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铅回收领域,公开了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步骤3:碳 全部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常用的有色金属,由于性能优良,铅、铅的化合物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 蓄电池、电缆护套、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轻工、氧化铅等行业。但是铅具有毒性,被人体摄入 后会极大的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使用完的含铅废物不能随意丢弃,为了提高铅的利用率, 通常需要对含铅废物进行回收。 回收含铅废物中的铅的再生铅企业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回收,即先将废物粉碎 成含铅粉尘,然后将含铅粉尘作为熔炼炉的原料重复进行冶炼,使含铅粉尘中的可燃物质 燃烧,最后得到氧化铅、硫酸铅,完成对铅的回收。 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含铅粉尘的粒径较小,容易随着废气从熔炼炉中 排出,一方面会因为含铅粉尘被排出导致被回收的铅减少,铅的回收率较低;另一方面,由 于废气量大,对熔炼炉排出的废气进行污染治理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且废气中的含铅 粉尘也无法完全被回收,排出的含铅粉尘极易在空气中扩散,造成铅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以避免大量含铅废物扩散,从而提 高铅的回收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 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 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 液; 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 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含铅粉尘中的铅主要以氧化铅和硫酸铅的形式存在,本方案中的含铅粉尘放入溶 媒中后,氧化铅、硫酸铅、少量的硫化铅溶于溶媒中,所以溶媒中的含铅粉尘的量会减少,此 时其它含锑、锡、硅、钙、炭等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沉淀,从而能够与铅分离。而且在整个分离 过程中,不会如传统方法一般产生大量废气,故含铅粉尘不会随着废气排出,从而无需再回 收废气中的含铅粉尘,节约回收的成本、避免铅污染环境;也避免传统方法中,含铅粉尘无 法完全被回收导致的铅损失,从而提高铅的回收率。 进一步,步骤3中过滤得到一次滤液,并将一次滤液用于配置溶媒,配制溶媒时将 特定铵盐置入一次滤液中。 3 CN 111575498 A 说 明 书 2/4 页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步骤3在进行碳酸化处理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上清液中的 铅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最后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少量铅离子无法与碳酸盐反应而仍会 残留在一次滤液中,本方案对一次滤液重复利用,可避免直接排放时,一次滤液中的铅离子 被浪费,提高对铅的回收率。另外,还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进一步,步骤3得到的一次滤液在步骤1中循环利用次数小于等于6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含铅粉尘中存在硫酸铅,当硫酸铅溶于溶媒后,溶媒中 混入硫酸离子,所以在进行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时,上清液中会出现硫酸盐,溶媒中盐的浓 度也临近饱和情况,不利于含铅粉尘中氧化铅和硫酸铅的溶解,从而不利于铅的回收。本方 案对循环次数进行限制可避免循环次数过多,导致氧化铅和硫酸铅的溶解降低,从而导致 铅的回收效率降低。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4:结晶,对达到循环次数的一次滤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对一次 滤液进行降温,直到有结晶析出,再对一次滤液进行过滤,得到二次滤液。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一次滤液进行加热时,一次滤液中的液体蒸发,盐的浓度 进一步增大,所以一次滤液降温后,一次滤液中的盐能够因为过饱和而析出晶体,从而分离 出一次滤液中过多的盐,盐过滤后可回收利用。 进一步,步骤4得到的二次滤液用于溶媒配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未回收的铅仍位于二次滤液中,利用二次滤液重新配置溶 媒即可避免铅被排放,导致损失,进一步提高铅的回收率。 进一步,步骤4中,待沸腾的一次滤液中有结晶析出时再进行降温。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一次滤液需要蒸发更多的水才会使得在沸腾状态下,盐的 浓度由于过饱和而析出晶体,所以此时一次滤液中盐的浓度更高,降温后能够析出更多的 晶体。 进一步,步骤4同时对一次滤液沸腾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并用于步骤1的溶媒配 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蒸汽冷凝可重新液化成水,从而对水回收利用,可降低水的 用量。 进一步,步骤1或步骤2中,向配制的溶媒中加入H2O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而使含铅粉尘中氧化铅、硫 化铅等含铅化合物能有效的溶解于溶媒中,提高了铅回收效率,且不增加其他离子杂质。 进一步,步骤1或步骤2中加入H2O2时,在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停止继续加入H2O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随着含铅化合物的不断溶解,溶液中的颜色不断变化,所以 可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含铅化合物是否溶解完全,从而避免加入的H2O2过少,导致仍有含 铅化合物未溶解而无法对其中的铅进行回收,故本方案可进一步提高铅的回收率。 进一步,步骤2加入含铅粉尘后,调整溶媒的PH调整至3~6.5。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整个步骤2中,溶媒均保持酸性,即含铅粉尘一直处于酸 性条件下,有效避免了碱式碳酸铅的生成,并加快溶解速度。
本发明涉及铅回收领域,公开了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液;步骤3:碳 全部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常用的有色金属,由于性能优良,铅、铅的化合物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 蓄电池、电缆护套、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轻工、氧化铅等行业。但是铅具有毒性,被人体摄入 后会极大的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使用完的含铅废物不能随意丢弃,为了提高铅的利用率, 通常需要对含铅废物进行回收。 回收含铅废物中的铅的再生铅企业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回收,即先将废物粉碎 成含铅粉尘,然后将含铅粉尘作为熔炼炉的原料重复进行冶炼,使含铅粉尘中的可燃物质 燃烧,最后得到氧化铅、硫酸铅,完成对铅的回收。 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含铅粉尘的粒径较小,容易随着废气从熔炼炉中 排出,一方面会因为含铅粉尘被排出导致被回收的铅减少,铅的回收率较低;另一方面,由 于废气量大,对熔炼炉排出的废气进行污染治理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且废气中的含铅 粉尘也无法完全被回收,排出的含铅粉尘极易在空气中扩散,造成铅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以避免大量含铅废物扩散,从而提 高铅的回收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铅废物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1:溶媒配制,将不会与铅离子生成沉淀物的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溶媒,并加入 酸将溶媒的PH调整至3~6.5; 步骤2:氧化,将含铅粉尘置入溶媒中,在含铅粉尘不再继续减少时,分离出上清 液; 步骤3:碳酸化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碳酸盐,并将上清液的PH调整至7~9,继续反 应1~3h后进行过滤,得到铅白。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含铅粉尘中的铅主要以氧化铅和硫酸铅的形式存在,本方案中的含铅粉尘放入溶 媒中后,氧化铅、硫酸铅、少量的硫化铅溶于溶媒中,所以溶媒中的含铅粉尘的量会减少,此 时其它含锑、锡、硅、钙、炭等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沉淀,从而能够与铅分离。而且在整个分离 过程中,不会如传统方法一般产生大量废气,故含铅粉尘不会随着废气排出,从而无需再回 收废气中的含铅粉尘,节约回收的成本、避免铅污染环境;也避免传统方法中,含铅粉尘无 法完全被回收导致的铅损失,从而提高铅的回收率。 进一步,步骤3中过滤得到一次滤液,并将一次滤液用于配置溶媒,配制溶媒时将 特定铵盐置入一次滤液中。 3 CN 111575498 A 说 明 书 2/4 页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步骤3在进行碳酸化处理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上清液中的 铅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最后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少量铅离子无法与碳酸盐反应而仍会 残留在一次滤液中,本方案对一次滤液重复利用,可避免直接排放时,一次滤液中的铅离子 被浪费,提高对铅的回收率。另外,还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进一步,步骤3得到的一次滤液在步骤1中循环利用次数小于等于6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含铅粉尘中存在硫酸铅,当硫酸铅溶于溶媒后,溶媒中 混入硫酸离子,所以在进行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时,上清液中会出现硫酸盐,溶媒中盐的浓 度也临近饱和情况,不利于含铅粉尘中氧化铅和硫酸铅的溶解,从而不利于铅的回收。本方 案对循环次数进行限制可避免循环次数过多,导致氧化铅和硫酸铅的溶解降低,从而导致 铅的回收效率降低。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4:结晶,对达到循环次数的一次滤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对一次 滤液进行降温,直到有结晶析出,再对一次滤液进行过滤,得到二次滤液。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一次滤液进行加热时,一次滤液中的液体蒸发,盐的浓度 进一步增大,所以一次滤液降温后,一次滤液中的盐能够因为过饱和而析出晶体,从而分离 出一次滤液中过多的盐,盐过滤后可回收利用。 进一步,步骤4得到的二次滤液用于溶媒配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未回收的铅仍位于二次滤液中,利用二次滤液重新配置溶 媒即可避免铅被排放,导致损失,进一步提高铅的回收率。 进一步,步骤4中,待沸腾的一次滤液中有结晶析出时再进行降温。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一次滤液需要蒸发更多的水才会使得在沸腾状态下,盐的 浓度由于过饱和而析出晶体,所以此时一次滤液中盐的浓度更高,降温后能够析出更多的 晶体。 进一步,步骤4同时对一次滤液沸腾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并用于步骤1的溶媒配 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蒸汽冷凝可重新液化成水,从而对水回收利用,可降低水的 用量。 进一步,步骤1或步骤2中,向配制的溶媒中加入H2O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而使含铅粉尘中氧化铅、硫 化铅等含铅化合物能有效的溶解于溶媒中,提高了铅回收效率,且不增加其他离子杂质。 进一步,步骤1或步骤2中加入H2O2时,在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停止继续加入H2O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随着含铅化合物的不断溶解,溶液中的颜色不断变化,所以 可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含铅化合物是否溶解完全,从而避免加入的H2O2过少,导致仍有含 铅化合物未溶解而无法对其中的铅进行回收,故本方案可进一步提高铅的回收率。 进一步,步骤2加入含铅粉尘后,调整溶媒的PH调整至3~6.5。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整个步骤2中,溶媒均保持酸性,即含铅粉尘一直处于酸 性条件下,有效避免了碱式碳酸铅的生成,并加快溶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