拔苗后裸苗栽插为主,一 般采用人工移栽和半自动化机械移栽方式。半自动化机械移栽虽然能提高移栽速度,减轻 农民劳动强度,但由于采用两人一行人工分苗送苗,与手工移栽作业相比,增加了用工量, 单行移栽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有限,三行以上同时移栽时生产效率才有较大提高,但又不 能适应我国甘薯小地块、小户生产的特点。由于分苗技术的限制,全自动甘薯移栽机还没有 出现。 申请号为201210460627.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藜蒿扦插机的分苗取苗装置,但 藜蒿苗秆为裸秆,既无根须也无枝叶,与甘薯裸苗的物理性状差异较大,不适于甘薯裸苗自 动分苗。 申请号为201410195060.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作物裸苗分苗装置,该发明采用 夹苗器将大葱裸苗从苗箱取出,但不能解决薯苗间彼此纠缠,自动取苗时容易伤苗带苗。 甘薯裸苗“软、柔、细”的个体特征与群体缠绕特性,制约了甘薯裸苗自动分苗技术 的发展,新近出现的作物裸苗自动分苗技术,还不成熟,且苗株自身物理机械特性与薯苗差 别很大,不能用于薯苗的自动分苗。本发明针对甘薯裸苗的特有形状及物理特性,通过对分 苗装置形状、结构的创新设计,有效克服薯苗分苗无序问题,解决了薯苗群体纠缠,促进薯 苗在重力与振动激励的作用下完成渐次有序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突破现有裸苗作物自动分苗技术的限制,提供一种振动式甘薯 裸苗自动有序分苗装置,通过分苗装置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辅以振动激励与皮带隔送的 分苗方法,有效克服薯苗分苗过程中出现的无序、纠缠等问题,实现单株薯苗渐次有序分 离,为甘薯裸苗自动化移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一种振动式甘薯裸苗自动有序分苗装置,由振动装置、分苗装置和喂苗装置组成, 分苗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入苗端和出苗端,振动装置和喂苗装置分别位于分苗装置的入苗 端和出苗端; 所述振动装置设有振动箱,在振动箱内安装有电机、联轴器、螺旋锥齿轮换向器, 所述螺旋锥齿轮换向器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在振动箱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螺旋锥齿轮换向 4 CN 111567196 A 说 明 书 2/5 页 器输出轴相连的转轮,在转轮上偏心转动连接有一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分苗装置转动连 接以带动分苗装置进行振动; 分苗装置设有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上面安装有一倾斜角度可调的分苗台,所述分 苗台出苗端的下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竖立的铰接板转动连接,且所述分苗台入苗端的两侧 与可调节连杆转动连接,在入苗端和出苗端之间的分苗台上表面设置有压板,压板通过角 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分苗台侧板上,压板靠近入苗端的一侧在甘薯裸苗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 凸点板和皱褶状隔板,压板靠近出苗端的一侧在甘薯裸苗传输方向上依次设有改向滑板和 分苗器,在改向滑板上设置有若干折弯板,折弯板为两个互成夹角的边且两边的交汇点朝 向所述压板,分苗器设有若干平行于侧板的分苗槽,掉落到凸点板上的甘薯裸苗在不断振 动的分苗装置中,先经过皱褶状隔板与压板,再经过折弯板有序定向滑落至分苗器的各分 苗槽中; 喂苗装置设有传送带机构,传送带的运转方向与分苗槽相垂直且在传送带的表面 平行设置有分隔板。 进一步的,螺旋锥齿轮换向器设置有两个同轴的输出轴,且这两个输出轴通过连 接轴分别与振动箱两侧的转轮相连。 进一步的,可调节连杆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由杆套和插入杆套内的插杆构成,且 杆套和插杆均设置一排螺孔。 进一步的,改向滑板靠近出苗端的一侧设置有槽口板,槽口板设有横槽,且改向滑 板下表面设有耳板; 在支撑板和分苗台之间还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由两个铰接的短杆构成,且 这两个短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板中部上表面铰接板和耳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板底部四角设有阻尼弹簧减振器。 进一步的,角度调节装置由角度调节盘和固定在角度调节盘其中一端面中部的T 型卡扣构成; 压板通过角度调节装置上的T型卡扣安装在皱褶状隔板上方的两个侧板之间,与 皱褶状隔板形成楔型落苗通道; 角度调节盘设有一圈位于T型卡扣外围的通孔,通过角度调节盘上的通孔以及侧 板上定位孔进行压板的角度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分苗器由安装在分苗台底板上的多块平行布置的分苗板构成,各 分苗板由圆孔板、半圆管和条状梯形板焊接而成,圆孔板焊接在条状梯形板的一端,半圆管 焊接在条状梯形板的上表面,相邻两块分苗板与底板形成所述分苗槽; 所述圆孔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槽口板上。 进一步的,通过改变分苗板的安装位置,使相邻分苗板的间距在5mm—10mm范围内 可调。 进一步的,分苗台整体呈U型,凸点板、皱褶状隔板与改向滑板焊接在侧板上,在两 侧板之间垂直焊接固定有若干位于所述分苗器正上方的条形板,条形板和多块分苗板及底 板之间通过双头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喂苗装置安装在一滚筒架上,在滚筒架两端设置有电动滚筒和改 向滚筒,电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 5 CN 111567196 A 说 明 书 3/5 页 本发明分苗装置设计巧妙,分苗方法新颖,采用本发明后,可以实现甘薯裸苗自动 分苗,从而为实现甘薯裸苗全自动移栽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于其它作物裸苗的自动分离 也具有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振动式甘薯裸苗自动有序分苗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振动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分苗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喂苗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改向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分苗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振动箱、2.电机、3.联轴器、4.螺旋锥齿轮换向器、5.连接轴、6.凸点板、7. 侧板、8.皱褶状隔板、9.压板、10.改向滑板、10-1.折弯板、10-2.滑板、10-3.槽口板、10-4. 耳板、11.分苗器、11-1.圆孔板、11-2.半圆管、11-3.梯形板、12.条形板、13.底板、14.电动 滚筒、15.滚筒架、16.改向滚筒、17.传送带、18.铰接板、19.支撑臂、20.角度调节装置、20- 1 .角度调节盘、20-2.T型卡扣、21.阻尼弹簧减振器、22.支撑板、23.可调节连杆、23-1 .杆 套、23-2.插杆、24.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