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雷接地系统,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插接有中杆柱,所述中杆柱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移动空腔,所述外壳体上向远离所述外壳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有若干分支柱,所述移动空腔内设置有若干分支导流丝,若干所述分支导流丝分别通过所述分支柱向所述外壳 全部
背景技术:
变电站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规的变电站是固定的,其建设、 安装及调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实中,变电站可能因各种自然或认为因素而遭到 破坏,从而导致电网瘫痪,为尽快恢复变电站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移动式变电站来代 替常规变电站恢复供电,以满足工业或生活用电。 专利号为CN107634464A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变电站,该移动式变电站包括作为移动 平台的高压变电车和中压配电车,高压变电车上设有110kV高压组合电器、主变压器和变压 器智能控制柜,110kV高压组合电器的进线侧可通过架空或电缆与高压线路连接,在中压配 电车上设置有用于中压开关柜和二次设备安装的预制舱,二次设备在二次设备安装架上沿 上下方向排列,由于变电所需要的电气设备被安装车体上,且移动变电站移动与广阔的户 外,容易遭受雷击,为此有效可靠的接地系统不仅能够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 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接地系统中,接地网位于地下,因此电气设备接地时,必须通过接地引下线与接 地网相连接,实现可靠接地。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导电金属直接与接地网相连接,采用这种措 施,容易出现达不到故障电流防护要求,且地下水容易从接地引出处渗出,达不到接地设计 要求,除此之外,仅采用导电金属与接地网接触,散流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雷接地系统,通过外壳体对中杆柱进行有效保护, 减少中杆柱的腐蚀,由外壳体内侧向外壳体外侧延伸设置的若干分支导流丝有效提高了中 杆柱的散流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接地系统通过导电金属与接地网接触而导致的散 流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雷接地系统,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插接有中杆柱,所述中杆柱与所述 外壳体之间留设有移动空腔,所述外壳体上朝远离所述中杆柱的方向延伸设置有若干分支 柱;所述移动空腔内设置有若干分支导流丝,各所述分支导流丝分别通过对应的各所述分 支柱向所述外壳体外扩散; 所述中杆柱上套装有止水环,所述止水环靠近所述外壳体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分支 导流丝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分支导流丝的一端设置有围绕所述中杆柱的锁扣环,所述分支导流 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分支柱并设置有闭塞环。 可选的,所述止水环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靠近所述外壳体的一侧端面上安装 有延伸至所述移动空腔内的长支柱以及短支柱;所述长支柱远离所述绝缘环的一端,连接 3 CN 111585203 A 说 明 书 2/5 页 有套装在所述中杆柱上的下托环;所述短支柱远离所述绝缘环的一端,设置有套装在所述 中杆柱上的上压环;所述锁扣环叠放在所述上压环和所述下托环之间。 可选的,所述绝缘环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回弹装置; 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绝缘环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凹槽腔,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同心 设置的外旋环以及内限位环,所述外旋环以及所述内限位环设于所述绝缘环靠近所述外壳 体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外旋环与所述内限位环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凹槽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 弹簧远离所述凹槽腔的一端嵌装在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的,所述弹簧与所述凹槽腔同心设置,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绝缘环一端的外 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旋环面向所述限位槽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 螺纹。 可选的,所述绝缘环靠近所述外壳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同心设置的止水 环;所述止水环和所述中杆柱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止水环的高度与呈正比。 可选的,所述锁扣环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中杆柱上,所述闭塞环远离所述分支柱 的一端呈圆锥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分支柱内填充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支导流丝相 匹配的穿刺孔。 可选的,所述移动空腔内填充有石墨层,所述中杆柱为纯铜材质,所述外壳体远离 所述移动空腔的一侧设置有镀锌层。 可选的,所述分支柱远离所述中杆柱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绝缘环的一侧倾斜延伸。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中杆柱外侧包裹设置有外壳体,且在中杆柱靠近地面的一侧套装有 止水环,通过止水环有效避免地下水沿中杆柱的插接位置渗出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接 地系统的安全性能,此外,通过中杆柱外侧包裹设置的外壳体对埋藏在底下的中杆柱进行 有效的保护作用,减少了中杆柱的腐蚀,延长中杆柱的使用寿命,保证接地系统的接地可 靠; (2)本发明的中杆柱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移动空腔,移动空腔内设置有若干分支 导流丝,分支导流丝的移动沿外壳体上设置的分支柱向外壳体外侧扩散,分支导流丝的另 一端套装在中杆柱上,并通过止水环带动分支导流丝沿移动空腔上下移动,为此,在分支导 流丝向外壳体外侧伸出时,有效提高了中杆柱的散流效果,在止水环带动分支导流丝向外 壳体内侧移动时,便于分支导流丝的收纳,方便本发明接地系统的拔插移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 CN 111585203 A 说 明 书 3/5 页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止水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体;2-中杆柱;3-移动空腔;4-分支柱;5-分支导流丝;6-止水环;7-橡胶圈; 51-锁扣环;52-闭塞环; 61-绝缘环;62-长支柱;63-短支柱;64-上压环;65-回弹装置;66-下托环;67-止水 环; 651-凹槽腔;652-外旋环;653-内限位环;654-限位槽;655-弹簧;656-外螺纹; 657-内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