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与环境领域,涉及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首先进行绞吸挖泥船进行清淤,绞吸挖泥船将泥浆输送至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与调理改性系统相连接,调理改性系统与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本 全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城市内湖黑臭水体处理的重点是治理内源污染,内源污染治理的方式 一般为清淤。大规模清淤时一般采用反铲清淤,或者抓斗、绞吸式、斗轮式、耙吸式清淤设备 清淤等。淤泥运输时多采用工程车或船只进行运输。淤泥处理时多采用晾晒后弃置或通过 填埋、堆肥、高压脱水等形式。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清淤不彻底,且淤泥处理处置时间周期长,方法不够先进,容易 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大规模清淤时因清淤设备因未配备防扩散装置,施工搅动的悬浮泥沙 量大且影响范围广,造成施工后回淤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为达到设计标准,往往采取超挖 的办法。该方法既破坏了原状土,又无法彻底清除污染物,同时扩散的污泥对水体造成了二 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用工程车或者船只输送淤泥时,淤泥容易散落或者泄漏,对城市及其 周边环境或河流湖泊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淤泥处理时多采用晾晒后弃置或通过填埋、堆肥、高压脱水等形式,如 大规模采取上述方式处置淤泥,不仅对淤泥堆场的容量要求大,而且容易对堆场周边环境 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 艺。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清淤彻底化,减少清淤、输送及淤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 次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 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绞吸挖泥船进行清淤,绞吸挖泥船将泥浆输送至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 统与调理改性系统相连接,调理改性系统与余水处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余水处 理系统和脱水成固系统相连接; 在预处理系统系统包括垃圾分选模块、泥浆池模块和垃圾外运模块,泥浆通过垃 圾分选模块后通过垃圾外运模块进行外运,泥浆通过垃圾分选模块后输入至泥浆池模块; 调理改性系统包括泥水分离模块和加药模块,加药模块将药剂一和药剂二加入至 泥水分离模块; 余水处理系统包括余水处理模块一、排放模块、余水处理模块二,余水处理模块一 与泥水分离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一与排放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二一侧与排放 模块相连接,余水处理模块二另一侧与压滤机相连接; 4 CN 111606543 A 说 明 书 2/5 页 脱水成固系统包括浓缩泥浆模块、泥浆桶、压滤机、药剂三和泥饼,浓缩泥浆模块 选用浓缩泥浆池,浓缩泥浆模块一侧与泥水分离模块相连接,浓缩泥浆模块另一侧与泥浆 桶相连接,泥浆桶与压滤机相连接,药剂三添加至泥浆桶内,压滤机分离出泥饼,压滤机滤 出的水进入至余水处理模块二。 所述的城市内湖黑臭水体生态处理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绞吸挖泥船清淤: 清淤采用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装配了环保绞刀头; (3)全封闭压力管道输送淤泥: 采用柔性压力管道,接绞吸挖泥船的泥浆泵; (3)底泥固化处理: ①预处理系统: 泥浆经过全封闭压力管道输送至垃圾分选模块,垃圾分选模块选用振动筛,振动 筛用于将漂浮物、卵石等分选出来,经过振动筛处理的泥浆流入泥浆池模块中; ②调理改性系统: 泥浆池模块中的泥浆经泥浆泵输送至加药模块,加药模块选用泥浆分离桶,经过 加药系统把搅拌后的药剂一和药剂二泵送至加药模块内,泥浆分离桶内的泥浆经过与药剂 一和药剂二反应调理改性后进行泥水分离,泥浆分离桶内分离后的絮状浓缩泥浆沉入桶 底,然后将絮状浓缩泥浆排入浓缩泥浆模块,泥浆分离桶内上层清液排入至余水处理模块 一; ③脱水成固系统: 浓缩泥浆模块中的泥浆经泥浆泵泵送至泥浆桶后加入药剂三,泥浆桶中的泥浆再 经压滤泵泵送至压滤机进行泥水分离,形成泥饼,泥饼经输送带输送至泥饼堆场,余水排入 至余水处理模块二,余水处理模块二为沉淀池结构; ④余水处理系统: 经过处理后的余水进入混凝反应器,在混凝反应器内所述余水与磁性絮凝剂均匀 混合,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磁性物质与非磁性悬浮物结合,形成微磁絮团;经过混 凝反应后,出水流入超磁分离设备,在高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的磁性微絮团由磁盘打捞出水 用于微磁絮团与水体的分离,实现固液分离,出水达标后直接排放至排放模块内即排放至 原水体中;由磁盘分离出来的微磁絮团经磁回收系统实现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分离, 污泥则进入脱水成固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水体底泥分析情况以及底泥污 染层厚度,结合水体整体情况选用大型环保绞吸船清淤,在环保绞刀头、定位系统、探测系 统的配合下,精确的进行水体底部污染层淤泥清理,做到不超挖不漏挖,减少对正常底泥层 的破坏,减少二次污染。 淤泥输送时采用全封闭大口径钢管,杜绝了淤泥运输中的散落、泄漏情况。灵活选 择淤泥堆放地点的同时,还利用水域条件,最大程度铺设水下潜管,淤泥通过全封闭管道吹 填入堆场内,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通过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反应对底泥固化和余水净化处理后,无害化的固化土用作 护岸或水体周边景观微地形整理或绿化种植的填土材料,减少底泥堆存场地占用的同时, 5 CN 111606543 A 说 明 书 3/5 页 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净化后的水体可达到Ⅳ类水标准,回流后可改 善原水体水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余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底泥清淤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底泥清淤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中绞吸挖泥船运行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泥浆输送管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泥浆分离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多级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底泥脱水设备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发明中底泥脱水设备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发明中底泥处理成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底泥处理成品示意图。