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方法及布置结构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结构,属于变电站风雪防治的技术领域,包括变电站场地,所述变电站场地在冬季的主导风向上平行布置有第一道挡雪格栅和第二道挡雪格栅,且各道挡雪格栅根据变电站场地的围墙外形布置;所述第二道挡雪格栅沿主导风向一侧  全部
背景技术:
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  象,又 称风雪流,简称吹雪,俗称白毛风。当风速较高,一般为-4~5m/s时,  积雪被风吹起,在风 夹雪粒流动过程中,遇到地形或地物的障碍,就会使雪粒  堆积下来,这个过程就是风吹雪。 其发生主要是气候、地形、地势等因素综合  影响的结果。风吹雪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大量的雪、障碍物和能使雪粒  运行的风。降雪和积雪是风吹雪的物质来源,风是风吹雪的 动力,它决定着风  吹雪的发展方向和运动规律,当穿过雪源的风速达到一定数值时,沿雪 表面呈  水平与垂直运动的微小旋涡群把雪粒卷入气流,在地面或近地气层中运行。为  了 便于使用和观测,往往采用的起动风速是地面以上一米高处的风速。影响雪  粒起动的因子 较多,既与积雪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积雪密度、雪粒粒径、积  雪深度、硬度等)有关,又与 太阳辐射、气温、地温、地面粗糙度等有关。达  到起动风速后才形成风吹雪。风吹雪堆积形 态多种多样,如雪檐、雪堤、雪丘、  雪舌、波浪式雪堆等,风吹雪形成的积雪深度能够达到一 般积雪深度3~8倍,  积雪容易引发多种灾害。 风吹雪对变电站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狂风吹来大量雪粒,形成半米、1米、甚至2、3米的雪堆,将电气设  备、表计、端子 箱、动力箱等掩埋,严重影响变电站正常的运行维护; 2、风吹雪形成的雪堆有的高达数米,导致电气设备对雪堆的带电距离小于  最小 安全净距,形成安全隐患; 3、风吹雪形成的雪堆往往堆积于站区大门或建筑物等处,物资和车辆不方  便进 入站区,严重影响运行人员冬季生活。 阿勒泰750KV变电站作为将大规模清洁能源送出的枢纽变电站,处于新疆  九大风 区之一的额尔齐斯河河谷风区,冬季风吹雪事故尤其严重。该区域投运 的变电站,在风吹 雪严重的时节,常有站区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等  设备、站区大门被积雪掩埋的情 况。风吹雪已经严重威胁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  运行。因此,开展750KV变电站风吹雪灾害防 治研究对于提高变电站抗风吹雪 能力,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目前已有的风吹雪防治办法主要集中于公路、铁路。经实践证明,防雪林、  下导风 板、挡雪墙、防雪栅等措施均对公路风吹雪有一定效果,但公路狭窄细  长,风吹雪防治只要 防治住十几米宽度的路面即可,而变电站长宽达到三四百  米,防护面积较大。变电站风吹 雪防治的办法及措施应基于工程的实际需要,  设置防雪设施,变电站挡雪设施的高度和防 护范围与变电站大小、风吹雪的风  速、积雪厚度、雪粒直径、积雪密度、地面粗糙度有密切 关系。 3 CN 111576952 A 说 明 书 2/6 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750kV 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方法及布置结构以达到对变电站的风吹雪  灾害进行有效防 治的,且能够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方  法,该 布置方法包括: 将变电站场地在避开风吹雪严重的地区进行选址; 根据变电站场地在冬季的主导风向,在变电站场地的背风一侧平行布置两  道挡 雪格栅,依次为第一道挡雪格栅和第二道挡雪格栅,并确保第一道挡雪格  栅和第二道挡雪 格栅根据变电站场地的围墙外形布置; 在第二道挡雪格栅沿主导风向的背风一侧布置防雪林,该防雪林采用乔灌  结构 的行带式造林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挡雪格栅和第二道挡雪格栅的布置方式如下: 变电站场地的围墙与第一道挡雪格栅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道挡雪格栅与第  二道 挡雪格栅之间的间距且间距在35m-45m之间; 第一道挡雪格栅的透风率为20%-30%,第二道挡雪格栅的透风率为  40%-60%; 第一道挡雪格栅和第二道挡雪格栅在主导风向的逆时针90°为上侧挡雪格  栅,在 主导风向的顺时针90°一侧为下侧挡雪格栅;所述上侧挡雪格栅的高度  为4.5m-5.5m,下侧 挡雪格栅的高度为3.5m-4.5m。 进一步地,变电站场地的围墙与第一道挡雪格栅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道挡  雪格 栅与第二道挡雪格栅之间的间距且该间距为40m;第一道挡雪格栅的透风  率采用25%,第 二道挡雪格栅的透风率采用为50%;上侧挡雪格栅的高度为5m,  下侧挡雪格栅的高度为 4m,以实现能够同时兼顾阻雪和防风性能。 进一步地,在变电站场地的围墙周围布置铲雪通道,且在变电站场地的背  风面一 侧布置积雪堆放区,将积雪堆放区通过引道与铲雪通道连通,以方便积  雪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乔灌结构的行带式造林配置采用为:以六行为一林带且各  个林带 之间的间距为30m;其中,以乔木四行组成乔木林带,以灌木两行组成  灌木林带,以对防治 风吹雪灾害产生的积极效果。 进一步地,将乔木林带布置在靠近主导风向的背风一侧且株行间距为  3mx3m;将 灌木林带布置在靠近主导风向的来风一侧且株行间距为1mx2m。 进一步地,选用杨树和沙枣树作为乔木林带的主载树种,且杨树与沙枣树 间隔种 植;选用沙棘、红柳或柠条作为灌木林带的主载树种,可适应不同的环  境下对防雪林的配 置。 进一步地,在防雪林平行布置多排所述林带,各排林带的长度不短于与其  对应的 挡雪格栅所在部分的长度,以结合挡雪格栅达到最佳的防风雪效果。 进一步地,对变电站场地内的低压电容器、低压电抗器及站用变均采用高  位布置 方式且高度范围为3m-4m,以避免风吹雪堆积导致带电距离不够;对变 电站场地内的主变 和750KV高抗在朝向主导风向的一侧设置防火墙,利用防火  墙阻挡降低风吹雪对其掩埋影 响。 4 CN 111576952 A 说 明 书 3/6 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结构,该布置结  构采用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方法实施而 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方法及布置结  构,其 通过在变电站场地的主导风向方式上依次布置挡雪格栅和防雪林,在针  对变电站场地地 形下作适应性改进,通过挡雪格栅与防雪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风雪防治,能够为风吹雪灾 害严重地区的变电站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有较  为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可极大提升风 吹雪灾害严重地区750KV变电站运行可  靠性、稳定性,降低风吹雪灾害发生时设备受损、供 电中断可能性,使电力稳  定持续供应得以实现,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结构的总平示 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在另一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注如下: 1-林带,2-第一道挡雪格栅,3-第二道挡雪格栅,4-铲雪通道,5-主变,  6-750KV高 抗,7-防火墙,8-低压无功设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