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抑制吹扫停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并且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吸附罐(30)经由蒸气通路(20)导入在燃料箱(14)中产生的蒸气,并且将含有蒸气和经由大气通路(21)导入的空气的吹扫气体经由吹扫通路(22)向发动机(12)的进气通路(16)吹 全部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吸附罐。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附罐中, 在吹扫口与大气口之间设有绕过吸附室的局部的旁路通路。在旁路通路设有开闭阀,该开 闭阀在吹扫时的气体的流速超过了规定值的状态下使旁路通路的流量比例增加。因而,若 在吹扫时开闭阀开阀,则使气体向旁路流路流动,通过吸附罐的内部的气体的流动的比例 减少。由此,吹扫时的吸附罐中的压力损失减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10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附罐,开闭阀为闭阀的状态,直到吹扫时的气体的流速 超过规定值为止。因此,仅来自大气口侧的吸附构件的因蒸气脱离而被冷却了的吹扫气体 向作为蒸发燃料的蒸气(例如,汽油蒸气)的浓度较高的一侧的箱口侧的吸附室流动,因而 箱口侧的吸附构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较低。另外,在开闭阀开阀时,利用通过了大气口侧的 吸附室的气体与通过了旁路通路的气体的合流提高了流速的气体通过吹扫口侧的吸附室。 因此,吹扫口侧的吸附室的吸附构件被急剧冷却,因而吹扫口侧的吸附构件的蒸气的脱离 效率下降。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抑制吹扫停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 并且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经由蒸气通路导入 在燃料箱中产生的蒸气,并且将含有所述蒸气和经由大气通路导入的空气的吹扫气体经由 吹扫通路向内燃机的进气通路吹扫,其中,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吸附通路,该吸附通路 串联地具有未收纳能够使所述蒸气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构件的至少三个空气室和设于相邻 的两空气室之间并且收纳有能够使所述蒸气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构件的多个吸附室,在所述 吸附通路的一端侧的空气室连接有所述蒸气通路,在所述吸附通路的另一端侧的空气室连 接有所述大气通路,在从所述蒸气通路侧起第二个所述空气室连接有所述吹扫通路,从所 述蒸气通路侧起第一个所述空气室和位于比连接了所述吹扫通路的所述空气室靠所述大 气通路侧的位置的空气室经由旁路通路连接,在所述旁路通路设有吹扫时开阀的开闭阀。 根据第1技术方案,吹扫停止中开闭阀闭阀。因此,在燃料箱中产生的蒸气在吸附 通路中自蒸气通路侧向大气通路侧串联地流动,由此被多个吸附室的吸附构件依次吸附。 4 CN 111594354 A 说 明 书 2/11 页 由此,能够抑制吹扫停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另外,若在吹扫时开闭阀开阀,则经由大 气通路导入的空气(外部气体)在自大气通路侧向吹扫通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大气通路侧 的至少一个吸附室。另一方面,空气在经由旁路通路自蒸气通路侧向吹扫通路流动的过程 中通过蒸气通路侧的至少一个吸附室。即,经由大气通路导入的空气并列地向大气通路侧 的至少一个吸附室和蒸气通路侧的至少一个吸附室流动。由此,能够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 脱离效率。因而,能够抑制吹扫停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并且能够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 脱离效率。 第2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三个空气室 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室具有和与该空气室连通的所述吸附室的内部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的 内部形状。 根据第2技术方案,能够使气体自至少三个空气室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室向与该空 气室连通的吸附室的流动或气体向其相反方向的流动均匀化。 第3技术方案在第1或2技术方案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由具有连接所述 蒸气通路的箱口、连接所述吹扫通路的吹扫口以及连接所述大气通路的大气口的吸附罐壳 体形成有所述吸附通路,所述旁路通路和所述开闭阀与所述吸附罐壳体一体化。 根据第3技术方案,将吸附罐壳体搭载于车辆,并在吸附罐壳体的箱口连接蒸气通 路、在吹扫口连接吹扫通路以及在大气口连接大气通路即可。因而,与将吸附罐壳体、旁路 通路以及开闭阀分别地搭载于车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向车辆的搭载 性。 第4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经由蒸气通路导入 在燃料箱中产生的蒸气,并且将含有所述蒸气和经由大气通路导入的空气的吹扫气体经由 吹扫通路向内燃机的进气通路吹扫,其中,该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箱侧吸附通路,该箱侧 吸附通路串联地具有未收纳能够使所述蒸气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构件的至少两个空气室和 设于相邻的两空气室之间并且收纳有能够使所述蒸气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构件的吸附室,该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具备大气侧吸附通路,该大气侧吸附通路串联地具有未收纳能够使所述 蒸气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构件的至少两个空气室和设于相邻的两空气室之间并且收纳有能 够使所述蒸气吸附和脱离的吸附构件的吸附室,在所述箱侧吸附通路的一端侧的空气室连 接有所述蒸气通路,在所述大气侧吸附通路的一端侧的空气室连接有所述大气通路,所述 箱侧吸附通路的另一端侧的空气室和所述大气侧吸附通路的另一端侧的空气室经由连接 通路连接,在所述连接通路连接有所述吹扫通路,从所述蒸气通路侧起第一个所述空气室 和所述大气侧吸附通路的位于比连接了所述连接通路的所述空气室靠所述大气通路侧的 位置的空气室经由旁路通路连接,在所述旁路通路设有吹扫时开阀的开闭阀。 根据第4技术方案,吹扫停止中开闭阀闭阀。因此,在燃料箱中产生的蒸气在箱侧 吸附通路、连接通路以及大气侧吸附通路中自蒸气通路侧向大气通路侧串联地流动,由此 被多个吸附室的吸附构件依次吸附。由此,能够抑制吹扫停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另 外,若在吹扫时开闭阀开阀,则经由大气通路导入的空气(外部气体)于在大气侧吸附通路 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一个吸附室。另一方面,空气在经由旁路通路而在箱侧吸附通路中 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一个吸附室。即,经由大气通路导入的空气并列地向大气侧吸附通 路和箱侧吸附通路流动。由此,能够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因而,能够抑制吹扫停 5 CN 111594354 A 说 明 书 3/11 页 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并且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 第5技术方案在第4技术方案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至少四个空气室 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室具有和与该空气室连通的所述吸附室的内部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的 内部形状。 根据第5技术方案,能够使气体自至少四个空气室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室向与该空 气室连通的吸附室的流动或气体向其相反方向的流动均匀化。 第6技术方案在第4或5技术方案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由具有连接所述 蒸气通路的箱口、连接所述连接通路的连接通路用口以及连接所述旁路通路的旁路通路用 口的箱侧吸附罐壳体形成有所述箱侧吸附通路,所述箱侧吸附罐壳体配置于所述燃料箱 内。 根据第6技术方案,在箱侧吸附罐壳体的箱口连接蒸气通路、在连接通路用口连接 连接通路以及在旁路通路用口连接旁路通路即可。因而,能够提高箱侧吸附罐壳体向燃料 箱的搭载性。另外,箱侧吸附罐壳体内的吸附构件被因内燃机的排热等而升温的燃料箱内 的燃料温度加热,因此,能够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另外,在将存储于加油站等的 地下储罐的低温的新燃料向燃料箱供油时,箱侧吸附罐壳体内的吸附构件被新燃料冷却, 因此能够提高供油时的蒸气的吸附效率。 第7技术方案在第6技术方案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箱侧吸附罐壳体 一体地设于所述燃料箱的盖构件。 根据第7技术方案,能够利用盖构件将箱侧吸附罐壳体容易地搭载于燃料箱。 第8技术方案在第4~7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基础上,由具有连 接所述连接通路的连接通路用口、连接所述大气通路的大气口以及连接所述旁路通路的旁 路通路用口的大气侧吸附罐壳体形成有所述大气侧吸附通路。 根据第8技术方案,将大气侧吸附罐壳体搭载于车辆,并在连接通路用口连接连接 通路、在大气口连接大气通路以及在旁路通路用口连接旁路通路即可。因而,能够提高大气 侧吸附罐壳体向车辆的搭载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吹扫停止中的蒸气向大气的放出并且能够 提高吹扫时的蒸气的脱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蒸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6 CN 111594354 A 说 明 书 4/11 页 12、发动机(内燃机);14、燃料箱;16、进气通路;20、蒸气通路;21、大气通路;22、吹 扫通路;30、吸附罐(蒸发燃料处理装置);32、吸附罐壳体;32a、吸附通路;33、箱口;34、大气 口;35、吹扫口;36、旁路通路;37、开闭阀;41、第1空气室;42、第2空气室;43、第3空气室;44、 第4空气室;50、吸附构件;51、第1吸附室;52、第2吸附室;53、第3吸附室;62、盖构件;130、吸 附罐(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32、吸附罐壳体;132a、吸附通路;133、箱口;134、大气口;135、 吹扫口;136、旁路通路;137、开闭阀;141、第1空气室;142、第2空气室;143、第3空气室;144、 第4空气室;145、第5空气室;151、第1吸附室;152、第2吸附室;153、第3吸附室;154、第4吸附 室;230、吸附罐;233、箱口;236、旁路通路;237、开闭阀;241、第1空气室;243、第3空气室; 244、第4空气室;245、第5空气室;251、第1吸附室;252、第2吸附室;253、第3吸附室;254、第4 吸附室;270、连接通路;A232、大气侧吸附罐壳体;A232a、大气侧吸附通路;A238、旁路通路 用口;A239、连接通路用口;T232、箱侧吸附罐壳体;T232a、箱侧吸附通路;T238、旁路通路用 口;T239、连接通路用口;T242、箱侧第2空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