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涉及增亮阻隔膜领域,包括液晶面板、偏光片、增亮膜、量子点膜以及导光板,液晶面板厚度为1‑1.3mm,偏光片厚度为1mm,偏光片安装于液晶面板一表面,增亮膜厚度为20‑50μm,量子点膜膜厚为300‑400μm,导光板厚度为4mm,  全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量子点背光技术作为液晶显示技术新的突破,受到广泛业内人士的关注, 经过多年研究学者的付出,开发出嵌入量子点的光学薄膜,并成功应用于LCD背光源,其阻 隔膜的增亮是目前科学界所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阻隔膜色域不够饱满、光源雾化能力低、光扩散性能弱以及发光效率低等 不足,传统的阻隔膜性能已经无法满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 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现有的阻隔膜色域不够 饱满、光源雾化能力低、光扩散性能弱以及发光效率低等不足,传统的阻隔膜性能已经无法 满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液晶 面板、偏光片、增亮膜、量子点膜以及导光板,所述液晶面板厚度为1-1.3mm,所述偏光片厚 度为1mm,所述偏光片安装于液晶面板一表面,所述增亮膜厚度为20-50μm,所述量子点膜膜 厚为300-400μm,所述导光板厚度为4mm。 优选地,所述液晶面板可视角度为180°,对比度为700:1。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一表面涂覆压敏胶,所述压敏胶厚度为100μm。 优选地,所述增亮膜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增亮膜材料制备过程为:将丙烯酸与 9,9-双[4-(2-羟乙氧基)苯基]芴按照1:1.25的比例缓缓加入反应釜中,边加边搅拌,反应 温度为20-30℃,得到丙烯酸树脂单体,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涂覆在高分子胶黏剂上,将丙烯 酸树脂单体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烘培,烘培温度为80-180℃,烘焙时间为3h,烘培后将其在室 温下自然冷却,得到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在20℃时折射率为1.50-1.51。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扩散层、高阻隔膜以及量子点膜发光层,若干所述高阻 隔膜分别安装于与量子点膜发光层两表面,所述扩散层安装在高阻隔膜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扩散层厚度为5μm,雾度值为62%,具有光扩散性能。 优选地,所述高阻隔膜水蒸气透过率为10-2-10-4g/m2·day,透光率为95%,黄度值 小于1。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膜发光层材料为CdSe/  CdS,所述量子点膜发光层的配制过程 为:将CdSe/  CdS通过分散筛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聚合物中,所述环氧树脂聚合物包括甲基 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光引发剂,通过刮刀式涂布机将有CdSe/  CdS分散的环氧树脂聚合物涂 布于阻隔膜之间,通过UV固化和热固化配合完成得到量子点膜发光层。 3 CN 111610664 A 说 明 书 2/4 页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导光匀度为93%-9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偏光片,可以实现饱满色域的目的;通过设置增亮层,可以实现增 加发光效率的目的;通过设置量子点膜发光层增加光源雾化能力以及光扩散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背光模组;110、液晶面板;120、偏光片;130、增亮膜;140、量子点膜; 141、扩散层;142、高阻隔膜;143、量子点膜发光层;150、导光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