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相器及包括所述移相器的电调天线,所述移相器包括调节附件,调节附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移相器的输入阻抗的调节部。通过调节部在移相器内增加一个附加电容或电感参数,从而影响端口的输入阻抗,进而影响端口的驻波,从而实现通过调节附件调节端口驻波的 全部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的部署,用户对高速数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所 以现代移动通信正向着多频多模方向发展。由于可用站点资源的获取却越来越难而且站点 对周围环境的融入性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使得集成度更高的多频天线及网络融合天线成为 基站天线未来的发展方向。 移相器为多频天线中的重要部件,以通过移相器的调节来实现多频天线的传输多 个频段的信号。但是,目前大多数情况是移相器的端口驻波不合格,需要对其端口驻波进行 调试。现有技术中,调试移相器的端口驻波时,一般通过在移相器各端口人工加减焊点锡 量,来调试驻波的量级,调试之后,再返回测试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 Modulation, PIM),PIM如有问题,则维修完后在复测PIM,造成驻波调试时间成几何倍数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相器以及电调天线,旨在提供一种简单方便、且不需要重复测 试阵列PIM的方案,减少驻波调试时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相器,所述移相器包括腔体、金属带线以及调节附 件,所述金属带线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附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调 节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调节部部分或者全 部与所述金属带线相对,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金属带线相对的部分在所述金属带线上的正投 影位于所述金属带线上,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移相器的输入阻抗。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移相器内增加一个调节附件,所述调节附件包括能够影响 端口的输入阻抗的调节部。具体的,所述调节部能够在所述移相器内增加一个附加电容或 电感,通过所述附加参数从而影响端口的输入阻抗,从而实现通过所述调节附件调节端口 驻波的目的。进一步的,由于所述调节附件具有一定的固定结构,为成型件,相较于现有技 术中人工加减焊锡量的方式,所述调节附件的表面精度较高,存在的表面缺陷较少,因而不 会影响PIM,使得在完成端口驻波调节后,不需要复测PIM,进而减少驻波调试时间。 本申请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所述调节部可相对所述金属带线移动以 调节所述移相器的输入阻抗。 本申请中,在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前,相对金属带线移动所述调节部,以改变所 述调节部与所述金属带线的相对位置、相对面积或者金属带线与调节部之间的距离等,从 而会改变所述调节部在所述移相器内增加的附加电容的大小,从而改变所述移相器各端口 的驻波。因此,通过在所述调节附件在与腔体固定前,沿着所述金属带线进行移动,同时对 移相器端口的驻波进行监测,当所述调节部移动至所述移相器的端口的驻波达到最佳状态 时,将所述调节附件的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以使得所述调节部固定于使得所述移相器 4 CN 111600099 A 说 明 书 2/11 页 的端口驻波处于最佳状态的位置。并且,对于不同的移相器,能够调节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 移相器内的不同位置,以调节每个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均处于最佳状态。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金属带线间隔设 置;或者,所述调节部为介质板,所述介质板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金属带线上或与所述金属 带线间隔设置。所述介质板为介电常数与空气不同的介电材料形成。 当所述调节部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金属带线之间具有间隙时,所述金属 片与所述金属带线以及位于金属片与金属带线之间的介质形成附加电容,从而影响移相器 的端口的输入阻抗;当所述调节部为介质板时,通过所述介质板能够改变腔体内介质的介 电常数,以改变腔体内的介质板所对应位置的电容,即相当于在所述腔体内的介质板所对 应的位置增加附加电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调试孔,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调节 部连接,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调试孔内;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之 前,调节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在所述调试孔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调节部相对所 述金属带线移动。所述调节部位于所述金属带线的不同位置产生的附加电容的大小会发生 变化,通过带动所述调节部相对金属带线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对移相器的端口驻波进行调 节。当所述调节部移动至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为最佳状态时,将所述调节附件的固定部 与腔体固定,使得调节部相对于金属带线的位置固定,以将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调整至 最佳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试孔具有一定的宽度,所述调试孔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调试孔的 延伸方向垂直,使得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之前也可以在所述调试孔的宽度方向上移 动,以使得所述固定部能够带动所述调节部相对金属带线沿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移动、垂 直于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移动或者在靠近或远离金属带线的方向上运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试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固定 部的第二端在所述调试孔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 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调节部对应于金属带线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由于金属带线上传输 的射频信号的周期性,使得当所述调节部对应于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时,调节部在所述腔体内形成的附加参数的大小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而通过移动所述 调节部对应于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移相器的输入阻抗,进而调整所述移 相器的端口驻波。其中,所述调节部可以为金属片也可以为介质板。 另一实施例中,设有所述调试孔的所述侧壁所在平面与所述金属带线所在平面平 行,所述调试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在所述 调试孔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调节部垂直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移动。本实施 例中,通过固定部带动所述调节部垂直所述金属带线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所述调节 部与金属带线的相对面积,从而调整所述调节部带来附加电容的大小的变化,以调节移相 器的输入阻抗,进而调整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其中,所述调节部可以为金属片也可以为 介质板。 其中,所述调试孔用于将所述调节部装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穿过 所述调试孔伸出所述腔体。所述调试孔的大小大于所述调节部的大小,所述调节部可通过 所述调试孔能够穿入所述腔体内。当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合格时,得到移相器中可以没 5 CN 111600099 A 说 明 书 3/11 页 有所述调节附件;当检测到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不合格时,能够将所述调节部通过所述 调试孔能够穿入所述腔体内,以调整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通过将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 调节部的一端通过所述调试孔伸出所述腔体,便于控制所述固定部沿所述调试孔移动。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 金属带线所在平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前通过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调节部相 对所述金属带线旋转。通过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调节部相对所述金属带线旋转,从而 使得调节部相对位于金属带线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改变所述调节部带来的附加电容的大 小,调节移相器的输入阻抗,进而调整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 金属带线的宽度。由于调节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金属带线的 宽度,使得当所述调节部旋转至与金属带线交叉的位置时,调节部与金属带线的相对面积 会不断变化,从而能够在改变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金属带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相 对面积也会发生变化,进而能够更容易的改变附加参数的大小。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金属 带线间隔;所述金属弹片包括固定区以及与所述固定区连接的活动区,所述金属弹片包括 固定区以及与所述固定区连接的活动区,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相对固定前所述活动区与 所述金属带线之间的距离可调。通过改变所述金属弹片的活动区与所述金属带线之间的距 离,能够调整所述调节部的带来的附加电容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本申请中,在所述固定部与 所述腔体固定前,先沿所述调试孔移动所述调节附件,以使所述调节部相对于所述金属带 线位于合适的位置,并与所述金属带线之间具有合适的相对面积,再调整所述活动区与金 属带线的距离,对附加电容的大小进行进一步的微调,直至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位于较 佳的状态后,在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上连接有一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腔体 的腔壁抵持于所述金属弹片的活动区,调节所述螺钉旋入所述腔体腔壁内的深度以调整所 述自由端与所述金属带线的距离。当调节所述自由端与所述金属带线的距离达到所需的位 置时,能够直接将所述螺钉腔壁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弹片的活动区与金属带线的 位置固定。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腔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开孔,多个 所述开孔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开孔内设有所述调节附件;所述调节附件为介质块,所述 介质块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多个所述开孔中设置的所述调节附件的数量,由于所述调节 附件为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的介质块,使得不同数量的调节附件伸入所述腔体 内,所述调节附件带来的介电常数的变化会不一样,进而使得调节附件带来的附加电容的 大小也不一样。即通过改变伸入所述腔体内的端口的调节附件的数量,从而改变调节附件 带来的附加电容的大小,直至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处于最佳的状态。 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附件的部分通过所述开孔伸入所述腔体内,伸入所述腔体 的部分所述调节附件为所述调节部。通过调整多个所述开孔中插入的所述调节附件的数 量,调整设于所述腔体内的调节部的体积,从而改变调节部带来的附加电容的大小,以调节 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 6 CN 111600099 A 说 明 书 4/11 页 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还包括信号输入端子以及信号输出端子,所述信号输 入端子及所述信号输出端子分别对应有一个所述开孔,且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对应的开孔 的轴向投影位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上,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对应的开孔的轴向投影位于所 述信号输出端子上。由于现有技术的移相器对应于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的位置设 置有开孔,通过将调节附件设于与所述信号输入端子及信号输出端子对应的开孔中,能够 实现移相器端口驻波调节的同时,不需要另外在移相器的腔体的腔壁上设开孔,以减少制 作工序。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上延伸设有开路线,所述开路线远离 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调节部为介电材料形成,所述调节部从所述自由端套 设于所述开路线上,且所述开路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调节部的长度;所述腔体的腔壁上 设有调试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调节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固定前沿所述调试孔 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调节部相对所述开路线移动。通过带动所述调节部相对于所 述开路线移动,能够改变所述开路线与所述调节部的相对面积,从而实现附加电容的改变。 当附加电容改变至所述移相器的端口驻波位于较佳状态时,将所述调节附件的固定部与腔 体固定,即使得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开路线的位置固定,使得移相器的端口驻波保持在该较 佳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调天线,所述电调天线包括辐射单元及所述移相 器,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移相器连接,所述移相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经所述辐射单元辐射 出去。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 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述电调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述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述移相器的在平行于金属带线所在平面的截面位置的局部示意 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相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移相器在平行于金属带线所在平面的截面位置的局部示 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的一方向的局部结构透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的移相器的另一方向的局部结构透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在平行于金属带线所在平面的截面位置的局 部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的一方向的局部结构透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相器在平行于金属带线所在平面的截面位置的局 7 CN 111600099 A 说 明 书 5/11 页 部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