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方便堆叠的防勒提手、提拉桶及桶装油、桶装水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堆叠的防勒提手、提拉桶及桶装油、桶装水,提手包括卡圈部,卡圈部上设置有防脱齿,卡圈部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有握把,握把包括提拉面和承托面,承托面对称连接于提拉面的两侧,承托面与提拉面的连接处光滑过渡,承托面和提拉面之间形成U形堆叠槽,  全部
背景技术:
现在大容量的桶装水或者桶装油都设置有提环,大多数握把是扁平状的,手感单 薄,提拉过程中容易勒手,使用舒适性差。公告号为CN210437625U、名称为“一种食用油PET 瓶提环”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环结构,该提环如图1和图2所示,该提环增大了握把与手 的接触面积,在提拉的过程中有效的减少了勒手的感觉,提高了提拉舒适度。但是,该提环 握把的初始方向为与卡圈共面,所以在提拉的过程中,握把在手中会有一个90°翻转的过 程,在这个翻转过程中握把会与使用者手部产生较大的摩擦,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另外,这 种提环结构无法实现高效堆叠,要想堆叠也只能将相邻提环的握把相互错开进行堆叠,堆 叠效果差,这样会增加存储及运输空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堆叠的防勒提手、提拉桶 及桶装油、桶装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方便堆叠的防勒提手,包括卡圈部,所述卡圈部上设置有防脱齿,所述卡圈部通过 柔性连接部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包括提拉面和承托面,所述承托面对称连接于提拉面的 两侧,所述承托面与所述提拉面的连接处光滑过渡,所述承托面和所述提拉面之间形成U形 堆叠槽,所述U形堆叠槽的开口设置方向与所述防脱齿的设置方向一致,堆叠时,上层提手 的防脱齿置于下层提手的卡圈部内,同时,上层提手的握把置于下层提手的U形堆叠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面整体呈拱形面,所述拱形面向所述U形堆叠槽侧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面上设有与手指配合的内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与所述内凹部之间光滑过渡,所述内凹部的端部与两侧的 所述承托面之间光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为L型连接筋,L型连接筋由光滑过渡的横向段和竖向 段构成,所述L型连接筋的横向段端部与所述卡圈部相连,所述L型连接筋的竖向段的端部 与所述握把的端部连接,所述L型连接筋的竖向段呈薄片状,所述L型连接筋的竖向段的厚 度小于其宽度,其宽度方向沿所述U形堆叠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为Z型连接筋,所述Z型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卡圈部相 连,其另一端与所述握把相连,所述Z型连接筋的三段平滑过渡且中间段呈薄片状,所述中 间段的厚度小于宽度,其宽度方向沿所述U形堆叠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U形堆叠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 一种提拉桶,包括桶体和如上所述的提手,所述桶体口部设置有与所述提手上的 所述卡圈部配合的卡槽。 3 CN 111605877 A 说 明 书 2/4 页 一种桶装油,包含如上所述提拉桶和容纳在所述提拉桶内的油。 一种桶装水,包含如上所述提拉桶和容纳在所述提拉桶内的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提手的握把上设置有提拉面和承托面,增大了握把与手的接触面积,同时提拉面 和承托面光滑/平滑过渡,在提拉时有效的减轻了握把勒手的情况,手感厚重,有效改善了 提拉舒适性。 2)本提手握把上设置有U形堆叠槽,而U形堆叠槽的开口方向与防脱齿的设置方向 一致,相当于握把的方向与卡圈平面近似垂直,这样一来,一方面,从开始提拉直至完全提 起,整个状态下握把在手中几乎不会发生任何翻转/旋转,避免了握把在使用者手中翻转/ 旋转产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了提拉舒适度;另一方面,该握把结构可以实现多个提手之间 的高效叠放,实现规整的层叠(堆叠后仅占用一个提手的面积),堆叠效果好,这样有效的减 少了存储及运输空间和成本。 3)现有技术中的提环结构,单纯靠连接杆与卡圈之间的扭动实现提拉,因为连接 杆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这导致整个握把提拉状态下的垂直度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提拉的舒适度。本提手的柔性连接部采用L型连接筋,连接筋的竖向段始终保持与提拉的 方向一致,而且竖向段的宽度方向沿U形堆叠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在提拉过程中,握把 能以竖向段作为“支点”自由摆动,从而提高了握把在提拉过程中的垂直度,在提拉时,握把 所受测向扭曲力很小,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进一步减少了握把与手之间的摩擦,提高了 提拉时的舒适度。 4)本提手的提拉面上的内凹部之间光滑过渡,提拉面与承托面之间光滑过渡,内 凹部的端部与两侧的承托面之间光滑过渡,这样的连接方式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可进一步 保护用户手部,提升提拉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提环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提环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手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手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提手一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提手另一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提手背面立体图; 图8为多个实施例一的提手的堆叠状态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提手与桶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提手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二提手侧视图; 图中,1-卡圈部,2-防脱齿,3-握把,4-U形堆叠槽,5-柔性连接部,6-承托面,7-提拉面, 8-内凹部,9-桶体。 4 CN 111605877 A 说 明 书 3/4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