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蓄电器件(100)具备:正极(10),具备正极集电体(11)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12);负极(20),具备负极集电体(21)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22);以及隔离件层(30),设置在正极(10)与负极(20)之间,并包含凝胶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层(12)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22)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电极 全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正极与负极之间设置了隔离件的结构的蓄电器件。 作为这样的蓄电器件之一,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具备包含凝胶状高分子化合物的 极化性电极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凝胶状高分子化合物包含电解液。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 载了如下的电化学电容器,其具备包含离子液体以及凝胶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电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2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35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2记载的蓄电器件中,电极内的电解液的粘度和隔离件的 电解液的粘度大致相同。因此,在蓄电器件的内部侵入了水的情况下,侵入的水不仅分散到 隔离件,而且同样分散到电极,因此蓄电器件的特性有可能下降。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内部侵入了水的情况下能够 抑制水向电极的侵入的蓄电器件、以及这种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 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 隔离件层,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并包含凝胶电解质,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电极活性物质、 粘合剂、电解液、以及未交联的第1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第1高分子化合物与所述粘合剂包含 的第2高分子化合物不同。 也可以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活性碳。 也可以是,在上述蓄电器件中,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中的包含所述未交联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层,包含交联引发剂。 此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不包含交联引发剂。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粘合剂的第1活性物质层的工序; 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以及粘合剂的第2活性物质层的工序; 4 CN 111602218 A 说 明 书 2/7 页 在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上涂敷包含电解液、 交联引发剂、以及未交联的第1高分子化合物的膏而形成膏层的工序; 使所述膏层包含的高分子化合物交联而形成凝胶电解质层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凝胶电解质层夹在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工序, 所述第1高分子化合物与所述粘合剂包含的第2高分子化合物不同。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中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粘合剂的第1活性物质层的工序; 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以及粘合剂的第2活性物质层的工序; 在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上涂敷包含电解液、 交联引发剂、以及未交联的第1高分子化合物的膏而形成膏层的工序; 使所述膏层包含的第1高分子化合物交联而形成凝胶电解质层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凝胶电解质层夹在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工序, 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以及所述第2活性物质层中的形成膏层的活性物质层还包含 电解液以及未交联的第3高分子化合物, 所述第1高分子化合物与所述粘合剂包含的第2高分子化合物不同。 也可以是,所述第3高分子化合物是与所述第1高分子化合物相同的材料。 也可以是,在形成所述凝胶电解质层的工序中,通过照射紫外线,从而使所述第1 高分子化合物交联。 也可以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以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活性碳。 所述膏包含的所述第1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也可以设为所述膏的10重量%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蓄电器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 中,溶解有高分子化合物,在隔离件层中,高分子化合物交联,因此上述至少一者的活性物 质层的电解液的粘度变得比隔离件层内的电解液的粘度高。由此,水在上述至少一者的活 性物质层内扩散的速度变得比水在隔离件层内扩散的速度慢,因此在蓄电器件的内部侵入 了水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水分向正极以及负极的侵入。 此外,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同时制作正 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和隔离件层,能够高效地制造上述蓄电 器件。 此外,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中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在活 性物质层中不包含交联引发剂的蓄电器件。活性物质层包含的交联引发剂为杂质,因此通 过设为不包含交联引发剂的结构,从而能够使蓄电器件的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蓄电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对正极以及位于隔离件层的正极侧的部分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负极以及位于隔离件层的负极侧的部分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示出制造的蓄电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正极以及位于隔离件层 5 CN 111602218 A 说 明 书 3/7 页 的正极侧的部分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