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汽车半轴加热结构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汽车半轴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线圈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管上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加热线圈管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所述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上均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本发明,通过两进两出的冷却水通入方式,  全部
背景技术:
汽车半轴的毛坯锻造过程中很重要的是法兰盘的成形,这就需要对毛坯端部进行 加热使得毛坯具有较好的塑性。毛坯加热一般都是通过感应加热线圈来完成,如申请号 CN201820947046.8中公布的感应加热装置,但是,往往存在着以下缺陷:1:用于冷却加热线 圈的冷却水为单进单出形式即加热线圈一端进水一端出水,加热线圈的冷却效果远远不能 满足,易损坏,更换较为频繁,工业化生产水平低,2:在人工夹料、送料进行加热时,加热线 圈因毛坯碰撞等缘故容易发生损坏,进一步降低了工业化生产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半轴加热结构,通过两进两出的 冷却水通入方式,提高加热线圈管的冷却效率,降低加热线圈管的更换频率,提高汽车半轴 的制造工业化水平。 一种汽车半轴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线圈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管上的进水管与 出水管;所述加热线圈管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所述第一 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上均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本技术方案中,改变冷却水通入 方式,设置两组进、出水管,形成两进两出的冷却水通入方式,提高加热线圈的冷却效率,降 低加热线圈的更换频率,提高汽车半轴的制造工业化水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具有相互连接的封闭端。通过封闭 端使得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形成相互独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水不会相互 干涉,保证冷却效率。 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管的内部设置有防撞管,所述加热线圈管的外部设置有防 撞管安装架。设置防撞管,在人工夹料、送料进行加热时,将毛坯送至防撞管中,防止毛坯与 加热线圈管碰撞,提高加热线圈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加热线圈管的更换频率,进一步提高汽 车半轴的制造工业化水平。 优选的,所述防撞管为碳化硅管。碳化硅管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耐高温、耐 腐蚀、抗热抗震性好,使用寿命长,更换频率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半轴的制造工业化 水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的外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伸入到所述 加热线圈管中的径向调节阀杆、用于安装所述径向调节阀杆的具有内腔的阀杆座、和所述 阀杆座相连接的并贴合于所述碳化硅管外表面的热传导部,所述内腔中充满液态水以及热 膨胀颗粒,所述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的内侧均还设置有和所述加热线圈管连接 并连通的阀块安装座,所述阀块安装座中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设置有伸入到所述加热 线圈管中并抵住于所述径向调节阀杆的阀块,所述滑槽中还设置有和所述阀块连接的连接 3 CN 111545702 A 说 明 书 2/3 页 弹簧。该设置,毛坯在加热时,内腔中的热膨胀颗粒以及液态水直接利用传递过来的热量, 分别发生膨胀以及汽化,内腔中的压力变大,推动调节阀杆运动,促使控制阀块渐渐退出第 一线圈管段或第二线圈管道,通道面积增大,水流量增大,加大对加热线圈管的冷却,而当 毛坯加热完成并取出后,随着阀杆座的冷却,内部的热膨胀颗粒体积缩小,气态水冷却,内 腔中的压力变小,阀块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逐渐复位,调节阀杆在阀块的作用下亦逐渐复 位,通道面积减小,水流量减小。该设置,利用了热膨胀颗粒以及液态水,实现对阀块的控 制,达到控制第一线圈管段以及第二线圈管道中冷却水流量的目的,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 用,达到更为健康的绿色生产,且无须设置额外的电气控制结构来控制阀块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阀块安装座上套接有内置隔热棉的外套体,所述内置隔热棉包裹住 所述阀块安装座。通过具有隔热效果的外套体,防止碳化硅管的热量大幅传递到阀块安装 座,进而防止滑槽中气压的大幅变化,防止大幅度影响到阀块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径向调节阀杆之远离阀块的端部为球状受力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两进两出的冷却水通入方式,提高加热线圈管的冷却效率,降低加热线圈管的 更换频率,提高汽车半轴的制造工业化水平; 2、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更为健康的绿色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半轴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第一线圈管段与第二线圈管道连接处的结构简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半轴加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阀块安装座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