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饮品技术领域。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 全部
背景技术: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在潮湿地区,更是“十人九湿”。因此,医学上便有了“湿是 万病之源”的说法。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主要侵犯肌表,阻塞经络;内湿,主要伤害 脾脏。湿邪和其它邪气共同致病,可以产生多种疾病,如:风湿、麻痹、萎症、某些水肿等等。 在治疗多类疾病中,祛湿都非常重要。湿性重浊、粘滞、易伤阳气,因此,治疗过程中湿邪较 难祛除。中医祛湿有很多方法,如中药祛湿,穴位祛湿等,中医认为:“脾为湿土,胃为燥土”, 因此,在祛湿时重点提高胃的功能,疏通胃经,用明阳的燥化功能,祛除体内湿邪。 祛湿茶是一种由中药或药食同源的材料单独或复配组成的保健饮品,具有携带使 用方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公开的一些祛湿茶大部分均为凉性茶,祛 湿效果不佳,有些祛湿茶组方复杂,由十余味甚至二十余味中药材组成,成本甚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 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 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4~8份、薄荷4~8份、良姜1~4 份、丁香1~4份、苍术2~6份、贯众2~6份、川芎4~10份、白芷4~10份和藿香4~10份。 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5份、薄荷5份、良姜2份、丁香2 份、苍术3份、贯众3份、川芎5份、白芷5份和藿香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祛湿茶的 各原料干燥、粉碎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灭菌,得到祛湿茶。 优选,所述的粉碎的粒度为50~100目。 优选,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50~80℃。 优选,所述的灭菌是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灭菌。 本发明提供的祛湿茶配方中,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等功效。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 辛,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等功效。 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 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等功效。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性味辛, 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等功效。 3 CN 111602734 A 说 明 书 2/5 页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 b .) DC .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 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 贯众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 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性味苦,凉;入肝、胃 经;具有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 功效。 白芷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 o o k .f .或杭白芷A n g e l i c a d a h u r i c a (F i s c h .e x H o f f m .) B e n t h .e t Hook.f .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 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等功效。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具有快气, 和中,辟秽,祛湿等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祛湿茶组方合理,各成分相互补充,缺一不 可,协调发挥良好的祛湿效果,对痰湿体质志愿受试者相关症状改善的显效率达85%,有效 率达15%,总有效率达100%。并且本发明的祛湿茶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无任何副作用,安 全性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饮品技术领域。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 全部
背景技术: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在潮湿地区,更是“十人九湿”。因此,医学上便有了“湿是 万病之源”的说法。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主要侵犯肌表,阻塞经络;内湿,主要伤害 脾脏。湿邪和其它邪气共同致病,可以产生多种疾病,如:风湿、麻痹、萎症、某些水肿等等。 在治疗多类疾病中,祛湿都非常重要。湿性重浊、粘滞、易伤阳气,因此,治疗过程中湿邪较 难祛除。中医祛湿有很多方法,如中药祛湿,穴位祛湿等,中医认为:“脾为湿土,胃为燥土”, 因此,在祛湿时重点提高胃的功能,疏通胃经,用明阳的燥化功能,祛除体内湿邪。 祛湿茶是一种由中药或药食同源的材料单独或复配组成的保健饮品,具有携带使 用方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公开的一些祛湿茶大部分均为凉性茶,祛 湿效果不佳,有些祛湿茶组方复杂,由十余味甚至二十余味中药材组成,成本甚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 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 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4~8份、薄荷4~8份、良姜1~4 份、丁香1~4份、苍术2~6份、贯众2~6份、川芎4~10份、白芷4~10份和藿香4~10份。 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5份、薄荷5份、良姜2份、丁香2 份、苍术3份、贯众3份、川芎5份、白芷5份和藿香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祛湿茶的 各原料干燥、粉碎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灭菌,得到祛湿茶。 优选,所述的粉碎的粒度为50~100目。 优选,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50~80℃。 优选,所述的灭菌是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灭菌。 本发明提供的祛湿茶配方中,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等功效。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 辛,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等功效。 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 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等功效。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性味辛, 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等功效。 3 CN 111602734 A 说 明 书 2/5 页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 b .) DC .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 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 贯众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 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性味苦,凉;入肝、胃 经;具有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 功效。 白芷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 o o k .f .或杭白芷A n g e l i c a d a h u r i c a (F i s c h .e x H o f f m .) B e n t h .e t Hook.f .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 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等功效。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具有快气, 和中,辟秽,祛湿等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祛湿茶组方合理,各成分相互补充,缺一不 可,协调发挥良好的祛湿效果,对痰湿体质志愿受试者相关症状改善的显效率达85%,有效 率达15%,总有效率达100%。并且本发明的祛湿茶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无任何副作用,安 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