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水景点网络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度区域的地图数据;根据地图数据,绘制滨水地段;获取兴趣点面数据,所述兴趣点面数据为带边界地理坐标信息的兴趣点面数据;根据兴趣点面数据和滨水地段,生成滨水景点数据 全部
背景技术:
滨水区作为市民游憩步行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线性景点,连接了沿岸两侧的其他 城市景点,形成滨水景点网络。研究滨水景点网络有助于整体性地研究滨水地段和水体两 岸的城市景点,从网络结构这一层面剖析市民在滨水景点中的流动特征,从而系统性地构 建滨水景点体系,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滨水景点体验。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和开放数据的广泛使用为城市研究提供了 新的方法和途径,并在近些年来被运用在景点网络的生成技术上,如杨俊宴等(2016)开发 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滨水区观景游线生成方法(适用于500米的地域尺度);赵渺希 等(2017)开发了一种基于网络游记的景点网络生成方法(适用5000米的地域尺度)。但现有 景点网络生成方法集中在国家级、省级、城市级等较大空间尺度的旅游流上,缺少对市民日 常步行空间层面景点体系的研究,这是因为现有方法多是基于网络游记、手机信令、兴趣点 (Point of Interest,简称POI)点数据等空间粒度较大的数据所开发的,不能反映市民日 常步行活动特征,不适用微观层面的步行空间,无法生成街坊级别(50米)的滨水景点网络。 另外,视廊在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挖掘观景点的重要性,人与水体 的距离是判断一个景点亲水性的重要指标,众包轨迹数据提供了考量这两个参数的信息, 但未得到既有滨水空间研究方法的利用,虽然汪芳(2018)在一种生成文化景点间功能结构 的方法中也有利用轨迹数据,但仅是将其作为有序的线数据来生成景点矩阵,舍弃了轨迹 采样点的时间数据,也缺少对如“拍照点”等市民自定义标签信息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滨水景点网络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 质,其可以判断景点的亲水性、可停驻性以及热度,更加精准地描述滨水景点的特征,能够 为整体性地研究和规划滨水景点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滨水景点网络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滨水景点网络生成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滨水景点网络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度区域的地图数据; 根据地图数据,绘制滨水地段; 获取兴趣点面数据;其中,所述兴趣点面数据为带边界地理坐标信息的兴趣点面 5 CN 111581754 A 说 明 书 2/14 页 数据; 根据兴趣点面数据和滨水地段,生成滨水景点数据; 获取众包轨迹数据; 根据众包轨迹数据和滨水地段,生成滨水轨迹数据; 根据滨水景点数据和滨水轨迹数据,生成滨水景点网络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地图数据,绘制滨水地段,具体包括: 在地图数据的地理数据库中创建要素类数据集; 选择合适的投影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在要素类数据集中创建面要素; 根据面要素图层,绘制滨水地段的面要素,从而得到滨水地段图层。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众包轨迹数据和滨水地段,生成滨水轨迹数据,具体包括: 提取众包轨迹数据中的轨迹采样点数据,并存储在表格数据容器中,得到轨迹数 据表格;其中,表格的一行存储一个轨迹采样点的完整数据,表格的每一列存储数据为点的 经度、点的纬度、点的采样时间、点所属轨迹的号码、采样点是否为拍照点,表格的每一行数 据基于点的采样时间所在列以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根据轨迹数据表格,选择投影坐标系以及投影坐标系对应的地理坐标系,生成点 要素形式的轨迹数据图层; 根据轨迹数据图层和滨水地段图层,确定落在滨水地段范围内的轨迹采样点数 据; 根据滨水地段范围内的轨迹采样点数据,得到滨水地段的轨迹号码; 基于滨水地段的轨迹号码,在轨迹数据表格中进行筛选,得到滨水轨迹数据; 根据滨水轨迹数据,选择投影坐标系以及投影坐标系对应的地理坐标系,生成点 要素形式的滨水轨迹图层。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滨水景点数据和滨水轨迹数据,生成滨水景点网络数据,具体 包括: 将滨水轨迹数据图层与滨水景点数据图层进行连接,剔除落在滨水景点范围外的 轨迹采样点,选定所有落在滨水景点范围内的轨迹采样点数据,保留点的经度、点的纬度、 点的采样时间、点所属轨迹号码、采样点是否为拍照点和采样点所属景点的名称字段,得到 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 根据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和水系矢量数据,确定景点内各轨迹采样点 与最近水体的地理距离,并写入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 根据景点名称,遍历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存储的每一个景 点,计算当前景点中轨迹采样点与最近水体的距离的和,并除以景点内的轨迹采样点数量 求平均值,将该平均值的倒数存储在亲水性列中,从而得到基于亲水性的景点网络点度数 据; 根据景点名称,遍历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存储的每一个景 点,对轨迹编号去重后统计总量,将总量存储在轨迹数量列中,从而得到基于轨迹数量的景 点网络点度数据; 根据景点名称,遍历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存储的每一个景 点,基于轨迹编号列遍历当前景点内的每一条轨迹,基于轨迹采样点采样时间计算景点内 6 CN 111581754 A 说 明 书 3/14 页 某一轨迹第一个轨迹采样点与最后一个轨迹采样点的时间差,对轨迹编号列遍历完成后得 到的时间差求和,并通过除以轨迹数量求平均数,并存储在平均时间列中,从而得到基于停 留时长的景点网络点度数据; 根据景点名称,遍历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存储的每一个景 点,计算当前景点中照片点的数据量的总数,并存储在照片数量列中,从而得到基于照片数 量的景点网络点度数据; 基于景点名称,将基于亲水性的景点网络点度数据、基于轨迹数量的景点网络点 度数据、基于停留时长的景点网络点度数据以及基于照片数量的景点网络点度数据进行合 并,得到景点的基本属性数据; 根据轨迹号码,遍历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存储的每一条轨 迹数据,基于景点名称对连续重复的景点去重,并生成元组形式的景点序列数据; 遍历每一条景点序列,错位一个元素进行当前景点序列的自身配对,将元组形式 的景点序列转换为前后两个景点组成的景点对,得到滨水景点网络的边;其中,每一个景点 对的第一个元素为边的出发地,第二个元素为边的目的地; 当所有景观序列遍历完成后,统计所有景点对的数量作为滨水景点网络中边的权 重; 根据出发地景点名称、目的地景点名称以及权重,得到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 根据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遍历出发地景点名称,统计边权重的和得到当前景 点的入度;遍历目的地景点名称,统计边权重的和得到当前景点的出度;遍历景点名称统计 景点的入度和景点的出度的和,求得当前景点的总点度,从而得到滨水景点网络的点度数 据; 将景点的基本属性数据和滨水景点网络的点度数据进行合并,生成滨水景点网络 的点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滨水景点网络数据进行可视化,得到滨水景点网络的可视化地图; 根据滨水景点网络的可视化地图,生成滨水景点网络的散点矩阵图,划分景点类 型。 进一步的,所述对滨水景点网络数据进行可视化,得到滨水景点网络的可视化地 图,具体包括: 在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的属性表中添加滨水景点质心的经度坐标和 纬度坐标; 对滨水景点网络的点数据表格中的景点名称,与滨水景点内轨迹采样点数据图层 的属性表的景点名称进行匹配,将滨水景点质心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赋予滨水景点网络 的点数据表格,从而得到赋予坐标的滨水景点网络的点数据图层; 根据赋予坐标的滨水景点网络点数据图层,实现基于点度的滨水景点网络节点的 可视化; 对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表格中的出发地景点名称和目的地景点名称,与赋予坐 标的滨水景点网络的点数据表格的景点名称进行匹配,将滨水景点质心的经度坐标和纬度 坐标赋予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表格,从而得到赋予坐标的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图层; 7 CN 111581754 A 说 明 书 4/14 页 根据赋予坐标的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图层,实现滨水景点网络的边的可视化。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滨水景点网络的可视化地图,生成滨水景点网络的散点矩阵 图,划分景点类型,具体包括: 根据滨水景点网络的点数据表格,求亲水性、轨迹数量、平均时间、照片数量和总 度的对数; 根据亲水性、轨迹数量、平均时间、照片数量和总度的对数,分别对亲水性、轨迹数 量、平均时间、照片数量和总度做散点矩阵图; 遍历散点矩阵图中的所有散点图,求散点图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上四分之一位数以 上的值以及下四分之一位数以下的值,得到四个集合;其中,四个集合分别为X_up、Y_up、X_ down和Y_down; 分别求X_up与Y_up、X_down与Y_up、X_up与Y_down以及X_down与Y_down的交集,生 成四类景点集合; 当散点图遍历完成后,基于散点图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标签,对滨水景点集合分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滨水景点网络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度区域的地图数据; 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地图数据,绘制滨水地段;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兴趣点面数据;其中,所述兴趣点面数据为带边界地理坐 标信息的兴趣点面数据;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兴趣点面数据和滨水地段,生成滨水景点数据;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众包轨迹数据;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众包轨迹数据和滨水地段,生成滨水轨迹数据;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滨水景点数据和滨水轨迹数据,生成滨水景点网络数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 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滨水景点网络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滨水景点网络 生成方法。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众包轨迹数据和兴趣点(POI)面数据获取附带滨水景点信息的滨水轨 迹数据,首先充分利用轨迹数据高精度时空间粒度的特点,计算景点内市民与水体的距离、 市民在景点的停驻时间以及景点内的轨迹数据量,以判断景点的亲水性、可停驻性以及热 度;同时,利用众包轨迹数据中所携带的拍照点标签数据,判断景点的拍照热度,更加精准 地描述滨水景点的特征;然后,通过构建景点序列获取景点网络的边、边权重以及点度;最 后,合并点数据和边数据,生成滨水景点网络的可视化地图,以及点数据的散点矩阵图,能 够为整体性地研究和规划滨水景点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8 CN 111581754 A 说 明 书 5/14 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滨水景点网络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滨水地段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滨水景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载滨水轨迹数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生成景点序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获得滨水景点网络的边数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滨水景点网络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滨水景点网络的散点矩阵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四类景点集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滨水景点网络生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