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益肾排毒丸剂制备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成分为黄芪的中药丸剂制备方法,S1:取水蛭、僵蚕、大黄,加水在温度90‑120℃,压力0.2‑0.4kpa条件下煎煮;S2:取药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1;S3:取黄芪、大黄粉末加入浓缩液,形成混合药;S4:在混合药中加入淀粉,淀  全部
背景技术:
中药丸剂是目前中医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剂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 生产条件和制备工艺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丸剂质量并不稳定。崩解度是中药丸剂关键的 质检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成丸后顺利崩 解,提高成品合格率,使药丸质量更加安全可靠,是中药丸剂生产中的一个难点。 中药丸剂制备的一般步骤为:混合→炼药→制条→成丸→过筛→干燥。制备过程 中,如果为了提高崩解能力,而将药丸制备得比较松散,就容易发生自散现象,不符合丸剂 质量要求。 现有的一些技术,如CN103655877B、CN108524656A等专利中,均在药丸中添加了崩 解剂,如碳酸氢钠或酶等,通过崩解剂的辅助作用来提高药丸的崩解能力,使药丸快速崩 解,但对药丸的存储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需要较低湿度。 添加崩解剂,虽然能够缩短药丸崩解时间,但是对加工工艺造成了影响,比如常用 的碳酸氢钠或酶作为崩解剂时,当温度较高(比如100℃)时,崩解剂容易变性或者分解,且 上述崩解剂制备工艺中需要规避液体,对药物组分和制备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益肾排毒丸剂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了含有黄芪的 中药丸难崩解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益肾排毒丸剂制备方法,其中益肾排毒丸剂由黄芪、水蛭、僵蚕、大黄组成; S1:取水蛭、僵蚕、大黄,加水在温度90-100℃,压力0.2-0.4kpa条件下煎煮; S2:取药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1; S3:取黄芪、大黄粉末加入浓缩液,形成混合药; S4:在混合药中加入淀粉,淀粉浓度为8-10%; S5:炼制3-6次; S6:制丸,滚圆,干燥。 优选的,S2中,浓缩时压力为0.2-0.3kpa。 优选的,S6中,干燥温度为40-50℃,干燥时间为20-24h; 干燥过程中将药丸每2-4h进行翻转。 优选的,S4中,淀粉采用玉米淀粉。 优选的,S6制丸步骤包括滚圆。 优选的,滚圆时间为5-20min,滚圆温度为室温。 优选的,滚圆频率为5-20Hz。 3 CN 111544471 A 说 明 书 2/6 页 优选的,S1中,煎煮的次数为2-3次; S2中,黄芪、大黄粉末粒径小于120目。 优选的,S1中,大黄:水蛭:僵蚕配比为10-15:5-10:5-10; S3中,黄芪与大黄配比为45-65:10-15,黄芪粉末与浓缩液重量比为1.9-2.1:1。 优选的,S5炼制过程包括: S51:将药物充分混合; S52:搅拌、挤压。 优选的,益肾排毒丸剂由水蛭、僵蚕、大黄、黄芪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丸剂工艺流程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崩解性,质量更加安全可靠; 2.同时,很大程度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流程示意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