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诱导型水生生物采集及水体净化装置,包括通过锚固绳连接为整体结构的诱导型人工鱼巢和底层生物采集装置;所述诱导型人工鱼巢包括:上层模块,其包括浮岛模块、水生植物和上部框架;下层模块,其包括下部框架、粘性卵附着模块和粘性卵附着基质;着生硅藻附 全部
背景技术:
梯级水电大坝的修建,对江河流域造成了阻隔,使河流片段化、水库化,由此带来 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重大。与此同时,还存在过度捕捞、水 环境污染、河道采砂等影响因素,导致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栖息地环境丧失或破坏,进 而导致水生生物资源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呈急剧衰退的趋势。因此,针对以鱼类为代表的 水生生物调查监测、水生生物栖息地构建,以及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涉水工程环境影响 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的重点研究方向。 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繁殖习性,大多数鱼类产漂流性卵、粘沉性卵等,针对产漂 流性卵的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时,采用现有的调查网具弶网、浅Ⅰ型圆锥形浮游生物网等采集 效果较好,能够满足调查的需要。针对沉性鱼卵资源采集和调查,目前采用的方法有地拖网 法、挖掘法等,然而在江河中上游等大部分河段的河道地形起伏较大、底质粒径较大,采用 底拖网法可操作性不强,且采集时容易对采集到的鱼卵造成破坏;采用挖掘法时,由于水深 和流速的原因,实际操作也有较大的难度,且采集效果不理想。因而,两种采集沉性鱼卵的 方法难以满足调查的需要。 产粘性卵的鱼类繁殖时受精卵需要粘附于水生植物或树木的根须上完成胚胎发 育过程。由于受涉水工程建设、水库蓄水活动的干扰,部分自然河段的近岸带、滨水带的水 生植物数量急剧减少,使水体环境中产粘性卵的产卵场所严重不足,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且在粘性鱼卵的调查研究中,样品采集及计数往往受鱼卵附着载体的影响,对其资源量的 评估不够准确。 针对部分采砂严重、底质以大颗粒卵石或块石、底质为岩石的河段,在调查和采集 底栖动物时,采用彼得逊采泥器或箱式采泥器等现有采集方法往往采集效果不理想,难以 采集到底栖生物样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诱导型水生生物采集及水体净化装置,其实现对粘附性 鱼卵、粘沉性鱼卵、着生硅藻、底栖动物的诱导式采集,同时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诱导型水生生物采集及 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导型人工鱼巢和底层生物采集装置,所述诱导型人工鱼 巢与所述底层生物采集装置通过锚固绳连接为整体结构; 所述诱导型人工鱼巢包括: 上层模块,其包括浮岛模块、水生植物和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为方体结构,所 述浮岛模块由浮体材料制成且恰好绑扎于所述上部框架的内部,所述水生植物移栽于所述 4 CN 111567458 A 说 明 书 2/8 页 浮岛模块中,所述浮岛模块的浮力设置为始终保证诱导型人工鱼巢浮于水面; 下层模块,其包括下部框架、粘性卵附着模块和粘性卵附着基质,所述下部框架为 方体结构且上层和下层设置有水平网格状的钢筋网格,所述粘性卵附着模块设置于所述下 部框架内部且在每个钢筋网格的节点处均竖直设置一个,所述粘性卵附着模块包括中心的 固定杆和沿固定杆纵向和环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根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朝下朝外倾斜设 置,所述粘性卵附着基质为纺织布料且在所述辅助杆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下部框架和上 部框架上下连接为一体形成方体结构; 着生硅藻附着板,其为一对且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的两侧; 所述底层生物采集装置包括: 上壳体,其为呈贝壳状的曲面壳体,所述上壳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上壳 体前端为后端向前渐缩形成的圆头形,所述上壳体的两侧为类方形; 下壳体,其为方体结构,所述下壳体的上开口与所述上壳体的下开口可拆卸连接 后无缝闭合,所述上壳体的前端与下壳体通过连接铰铰接,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配重块,所 述下壳体上开口边沿设置有多个钢片形成网格状,所述下壳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砂砾 层和固定卵石、活动卵石,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后端均设置有导流叶片。 优选的是,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通过绑扎四条边的中心位置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是,所述锚固绳包括4根连接绳和5根承重绳,4根连接绳的上端分别固定于 所述下部框架底部的四个角处,5根承重绳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为一体,4根连接绳的下端 均与其中1根承重绳的另一个端部通过锁扣环连接,另外4根承重绳的另一个端部分别连接 至所述上壳体上设置的四个起吊环上。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杆通过近封闭的挂钩挂于钢筋网格的节点上。 优选的是,连接至起吊环上的4根承重绳上固定有仿生水草。 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前端的底部设置有锚固齿。 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的上开口与所述上壳体的下开口通过螺栓连接后无缝闭 合,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具有螺孔的板,通过螺栓配合于 螺孔内连接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 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的上开口与所述上壳体的下开口通过一对侧面的一对连接 机构连接后无缝闭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固定块,其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侧面且所述固定块的下底面紧贴上壳体的下开口 面,所述固定块上表面还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对滑轨; 第一铰接板,其位于所述固定块上表面,所述第一铰接板具有竖直的通孔; 连接板,其与所述第一铰接板在长度方向上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板下底面具有与 一对滑轨配合的一对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不脱离地配合,所述连接板长度方向的自 由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沿连接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一对滑 槽; 第二铰接板,其也位于所述固定块上表面,所述第二铰接板也具有竖直的通孔; 滑移板,其与所述第二铰接板在长度方向上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板长度方向 的自由端具有一对向外延伸的滑移块,所述滑移板配合于所述连接板的凹槽内,一对滑移 块配合于一对滑槽内并可沿一对滑槽自由移动; 5 CN 111567458 A 说 明 书 3/8 页 连接块,其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侧面且所述连接块的上顶面紧贴下壳体的上开口 面,所述连接块具有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固定块上下相对设置,其中,滑移 板与连接板配合长度最长时,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恰好转动为竖直紧贴固定块和连接 块侧面,且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的通孔与连接块上的通孔恰好对应连通; 辅助块,其为一对且对称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两侧,所述辅助块固定于所述下壳体 侧面,所述辅助块具有与所述连接块通孔相对应的水平通孔,通孔内穿插有水平的连接杆, 所述辅助块下底面向上凹陷形成贯通水平通孔的竖直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侧壁具有一对水 平向外凹陷的限位槽; 浮力柱,其由浮力材料制成,所述浮力柱侧壁具有一对限位杆,所述浮力柱配合于 所述贯通孔内,一对限位杆限位于一对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杆紧贴限位槽上顶面时,所述浮 力柱上端位于贯通孔内。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装置主要包括诱导型人工鱼巢、底层生物采集装置两部分组成,通过 锚固绳连接,形成一种可适应不同水深、不同流速情况下河道的水生生物监测采集、水体净 化和水生生物栖息地构建进行多样性恢复的有机整体。 2、本发明的装置各部分结构均可以拆卸,实现方便组装以及方便样品采集等。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部框架的钢筋网格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层生物采集装置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底层生物采集装置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底层生物采集装置填充底质的水平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底层生物采集装置填充底质的垂直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连接机构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固定块上表面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上部框架,102、浮岛模块,103、水生植物,201、下部框架,202、粘性卵附着模 块,203、粘性卵附着基质,301、着生硅藻附着板,401、连接绳,402、承重绳,403、锁扣环, 404、仿生水草,501、上壳体,502、下壳体,503、圆孔,504、起吊环,505、螺栓,506、连接铰, 507、配重块,508、钢片,509、砂砾层,510、固定卵石,511、活动卵石,512、锚固齿,513、导流 叶片,601、固定块,602、第一铰接板,603、连接板,604、凹槽,605、第二铰接板,606、滑移板, 607、滑移块,608、连接块,609、辅助块,610、连接杆,611、限位槽,612、浮力柱,613、限位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