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稻蟹共生养殖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蟹共生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田地的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阳光充足的稻田;(2)防逃设施和进排水系统;(3)水稻选种;(4)蟹苗投放;(5)日常管理;(6)起捕:利用收割前田间排水机会,在排水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相互结合,合理组配,利用稻 田的浅水环境,种植水稻的同时,又养殖水产品。水产品能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并且 其粪便也能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绿色的养殖与种植模式。 螃蟹是一种甲质类爬行动物,又称大闸蟹、毛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其蟹足 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蟹因此而得名。大闸蟹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不仅 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 螃蟹作为水产品中的一种较为典型的例子,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其味道鲜 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形成稻蟹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形成 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产出优质安全的粮食和水产品,同时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而现有技术中,由于稻蟹共生的养殖方式不当,例如喂食方式等,造成螃蟹的产量 较少,收益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蟹共生养殖方法,对养殖稻田 的改造,以螃蟹的生活习性为基础,形成了科学的养殖方式,螃蟹能够以稻田中的害虫为 食,螃蟹的粪便也能为水稻提供养分,有效避免了水稻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依靠,也无需通过 激素促使螃蟹的生长,形成绿色的食品供应,能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稻蟹共生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田地的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阳光充足 的稻田; (2)防逃设施和进排水系统:在养蟹稻田四周构筑防逃墙,制作材料选用硬质塑 料、薄膜塑料、石棉瓦、铝箔、玻璃、玻璃钢、水泥板、竹箔、砖墙;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布密 封; (3)水稻选种:生育期短、耐肥力强、麦秆坚硬、抗倒伏、抗病毒、产量高的水稻品 种,插秧13.5万株/hm2,每株间距30cm×30cm,每4行空1行株距; (4)蟹苗投放:蟹苗投放前,对稻田里的水蛇、黄鳝等敌害要进行彻底清除;蟹苗要 选大小一致、体质健壮、无伤病,插秧后15d放养,放养规格为160kg/只的蟹苗1.2万-1.5万 只/hm2,放养时要用药物进行浸种消毒; (5)日常管理:4-5月河蟹放养不久,为提高体质,投喂精饲料,适量投喂适口的鸡、 鸭、猪的下脚料,螺蛳和小鱼虾块;9-10月河蟹肥育期,投喂黄豆、螺蛳精料,提高成蟹的品 质和越冬成活率,6-8月是河蟹脱壳的旺季,投喂青料,青料占70-80%,青料是水草、浮萍、 3 CN 111543361 A 说 明 书 2/3 页 南瓜,投食每天1-2次,以晚上为主,河蟹为甲壳类水生物,脱壳时要求水溶氧保持在4mg/L 以上; (6)起捕:利用收割前田间排水机会,在排水口设陷坑或安置拦网,河蟹自行上网, 9月中旬以后每到夜间,河蟹便由水中爬向岸边,此时可手拿电筒在稻田埂边捡拾河蟹,剩 余的在收割后一次性捕净。 进一步,步骤(2)中防逃墙的制作方法:首先加高加固田埂,水泥硬化田埂,然后用 塑料薄膜沿稻田四周田埂铺设,每隔1m用木桩或者竹片支撑,木桩在塑料薄膜的外侧,塑料 薄膜上沿用铁丝或尼龙绳缝合后固定在木桩上,薄膜上的图高度为50cm,底部埋土10- 15cm,并向池内侧稍微倾斜,内外沿用碎土铺平夯实。 进一步,步骤(4)中清除敌害的方法:在放蟹前15d,用生石灰1500kg/hm2兑水全面 泼洒,改善水质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稻田养蟹,河蟹不仅可以吃光稻田里的水草、害虫等浮游生物,而且排出的粪便也 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另外河蟹的活动可以帮助稻田松土;而水稻既能为河蟹提供栖息和 隐蔽场所,也能为河蟹提供食物,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 利用率,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能 够获得稻丰蟹肥、稻蟹双赢的良好效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