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先制备空白脂质体,将待包封药物与空白脂质体混合,升高温度搅拌一定时间,然后降温,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如此重复高温‑低温循环操作若干次,得到载药脂质体。本发明所涉及的脂质体载药方法适用范围广,并且包封  全部
背景技术:
脂质体是一种由排列有序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单层或多层微囊。脂质体属于胶 体系统,具有类似细胞的结构,与细胞膜亲和力强,可以增加被包封药物透过细胞膜的能 力。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好,可实现药物体内靶向递送,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的 体内外稳定性、降低药物毒性,增强药理作用等诸多优点。 目前,脂质体制备方法主要基于磷脂分散技术,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1)基于溶 剂或共溶剂分散技术,例如,薄膜分散法,将磷脂溶于有机溶媒中,之后在减压除去溶媒形 成干燥的磷脂膜,水化即可形成多层脂质体,是最经典、应用最广的方法。逆相蒸发法对水 溶性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相对较高,最高能够达到60%,但仅适用于对于磷脂膜无通透 性药物;而复乳法能够用于大规模制备微米级具有缓释功能的多囊脂质体。乙醇注入法简 便、快速,且避免了毒性有机溶剂。(2)基于表面活性剂分散技术,如去污剂透析法,优点是 不使用有机溶剂,适于蛋白、肽类生物药物,除了以静电结合外,难以包封水溶性药物。(3) 基于机械分散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做功,以降低或控制脂质体粒径大小,例如超 声分散,挤出过膜分散,微射流冲击等。以上脂质体制备方法,对于多数水溶性药物包封率 较低。为了提高脂质体包封率,研究人员发展了主动载药法。但是,离子梯度法适用范围有 限,仅适于部分可解离的两性药物或能够与离子络合的药物,且不适于对酸、碱、金属离子 敏感的药物;同时,脂质体内部偏高或偏低的pH值,也容易引发性质不稳定的磷脂发生分 解、变质,甚至导致脂质体解体。因此,对多数药物而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载药方法,从而 无法发展为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脂质体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脂质体包封率、尤其是载药量低等问题, 提供一种脂质体载药新方法,本发明能将不同类型药物有效地载入脂质体,并且包封率、尤 其是载药量较高。 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依据一般药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将脂质体与待包封药物 在高于脂质体相变温度下孵育,药物溶解度增大,脂质体磷脂膜通透性增高,脂质体内外药 物浓度差促使药物进入脂质体内部;随后温度降低,进入脂质体的药物沉淀于脂质体内部, 当再升高温度,由于缺乏搅拌条件而仍处于沉淀状态;此时外部药物在搅拌条件下随温度 升高而浓度增大,浓度差再次促进药物进入脂质体,达到内外浓度平衡;随后降温使得脂质 体内部的药物继续发生沉淀。如此升温-降温周而复始,致使药物被不断沉淀于脂质体,最 终形成包封率较高的载药脂质体。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 CN 111544393 A 说 明 书 2/4 页 1、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空白脂质体; (2)将待包封药物与含有空白脂质体的水溶液混合,高温下搅拌一定时间,然后降 温,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再重复上述高温-低温循环操作若干次,得到载药脂质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脂质体也 包括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类脂体(niosom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空白脂质体水 溶液,其中脂质体浓度按照脂质材料质量计算为0.1-10g/100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待包封药 物包括各种化学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温是 指:当使用相变温度高于室温(25℃)的脂质材料时,温度高于脂质材料相变温度5℃及以 上;当使用相变温度低于室温(25℃)的脂质材料时,温度不低于室温;所述低温指0~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搅拌一定 时间是指:20分钟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循环操作 若干次是指重复操作1次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质体载药方法,除具备离子梯度法一些 优势外,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载药范围广,不受药物溶解度、解离或络合等性质限制; 由于多数药物溶解度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本发明使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溶 解度在0~90℃范围随温度变化大的药物。 (2)包封率、尤其是载药量较高 能够提高多数药物脂质体包封率,尤其是提高药物载药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